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融入“一带一路”缺席“核心区” 仍需有作为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5-14 10:19:00
在4月28日出炉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山东“缺席”18个核心省份。
“实际上,在沿海节点城市上,山东并非完全‘缺席’。”5月6日,在山东社科院召开的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理论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他认为,山东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会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合作具备诸多优势。
国家战略的舞台上,大幕徐徐拉开,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山东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考题。
山东势必有所作为
处于交会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互补性较强
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唐洲雁认为,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山东势必要有所作为。
“山东处于‘一带一路’的交会地区,具有重要区位优势。”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梁文跃认为。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要转型升级。”张建平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山东重点推动富余产能向地理位置比邻、交通通讯便利的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以及非洲、拉美、中东欧等经济互补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转移。“一带一路”战略强化了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必将优化山东富余产能对外转移的环境,促进产业升级。
唐洲雁也认为,“一带一路”是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互补性较强,积极参与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拓展山东高端产业海外市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可以拓展传统工业行业市场空间,促进传统优势产能向其他国家转移,推进山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多头竞争中如何定位
“北线之堡”、“路带之交”、“蓝色之核”
随着“一带一路”在扩大亚太地区、非洲与中西亚及欧洲的经贸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有关丝绸之路东方新门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省区市纷纷利用自身优势提出发展目标。
多头竞争已成定局,山东踌躇满志,该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唐洲雁认为,根据山东的自身优势,一是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将山东打造成为“北线之堡”,即东北亚地区沟通“一带一路”的北方综合枢纽。山东正处于即将形成的“渤海湾—京畿湾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从国内说,可以推动京津冀鲁辽一体化发展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从国际看,可以促进渤海湾与京畿湾连接,打造“一带一路”的北段重要核心区域。
二是将山东打造成为辐射东北亚地区的“路带之交”。山东北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京津冀发展带,中倚环渤海经济圈连通日、韩等国,南望东盟地区,是三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交通方面,山东铁路发展迅速,高铁公路里程居于全国前列,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项目和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取得较大进展,海运发达,是全国唯一拥有三个超双亿吨海港的省份,交通优势明显。
三是将山东打造成为“蓝色之核”。“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的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山东有青岛、烟台两个城市入选。张建平认为,海洋战略可作为山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突破口。“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依托,在海洋科技、环境保护、灾害应对、海洋经贸等领域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多层次务实合作,努力将山东建成全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海洋开发合作的核心区。”
“海洋牌”是关键所在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模式可采取“1+X”,辐射周边
能否打好“海洋牌”,成为山东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所在。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以青岛为支点,可以辐射省内众多海洋城市。”山东蓝色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贵斌认为,国家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放在山东青岛,建设模式可以采取“1+X”,“1”就是青岛,“X”是周边的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城市。当前重点任务是把“1”建设好,进而辐射周边。
郑贵斌在其主编的《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研究》一书中指出,青岛具有优越的区位及交通优势、领先的海洋科技平台、雄厚的海洋科技人才、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日益深化的对外经贸往来与蓝色引领的城市核心战略,完全具备建设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条件。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已制订“一带一路”战略行动计划,并开启了海外“丝路对话”的旅程,为“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实施做好了准备。
责任编辑:赵晓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