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龄24+2周!660g! 102天奋力救治!“巴掌宝宝”平安出院

2024-01-19 16:10: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孙凤鸣 通讯员 毕乙贺 青岛报道

  深夜,寂静的产房里,伴随着一声微弱的啼哭,24+2周、体重仅有660g的“巴掌宝宝”出生了。这个“超早产儿”在青岛妇儿医院医护人员的一路护航下,勇闯出生抢救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层层关卡,历经整整102天,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刷新了医院成功救治最小胎龄早产儿的纪录。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宝宝都已安然入睡,医生值班室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电话来自产房,一名孕妈妈即将临盆,腹中胎儿仅有24+2周。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即将拉开序幕……挂断电话,NICU马上投入战斗!

  两名夜班医生迅速明确分工:一名夜班医生立即赶往产房,与儿科医师、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组成新生儿复苏抢救团队,并将所有抢救设备及药品准备就绪;另一名夜班医生留在监护室,紧急准备接下来的救治设备及物品。伴随着微弱的哭声,“早到天使”降临人间。体重仅有660g,看上去只有成人巴掌大小,整个手掌比不上成人一根拇指粗,未成熟的皮肤呈胶冻状,全身嫩如豆腐,呼吸心跳微弱……出生即有生命危险,抢救刻不容缓!

  气管插管、T组合正压通气、保暖……在复苏团队的紧急抢救下,宝宝肤色慢慢变红润,心率、氧和等指标渐趋稳定。随后,好转的宝宝在团队的保护下,使用转运暖箱,被快速平稳地转入NICU,接受更加精细全面的救治。

  宝宝为何早产?原来,宝宝妈妈闫女士(化名)的孕育之路走得格外艰辛。

  闫女士本身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症,怀孕后曾在当地多家医院住院保胎。为留住宝宝,她在孕15周时在当地医院接受了经阴宫颈环扎术。不料,过了一个多月,她出现了严重的宫内感染。医生在为其进行经阴环扎线拆除术+经阴宫颈环扎术时发现有脓液自宫颈口流出,而术后还有持续大量的流脓,阴道分泌物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ESBL阳性,这预示着宝宝合并严重感染的风险极高。

  宝宝本就来之不易,闫女士自己为了保胎也吃尽了苦头,怎能轻言放弃?然而,如此小的胎龄出生,意味着什么?

  超早产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公斤或胎龄小于28周的新生儿。据统计,国内超早产儿平均存活率仅有50%-60%。救治28周或出生体重1公斤以下的超早产儿,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24周超早产儿的救治更是难中之难,胎龄每提前一天,救治的难度就增加很多。由于孩子全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随时有发生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生命危险,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成活率低。

  闫女士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宝宝生下来以后的存活率较低,即便希望非常渺茫,她和家人也不想放弃,于是,来到青岛妇儿医院寻求生的希望。

  24+2周!救治如此小胎龄的宝宝,对于NICU的医护人员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考验。超早产儿的救治到底有多难?宝宝平安出生是救治开始的第一步,超早产儿未达到正常胎龄以前,救治团队不敢有丝毫松懈,实际上这才开始了真正的“过关斩将”。即使困难重重,NICU的医护人员也没有一丝退缩。宝宝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让宝宝转危为安,是所有人的目标。

  宝宝转来后,立即给予高级呼吸支持、建立有效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后进行脐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和个体化的营养支持,维持各个器官及内环境的稳定。救治的过程极其漫长,且充满了焦心的等待。但医护人员和孩子父母从未想过放弃,宝宝也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力,住院期间没有出现严重感染,奶液消化能力很好,肠内营养逐渐建立、体格逐渐强壮。

  出生第40天时,成功撤机,改为无创辅助支持。

  出生近90天、纠正胎龄37周时,成功停用鼻导管吸氧、终于能自由呼吸了!

  出生第96天时,从NICU转入新生儿科母婴同室,闫女士第一次将软软小小的身体抱在怀里,紧张地不敢动。

  出生第102天时,宝宝体重增至2.24千克,各项指标平稳,顺利出院。

  回想整个救治过程,一直住在病区“C位”的宝宝,每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都被医护阿姨用心地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紧张抢救的场面已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医生阿姨查体时,温柔的触碰和鼓励的话语;护士阿姨治疗时,轻轻的安抚和充满爱意的眼神;还有妈妈第一次到床边看望时,颤抖的双手和激动的泪水……

  如今,宝宝一切安好,正茁壮成长。

初审编辑:刘梅

责任编辑:苏昱如

推荐阅读
  • 八部门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06-06 09:47中国新闻网
  • 山东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06-06 09:46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高温黄色预警继续!山东中西部最高35~36℃,去沿海避暑吧!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06-06 09:45中央气象台
  • 多地确定2020年度公务员省考时间 招录规模扩大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06-06 09:44中国新闻网
  • 小清河复航工程迎新进展,山东首个“河海直达”项目将带来什么?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

    06-06 09:44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