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孙龙:言传身教用爱付出 注重习惯教育养成

2019-09-09 23:49: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张雅新

  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金秋九月结硕果。在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了弘扬师德师风,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大众网青岛推出守教育报国“初心” 担筑梦育人“使命”2019教师节特别报道,采访长期奋斗在教学、管理一线的优秀教师,通过质朴的笔触、感性的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教育人生,致敬他们的教育情怀。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9月9日讯记者 张雅新)“对得起每一个岗位,对得起每一个孩子。”这是孙龙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用来提醒自己的话。因为对老师这份职业最朴素的爱和尊敬,孙龙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一名历史老师。执教七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在今年全市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还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

  严慈相济 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在采访之前,记者了解到孙老师的教学经历,不禁有几分担忧:历史老师,团委书记,年级主任...这几种身份加在一起不得不联想出一位严厉,有距离感的老师。但是,当见到满脸笑容甚至还有一些腼腆的他时,仅有的一丝顾虑便立即“烟消云散”。在青大附中,提起孙龙老师,大家都会对他的讲课大有赞誉。

  课堂上的他,特别注重将新知识与同学们应该掌握的原有知识进行串联。从中国原始社会延伸到古埃及的文明兴衰;从古巴比伦政治环境联想到战国七雄的时局形态;从寻觅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归纳出国家建设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为同学们搭建起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孙龙老师表示,“历史课的知识点和时间线比较的多,理顺线索,脉络能够更清晰的掌握知识点。”提炼筋骨、纵横串联的教学风格,让孙龙老师的课堂浓缩了很大的知识含量,梳理旧知识、扎实重难点重的教学理念。

  除了担任历史老师,孙龙老师还是年级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他认为应该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习惯分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无论是在学生的说话、行为举止、文明礼貌还是上课认真听讲,整理笔记,合理地安排时间等方方面面都要一个好的习惯和品格的养成。”在孙龙老师看来,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三年的初中学业,而是支撑孩子们达到人生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孙老师说,初中阶段突然增多的学业压力和青春期的到来,会让孩子有一种不适应感,很多矛盾容易激化。在这个过渡阶段,拥有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孩子往往就会容易顺畅地度过。

  爱是后天习得 用心陪伴每一位学生

  严慈相济的教学管理,使得孙龙老师班上的学生,对他们的“龙哥”有爱又怕。对于初中的这群孩子们,孙龙老师和他们相处起来也是深有体会。对于他们尤其是初一学生,除了“严厉”的让他们养成一个好习惯,更要给他们尊重和关心。“老师去爱学生,学生能够感受到你的爱,能够体会到这种温暖和快乐,从而会慢慢的试着去爱别人。”

  他任教的第一年,有一个孩子,从来不把课堂当回事,在课堂上捣乱是家常便饭。他并没有意气用事,去责骂学生,而是先提醒学生,使其有所收敛,然后在课下,找一个地方和学生单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慢慢的,学生向他敞开了心扉:“我有点管不住自己,但如果老师劈头盖脸训斥我,让我当众感觉很没面子,我的逆反心理就更加严重,我反而想用这种方式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您对我的无理行为却能和风细雨的对我指出,反而让我感觉对不起您。”随后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有了起色,却依然没改变遇事冲动,甚至动手打架的不良习气。针对这一点,孙龙又和他以及他的父母有了一次深刻的交流,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学生的父亲非常的暴躁,经常打孩子,没有更多的教会孩子如何去爱。爱,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父亲这种教育方式,让这个孩子遇事也非常的冲动,缺乏对他人对生活的爱。在和他父亲深刻交流后,父亲认识到了问题的根源和严重性,强迫自己改变对孩子的引导方式,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爱,润物细无声的撒播在孩子身上。孩子不是顽石,父亲的改变,孩子慢慢的有了深刻的体会,大约在半年后,这个孩子身上的暴戾已经看不到了,展现的更多的是对同学的包容,对老师的敬重,自身责任意识的提升和班级荣誉感的提升。

  在工作前,孙龙老师还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研究生支教团,当时暗暗勉励自己: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现在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师,他时刻勉励自己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担负起更多的使命和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孙龙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他愿在教育这片热土中继续耕耘,播撒青春和热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