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入选国际重要湿地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赵洪杰    2013-10-25 09:54:00

关键词: 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国际;湿地

  □记 者 赵洪杰 

  通讯员 赵 坤 报道

  本报东营10月24日讯 今天上午,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东营国际湿地保护交流会上,湿地公约秘书长克里斯托弗·布里格斯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颁发了国际重要湿地证书。这标志着我省实现国际重要湿地评选“零突破”。今年我国增加了5个国际重要湿地,至此全国国际重要湿地增至46处。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持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15.3万公顷。黄河口湿地在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

  上世纪70年末至90年代,黄河下游有22年出现断流。受黄河水来沙量减少、海水侵蚀等因素影响,黄河口湿地大面积退化萎缩,湿地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受损。2002年以来,东营借助黄河调水调沙的有利时机,通过筑堤修坝、蓄积淡水、引淡压碱等措施,完成35万亩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完善了湿地的结构,恢复了湿地功能。另外,东营市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内的农田全部收回,实施退耕还湿面积达2万亩,现在已建成我国最重要的黑嘴鸥和东方白鹳繁殖地。东营也因此享有“东方湿地之城”的美誉。

  东营市市长申长友说,经过多年努力,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物种不断丰富,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67种,数量由200万只增加到600万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9种增加到12种,东方白鹳、丹顶鹤、黑嘴鸥三种珍稀濒危鸟类种群数量分别占全球的11.7%、15.2%和25.8%。东方白鹳由候鸟变成了这里的“留鸟”。

  省林业厅副厅长刘建武告诉记者,国际重要湿地评定有严格的评价体系,由湿地国际组织根据物种多样性、湿地功能恢复等综合指标考察认定。三年前,东营市就开始着手准备,去年底正式递交申报材料。

  近年来我省投资15亿元先后实施了黄河三角洲、南四湖、东平湖、马踏湖、单县黄河故道、黄河口湿地生态补水、微山湖湿地修复等一批湿地保护工程,目前全省有17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24个,今年又申报了11个,面积和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但整体上全省湿地仍面临泥沙淤积、水体污染和盲目开垦等严重威胁,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湿地仍然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到侵占和破坏的生态系统,湿地保护管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迫切。”刘建武说。

  ■专家解读 盲目开发成湿地破坏“头号凶手”

  □王洪涛 张志强 刘阳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根据《山东省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中提供的数字,我省有34%的湿地已经遭到盲目开垦和改造的威胁,湿地保护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城市建设占用天然湿地,成为湿地破坏、减少的“头号凶手”。

  临沂市林业局森保站站长杨怀光多年前曾到云南滇池湿地考察,湿地破坏的情况让他心痛,“滇池湿地周边,这儿圈一块地建酒店,那儿圈一块地建别墅,好好的湿地被破坏得支离破碎。”

  他直言,湿地破坏的背后,是建设的冲动。开发商只看到经济效益,而政府部门则更关心经济指标的完成。“对于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湿地保护工程,开发商和政府部门兴趣不浓。”

  杨怀光说,相比于从农民手中、从森林中拿地,向湿地要地的成本明显要低。而湿地优美的景色,更是成了开发商促销的噱头和卖点。例如杭州西溪湿地周边的土地就被大量占用,进行商业开发。

  杨怀光认为,法律不健全,也给湿地保护增加了难度。至今,我国仍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与湿地有关的法律条款多分散于《森林法》、《水法》等法律中,这容易造成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局面,而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湿地破坏的违法成本。

  而临沂大学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研究所副教授李修陵则认为,科研人才不足也是湿地保护难的一个因素。“真正懂湿地、了解湿地的专业人才太少,直接导致湿地保护不到位,有时候保护反而成了一种破坏。”他举例说,一些湿地公园在建设中引进水花生,绿油油的非常好看,但水花生是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极大。由于缺乏天敌以及超强的繁殖能力,它很容易挤压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生态灾难。

  记者了解到,临沂市目前拥有湿地面积7.3万公顷,15年来湿地面积增加了1.8万公顷,增幅达到33%;拥有12处国家、省级湿地公园,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据介绍,临沂湿地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了110亿元。

  原标题:我省国际重要湿地评选实现“零突破”

初审编辑:徐丽丽
责任编辑:孙亚楠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