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颂歌海上来——青岛市市南区新时代军民共建纪实

2020-05-15 17:20: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潘超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5月15日讯(记者 潘超 通讯员 赵纯 孙哲)这是一座充满“军队因子”的“兵城”,辖区 11个街道办事处均有驻军部队;50个社区都有军属大院;平均每三户市民中,必定有一户和“兵”有关系。

这是一座拥军热土的“鱼水之城”,近五年来协调解决2000余名“军娃”入托入学;累计接收安置无军籍职工1200余人,占青岛市接收安置无籍级职工总数的70%;发放优抚对象一次性抚恤金近3亿元,全部由区财政承担。

这是一座实至名归的“双拥之城”,1993年以来,连续实现山东省双拥模范区8连冠,如今正朝着9连冠的目标奋力挺进。

这就是青岛市市南区。漫步在这个区域会感受到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感受到青岛市市南区委、区政府和驻军、市民用浓浓情怀谱写的新时代双拥故事

培养好后代——让军娃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市南区重要资源之一,名校多,名师多,慕名求学的学生也很多。

市南区教育体育局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谈到这样一件事:2016年8月,海军工作组专程来青协调10余名海军飞行员子女入学事宜。如何让军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部队,用不到两天时间,迅速完成海军飞行员子女的择校报到等工作。海军工作组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市南区区委、区政府时刻为官兵着想、替官兵解忧:一是对现役军人子女按照相关政策进行照顾,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优先安置。据统计,五年间,全区共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入托入学2000余人。二是不断优化现役军人子女入学服务工作,通过“五个一”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向现役军人免费发放《“家校携手  相伴成长”市南区小学新生入学指南》,供其全面了解招生入学政策、衔接知识、“零起点”教育,指导报名入学、科学育子。三是畅通公开市南区各学校招生咨询电话,架起家校连接的桥梁,为现役军人提供贴心、暖心、细心的招生入学服务。四是定期举办军地联络人工作会议,进行招生政策的解读,各学校走进社区、走进驻军幼儿园,为部队双拥工作分管人员和现役军人提供“零距离”“全覆盖”的义务教育政策解读和工作指导。五是通过入户家访,对现役军人户籍适龄入学儿童进行学情摸底,提供政策宣介服务,让现役军人感受优质的市南教育。六是针对特殊情况做好“一对一”服务:面对有困惑的、有疑问的,耐心细致地进行政策解答;面对材料不完备的,指导现役军人提供符合条件的各项资料的同时,细致了解各类具体情况。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南区重点做好对抗疫一线军人子女“一对一”的关爱帮扶。主动与各驻区部队联系,在疫情居家学习期间,重点加强对抗疫一线军人子女“一对一”的关爱帮扶,密切家校沟通,认真做好心理疏导,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的全覆盖,真正为抗疫先锋做好保障。市南区以实际行动帮助军人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此外,市南区每逢重大节庆日,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巩固军团结,营造军爱拥军,军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植根“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鱼水情谊,凝聚成独具特色的双拥精神。

安置好后路——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转业、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市南区建设大发展的生力军,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为转业、退役军人服好务”在区委常委会上,市南区委书记华玉松掷地有声,要求各级各单位一定要把转业军人安置好,创业军人服务好。

在市南,服务转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早已融入各级党政机关的自觉行动,实行专人负责,专人专办,形成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专办”的工作机制,积极稳妥做好转业干部行政和事业单位安置、驻区部队军嫂、子女入学安置等工作。

2016年以来,安置到处级工作岗位的军转干部有16人,其中,正处级岗位6人,副处级领导岗位8人,四级调研员2人,安置科级干部57人,安置随军随调家属28人。

2019年,举办2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为350多名退役军人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的“一对一”就业直通服务。开发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1900余个,专门用于退役军人再就业。开展多层次、多样化教育培训,提高退役士兵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所需知识及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实用性培训,推进培训精细化、个性化,8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免费就读高职院校,帮助退役军人实现“退役即就业、入学即入职”。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挂牌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1家,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组建专业人士,为孵化基地入驻企业提供工商注册、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一站式、全链条”创业服务。目前,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已入驻企业8家、吸纳退役军人就业100余人。

青岛中海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庄冬春,是一名自主择业退役军人,他和两名博士同学创办了这家公司,技术没有问题,但在科技与人才、金融与市场等方面,他们没有资源,不懂办理程序,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走访了解情况后,随即跟进对该企业实施一系列帮扶措施。受疫情影响,公司承担了较高的运营成本,员工工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和库存成本增加,外部融资环境严峻,企业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和资金链断裂高风险。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启动由局工作人员、银行、企业三方参加的“项目坐诊”会,通过政策梳理、投融资对接,结合企业目前状况以及以往征信情况,为该公司申请5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

退役军人王晓卫接受采访时,由衷地表达了对市南区委、区政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感谢。他说,在他创业期间,政策讲解、创业扶持,如同保姆般的持续关注……工作人员放弃了节假日,专门为退役军人举办的专场招聘会等,让他尽快融入到地方生活,如今已是一家物流公司主管。

服务好后院——让军人家庭共享荣耀

今年1月9日晚,“逐梦2020”迎新春文艺晚会在青岛音乐厅隆重举行,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与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一起观看了演出,5名立功受奖的军人家属代表2019年市南区50多名立功受奖官兵家属集体领受了立功喜报和奖励金。“共享军功、见证荣耀”,真切地让立功受奖官兵家属们感受到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光荣含义,激发了广大官兵建功军营的热情。

2019年以来,市南区先后有50个现役军人家庭收到立功喜报,市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区人武部、街道办事处及时到立功受奖的军人家庭送去喜报和慰问金,第一时间将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每一名立功受奖官兵家庭。

全力服务好现役的,更要全心保障好为国防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

市南区现有享受待遇的优抚对象1500多人,累计接收安置多批次无军籍职工总人数达1200多人,占青岛市接收安置无军级职工总数的70%。2019年以来,市南区累计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优抚补助金近1.5亿元,为义务兵和立功受奖的青岛籍现役军人发放优待金和奖励金1000余万元,发放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资金1.2亿余元,抚恤、定补、优待标准均达到或超过省市规定标准,兑现率均达到100%。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一个新鲜的词儿,叫“三后”:后代、后院、后路。市南区双拥办主任焦淑军对此解释:后代是指军人的子女;后路指的是军人转业地方后如何安置;后院是指部队官兵的家庭、家属。这是双拥工作的核心内涵和工作重点。

进入新时代,市南区正是以时刻关注官兵诉求、官兵利益无小事的大局观念,以培养好后代、安置好后路、服务好后院为双拥工作主线,为军服务,拥军荣光,谱写了高昂奋进的双拥颂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 八部门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06-06 09:47中国新闻网
  • 山东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06-06 09:46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高温黄色预警继续!山东中西部最高35~36℃,去沿海避暑吧!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06-06 09:45中央气象台
  • 多地确定2020年度公务员省考时间 招录规模扩大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06-06 09:44中国新闻网
  • 小清河复航工程迎新进展,山东首个“河海直达”项目将带来什么?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

    06-06 09:44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