在教书育人中收获幸福春天
来源:青岛大众网 2010-07-14 15:53:00
王燕老师在教课中
初见王燕教授,谁也不会把眼前这位温雅端庄的女老师与生硬冰冷的钢结构联想到一起。在大学讲坛上辛勤耕耘了25个春秋,王燕教授一直从事于钢结构设计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长期主讲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思想活跃,重视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和同行教师的好评。
名师奖杯
自己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所讲授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所在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率领着一支省级教学团队,辅导的本科生在各级结构设计大赛中频频获奖,指导的毕业生许多都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其中有些甚至已是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忙碌和奔波中,王燕教授一路走来,如果说,教师是播撒希望的园丁,那么她收获的是满怀幸福春天。
潜心教改 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王燕主讲的《钢结构》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非常重要,几乎具备了结构类课程教学中所能遇到的所有困难:内容复杂、相对枯燥、难以理解,也就是说,这是门难教难学的“要课”。
王燕认为,大学不同于中小学,作为大学老师,讲课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在效果上多下功夫。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具备使学生听之有趣、学之有味的吸引力?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和课程特点,王燕为原本单调抽象的理论课学习开出了两剂“良方”:教学手段上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上注重基本理论和工程实际的结合。
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身为副教授的王燕初次接触多媒体,便对这种表现力极强的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果使用这个来辅助教学,效果肯定好。”当时,将多媒体引入教学、引入课堂的尚少,技术人员也不多,王燕就自己摸索着使用、在使用中学习。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她都积极尝试,学习运用。
“教学手段只是辅助作用,教学内容更加重要。如果不能积极学习,不能更新知识库,讲不出新知识、新想法,是有负于身为人师的责任的。”秉持这种严谨态度,王燕总是将科技含量高的建筑钢结构最新工程技术成果及有价值的教学材料及时引入到课堂,增加了课堂理论教学材料的综合性和丰富性,满足了学生对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爱好和兴趣。
“王老师每次上课,教室里都坐得满满的。”学生王鹏说,“钢结构理论很复杂,但她就能让我们都能听明白。基本原理讲得很清晰、明了,又有直观的施工现场图像、录像展示,还有实物、模型展示,而且例证新颖,像钢结构三维节点构造、主次梁连接、屋面支撑之类的也不难学,听她的课一点也不觉得累,常常不知不觉间一节课就过去了。”
而听过王燕讲课的学生,对她的严谨、认真也印象深刻。在青岛理工大学的学生论坛上,有已经毕业的学生留言说:“王老师被评为名师,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还记得她在黑板上画的钢结构,就象印出来的一样,这印象真是太深刻了!”
“我们的毕业论文,王老师都一遍一遍地看,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反复修改。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前后改了好几轮,王老师是全程指导下来的。”师从王燕的刘秀丽硕士对她学术上的严谨钦敬之余,也对她生活中的随和、亲切充满感激:“别看王老师课上要求这么严格,平时却是像朋友一样,聊天交流,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在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给我们建议,尽她所能来帮助我们。”
注重实例 通过科研促进教学
王燕做科研,注重的是积累,是扎扎实实的做工作。她常常对研究生们讲:“平时要不断积累,时间是自己的,让自己累一点,不能懈怠,积累到一定程度,成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而且要享受过程,过程也非常有意义。”
作为钢结构研究设计专家,王燕先后主持在研或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各类基金项目6项、其它攻关课题多项,参与了国家《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规程的起草和编写工作,参与了山东省、青岛市许多钢结构建筑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仅在青岛就有青岛大剧院、基地海洋世界、青岛啤酒城、市立医院等30余项,她主持制订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建房屋技术规程》,大大改善了建筑工人的生活居住条件,这一规程也被认定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作为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火车站南站等知名项目的专家会,她严谨、求真、直言不讳的学术品格颇令人敬佩。因此省外的一些钢结构项目,专家们碰到问题也常跑到青岛来向王燕请教。
但王燕给自己的定位首先是一名教师,她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承担的责任主要是教书育人,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培养人才。“要做一名好教师,一应该敬业,二要从内心关爱学生,三则是要在科研上有所进步。”没有华丽的词句,王燕对一名“好教师”的认知很朴素实在,但很真诚。
“我觉得搞科研的目的,是解决科学、技术、工程中的问题,但也要考虑应用到教学上,培养人才。高校教师在科研上必须付出努力,否则教学资源容易枯竭。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如果只是把持一本教科书,不能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那就毫无意义,尤其是在大学生接收信息来源广泛的今天,更是如此。”王燕说,大学课程总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在教课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弥补,一定要注重引用最新的实际例子。
在参加专家会、指导具体项目时,王燕留心积累课堂教学素材。她从专家会、施工工地上带回了高强螺栓的成品,带回了新型耐火板的取样,带回了著名建筑物的有机玻璃模型,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传看。“有最现代、新型产品的实物,像螺栓的螺杆、螺帽、垫片构造,像新型耐火板板材结构等,比较直观,学生们容易产生兴趣。”
除了实物、模型,王燕的课堂上还有大量实建工程细节的照片、录像。为此,她亲自到施工工地拍摄了大量的图像资料,如青岛即墨德馨园开发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青岛市东西快速路道路两侧房屋的平改坡工程、青岛永源体育用品生产车间-多层钢结构框架厂房等。
“平改坡工程的时候,我也常常跟去。那些都是正在施工的老房子,要实地考察必须上房顶,通往房顶的都是很简陋的小洞口,得拿梯子爬,又高又陡,挺吓人的。可王老师毫不犹豫就上去了,还站在上面拍照、测量。”刘秀丽说,这种敬业的精神令学生们又佩服又担心,私下里有时也会半开玩笑地叫王老师“铁人”。
2006年,王燕承担了山东省教育厅的重点资助项目: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及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恰逢开发区国贸中心超高层钢结构项目正在施工,30多层,整个建造过程,她都全程跟踪拍摄下来,其中有很多珍贵的细节资料如焊缝制作、梁柱连接等。回到学校再在电教中心反复筛选,进行编辑、制作,做成的教学课件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学生课上看过了,还拷贝回去看很多遍,他们觉得这样的课件看起来非常“过瘾”,学起来非常“上瘾”。
除了这些,王燕还经常带学生去项目建设工地实习,在毕业设计之前安排实际锻炼,去附近大型钢结构建筑参观,她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建立起空间概念,增强对复杂专业知识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一直从事钢结构工作、现在已是美国巴特勒公司山东地区总代理的毕业生刘健说:“当初正是在王老师的课上,发现了钢结构之‘美’,从而愿意从事钢结构的研究及具体工作的。”刘健说,他们这些已经工作过多年的学生,现在也经常回来,与王燕交流、讨论、请教,获得老师的指导,在老师这里“充电”。
责任编辑:刘亮亮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