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北京多处井底为“蜗居地” 井下生活已存在多年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2013-12-06 08:09:00

关键词: 北京;井底;蜗居地

  点击进入下一页 

  ①昨晚10点半,全友芝才下井“回家”。

  点击进入下一页 

  ②回到井下,全友芝点燃一支蜡烛,第一件事就是数自己一天挣来的钱。

  点击进入下一页 

  ③床边水泥墩上放着方便面、咸菜和盐。

  点击进入下一页 

  ④井下老人居住的面积不足3平米,床铺上一片狼藉。

  昨天,一则“井下蜗居”的消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京华时报记者随后来到位于朝阳区丽都广场南门附近,探访该地多处井下发现,不足3平米的简陋空间里,住着一些白天外出谋生、晚上下井居住的人。在他们之中不仅有正值壮年的洗车工,还有以捡废品为生的独居老人。

  ■探访 

  多处井底为“蜗居地” 

  近日,有市民反映,位于朝阳区丽都广场南门西侧,有人在草坪周边的井下居住,此消息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昨天下午,记者打开8口井盖发现,4口井下均有人居住过的痕迹,其中一处已被污水淹没,另外还有一口井内存放着这些人的生活用品。

  随后,记者下到地下空间不足3米深的井下,里面的热力管和阀门已锈迹斑斑,但比外面暖和不少。同时,井底有床铺,有被褥,还有许多生活用品,显然,这里一直有人居住。

  井下生活已存在多年 

  “他们在井下生活已多年。”附近多名保安和停车收费员谈及井下“蜗居”人员,并不以为奇。保安王先生称,他2007年在这上班就已发现有这么一群人,“早晚从井下进出,男女老少都有,年龄最大至70岁,最小4岁左右”。

  “这群井下生活的人穿着打扮均像乞讨者,还经常到饭店地下室蹭热水喝。”据王先生称,长期在井下居住的有一对老夫妻和路边洗车员,由于井底较黑,他们平常爬进爬出都会拿着手电筒。

  停车收费员小王曾经也是其中一员,据他称,他曾在井下居住过两年,里面冬暖夏凉,但井下居住有一个缺点,遇到下雨天会漏水,“去年‘7·21’,我的那个小窝被淹了,从此再也没住过。”

  据小王称,他一个月工资2000多,一个月房租要400元,“住井底就可以把这笔费用省去,挺划算。”

  ■特写 

  儿子不孝无奈出走六旬老太井底20年 

  昨晚9点左右,一名步履蹒跚的老太向草坪上的井口走来,她戴花头巾,手里拿着一个空瓶,临近井口时,老太见到众人有些惊慌,“你们下井干嘛?”

  这位老人来自河南商丘,名叫全友芝,今年已经66岁了。来京第一年就选择居住井下,以捡废品为生,至今已有20年。据全友芝称,她有两个儿子都在老家,由于经常被丈夫和大儿子欺负,被逼无奈离家出走。全友芝说,她的丈夫两年前从湖南来京也住在井下,但两人并不住一起。“我不想见他,也不想回家,因为怕他们打我。”

  虽然已年过六旬,但全友芝下井的动作还很灵巧。回到井下,全老太点燃一支蜡烛,拿出昨天卖废品的钱,又数了一遍。20年来,她最多一年能存900元。

  井下居住虽然方便,但也经常“东躲西藏”,“城管查得严,多次封我的井盖,我只能换个井继续住。”全友芝说,她在三里屯等地的井下也有“家”。

  昨晚11点半,又回来3个捡废品的老人,其中一人被全友芝唤作“妹妹”,两人同住一口井下,其他两位老人也住在附近井下。

  文/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图/京华时报记者徐晓帆

    原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3/12-06/5586805.shtml

初审编辑:徐丽丽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