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银行动态 > 建设银行

建行金融创新“先手棋”:龙支付打造全新金融生态系统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7-03-15 16:56:00

关键词:

  大众网青岛3月15日讯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各种新的金融理念、金融模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层出不穷,更新迭代速度日益加快。传统银行业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改革创新,已经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面对此番挑战,各大银行纷纷做出发展战略调整,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做准备。作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国有大行,中国建设银行走出了中国银行业的“先手棋”。

  2016年11月9日,建行在北京正式宣布推出龙支付,以谋划整体转型,打造个人金融生态系统。作为同业首个融合NFC、二维码、人脸识别各种技术,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的全新支付产品组合,龙支付受到了业内外的关注。

  “这是建设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金融生态系统、围绕客户体验推出的统一支付品牌。”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支付作为建行连接客户和场景的核心纽带,为打造个人金融生态系统迈出了关键一步。

  如今,金融产品种类繁多。面对众多的选择,除了传统思路对于安全、高效、便捷的要求,实惠便利、一体化成了新的关注热点。业务办理手续费、多种业务一站式等问题都成为了金融创新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传统银行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都难言完美。二者更加紧密的结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打破各自发展桎梏的关键一招。

  这种情形下,银行业创新的大潮已经初显势头,诸如建行龙支付的新形式仍在不断尝试中。此番改革创新不仅是各行谋求自身长足发展的重要机遇,其对于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龙支付有何优势?

  “背靠大树好乘凉”。据介绍,依靠建行的大行优势与信誉,龙支付不仅在风险防控上十分出色,同比其他支付产品,也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其他第三方支付产品相比,龙支付具有更开放的用户体验、更多样的支付方式、更丰富的支付场景和更安全的支付环境等四大优势,必将为金融生态系统打造提供更加坚实地支撑。

  具体来看,龙支付面向所有社会大众,无论是否建行客户,只需下载建行手机银行APP均可申请注册成为龙支付客户。钱包一户连多卡,客户既可以绑建行卡,也可以关联非建行卡。同时,龙支付还增加了二维码收付款,支持客户持手机主扫、被扫等多种场景支付。既可用于个人客户之间的相互转账付款,也可以用于小商铺、小摊贩生成二维码收款,还支持大中型商户、餐饮企业等用扫码枪扫龙支付收款。

  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支付契合了手机移动支付的市场趋势和时尚潮流。“不仅为商户提供了快捷的收款通道,同时为今后满足商户的全方位金融需求奠定了基础,对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支付潮流下,场景化也十分重要。据了解,建行在龙支付场景打造上致力于贴近客户生活,契合社交生活、公共交通、网络购物等日常支付场景,并联合合作方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全面支持线上线下交易、支持APP插件支付等功能,将龙支付广泛应用于地铁、停车、菜市场等客户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建行龙支付的推出,既是对人民银行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的贯彻落实,也是顺应移动支付潮流、服务民生领域的需要。”建行相关负责人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依靠国有大行优势,龙支付在风险防控上也“独有一套”。

  据介绍,龙支付的风控搭建致力于安全与效率的统一,多管齐下提供安全又便捷的支付环境,功能上既支持零钱包小额支付,线上、线下免密免签,也支持绑定卡后的大额支付,基于Token设计的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大数据反欺诈帮助客户控制交易风险,可以更全面保护客户个人隐私和资金安全。

  “龙支付是建行战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与落脚点,既是继承者、更是开拓者。”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支付品牌的发布推出,是对过去传统支付结算和收单业务的重大革新,更是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发展重大突破。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于欣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