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山东科技大学公益支教精神传承进行中

2022-07-19 09:43: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曲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曲顺 通讯员 徐展 王瑜 青岛报道

  7月15日,“直播日照”公众号发布的一条《寻找丁萌!》的推文火遍朋友圈。来自甘肃省会宁县土高山乡的李动动联系媒体,寻找一位十二年前在他家乡支教的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丁萌,是他以生活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引导,为孩子们指引了人生的方向。“我想找到他,让他知道,我现在长成了他当时引导的样子。”身为大学生的李动动如是说。

  当山东科技大学师生看到直播日照的公益寻人栏目《找到你》的这则推文后,大家接力转发、询问校友,以最快的速度确认了栏目寻找的正是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毕业生、燃梦公益支教团前成员丁萌。

  土建学院有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联系到了现已在上海工作的丁萌。当丁萌得知李动动正在网上寻找他后十分感动:“非常激动、非常紧张,没想到动动还能记得我,更没想到动动打算毕业后返回家乡当一名人民教师。”

燃梦公益支教团从山东科技大学启程前往支教地

丁萌与李动动(左一)合影

  丁萌告诉记者,他是山东科技大学“燃梦公益”支教团队的首批成员之一。2009年,土建学院辅导员牟杰偶然了解到甘肃会宁“状元县”的孩子们穿着褴褛的衣服坐在简陋的教室求知,教育状态亟需改善,于是组建了一支“燃梦支教”支教团队,积极招募队员、联系学校、集中备课,同时开展义卖和募捐活动,于当年暑假就把书本和衣物、知识和理想带到了甘肃会宁县十百户村的孩子们中间。去支教的大学生们和村里的孩子们朝夕相处,用几十天的学习交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

甘肃省会宁县土高山乡十百户村小学旧址

  据丁萌回忆,去上支教的第一堂课时的心情是忐忑的。“我应该怎么开始我的第一次讲课,他们会不会对我的课不感兴趣啊?”抱着这样的念头踏进教室的丁萌,很快就被学生求知热情打动了。“我们上啥子课?”学生们眼中充满了对大山外面世界的渴望,这份渴望打动了丁萌,让他决心要当个好老师,与支教团队成员们一起以生活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引导为学生们带来知识与希望。

十百户村小学学生认真听讲

  孩子们家距离学校远,上课时间晚,中午也不回家、不吃饭,丁萌与支教同学们看到孩子们中午躲在阴凉下不吃饭,就邀请他们一块吃午饭,把吃的都分给孩子们;看到孩子们喝水窖里的生水,丁萌就烧好开水放在窗边晾凉再让孩子们喝,并教导他们不能喝生水,要喝白开水;丁萌和支教同学们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看图画书,第一次使用照相机,第一次接触普通话……也第一次接触到“大学”这个词,并从中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宽广。

  一次课堂上,丁萌将“大学”两个字写在黑板的左上角,然后用方框框起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大学,大学有多好”。“努力学习,走进大学,获得力量改变自己的家庭,改变自己的人生。人生不止有考大学一条路,但这是最简单最现实的一条路……”丁萌的话打动了在座的孩子们,其中就有李动动。

  据丁萌说,当时的李动动成绩不算好,也比较调皮,一直都没考虑升学。但一次下课后,李动动跑过来地对丁萌说:“老师!老师!我好喜欢你笑,我以后要当你一样的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学习。”这句话当时就让丁萌心头一震。丁萌告诉记者,大学时代的他会选择支教,就是因为他小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愿望、对自己的老师说过类似的话,上大学后才选择站上讲台,希望成为对方那样的人。

土高山乡十百户村小学学生上体育课

燃梦公益支教团成员给孩子们上课

  丁萌的话督促着李动动发奋学习,考入了天津体育学院,并立志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据土建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受支教团队感染的不止李动动一人。13年间,“燃梦公益”支教团队累计帮扶中小学生6000余人次,足迹遍布山西、河南、河北、贵州、广西以及山东各省市,为当地中小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近年来,支教团积极创新支教形式,与防灾减灾大学生党员讲师团联合开展支教活动,增添了防震演练,防洪、防溺水宣讲,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在“燃梦公益”支教团队的多样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鼓舞,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大学,为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断奋斗。

  “或许这就是‘燃梦公益’支教精神的真正意义所在,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身处黑暗,也不会忘记追求光明,就如王尔德所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些孩子眼里是有光的,是向光而行的,最后也会成为那一束光去照亮别人。”丁萌说道。

燃梦公益广西服务队入选团中央2021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

  目前,山东科技大学公益支教行动仍在不断进行中。“燃梦公益”“小草学堂”“萤火公益”……一支支队伍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假期陆续前往各服务地,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走到贫困边远地区,置身于支教服务,同学们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推开了一扇仰望星空的窗户,架起了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梁,点燃了一盏通向未来的明灯,使他们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快乐成长,永不掉队,这是公益支教的初心,应为所有支教人永远铭记。”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党委书记宋西路如是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