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千家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断尾求生"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锦庚 刘成友 孔祥武 曹树林 卞民德 2013-10-25 09:51:00
开栏的话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各国都在努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增长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从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到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夯实发展基础。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转型升级新脉动”系列报道,聚焦部分省区如何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消解调整的阵痛,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在转型升级中释放发展潜力,在应对挑战中增强创新活力。
这样的场景人们并不陌生:一个个烟囱轰然倒下,一条条生产线黯然退场。如果说产能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的痼疾,淘汰落后产能则是根除痼疾最有效的良方。但“淘汰落后”,往往纠结“”:政府重政绩还是重长远?企业讲成本还是讲效益?群众图饭碗还是图环境?
工业大省、能耗大省山东,细算“三笔账”,力解三个“结”:自2010年国家要求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以来,全省1122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数量是国家下达任务的3倍多。
先算政府账——
淘汰落后产能,短期或拉GDP后腿,影响政绩。山东省、市两级虽惜一时之失,但更重长远之得,腾出资源、土地、环境、市场、人力空间,发展先进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薄弱的县乡而言,企业产能或许落后,却是“顶梁柱”,淘汰即是“割肉”。枣庄市委书记陈伟却这样算账:“枣庄过去全是立窑水泥,产值仅占GDP的3%,能耗却占25%,现在全部变成旋窑,产值提高近1倍,能耗降低20%。”
再算企业账——
淘汰产能意味企业投资“打水漂”,谁不心疼?但今天不淘汰落后产能,明天就可能被市场淘汰。两害相权取其轻,企业纷纷通过转型、转产等“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泰山钢铁集团提前一年多拆除4号、5号高炉,副总经理邵书东感喟:两座高炉虽然功高,但能耗也高、不环保、不淘汰哪有今天不锈钢的“半边天”?
三算民生账——
百姓就业和生态环境都关乎民生,孰轻孰重?“刚性淘汰、柔性操作”,山东因市制宜、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社会政策托底,3年来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的5万余职工基本妥善安置。
算好“三笔账”,求生淘汰落后,山东产业升级气象一新:与“十一五”初相比,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炼铁高炉产能占比由33%提高到50%,十大造纸企业产能集中度由40%提高到65%,3家酒精生产企业集中度达75%,今年底山东将终结立窑水泥历史。
纵向看,成绩不小;横向比,压力不轻:去年山东能耗总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居各省区市首位,氨氮排放量居全国第二。淘汰落后产能没有“”,山东正在路上。
山东:淘汰落后没有“休止符”
随着“霾”这个环境公害日益为人共愤,另一个名词也越来越成众矢之的:落后产能。而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这“三高”,便是落后产能的代名词。
“三高”,既是生态环境的杀手,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拦路虎。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
然而,当面对着一座座高炉、一根根烟囱、一台台机器,还有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你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淘汰落后”这4个字决不只是办公室里的一堆报表,决不只是一串数据的增减,它极为沉重,又极为艰难。
山东以断尾求生的决绝,自我加压,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环境保护是命门”
淘汰落后,政府有动力也有压力
如果把发展比作一辆赛车,把环境容量和能耗空间比作一箱汽油,按照过去的跑法,最多能跑500公里。可现在要你跑1000公里,怎么办?枣庄市几年前就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一箱油”理念,破解之道就是转方式、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于是,2007年11月,枣庄市一次性爆破了9条年产10万吨的立窑水泥生产线,以淘汰量之大被誉为“中国水泥第一爆”。留存的影像材料,清晰地还原了当年那个震撼的场景:随着一声巨响,9条立窑生产线轰然倒地,现场腾起上百米高的尘烟,遮天蔽日。
淘汰落后产能,山东不遗余力。尤其是2010年到2012年,山东需淘汰的落后产能任务共涉及349户企业,实际上却有1122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是国家任务的3倍多。国家设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录仅涉及19个行业,山东省将其扩大到39个行业。
如此大的动作,政府的动力从何而来?
由淄博市的经历,或许可以管中窥豹。这座以化工、建陶为主的老工业城市,以前经常被形容为“大烟囱,冒黑烟,晚上星星看不见,一年吸掉半块砖”。工业布局不合理,工艺设备水平低,粉尘、异味、废水重度污染,一度让淄博变成了“死城”。
淄博痛定思痛:“环境保护是命门”。命门,意味着你过得了这个关,就生;过不去这个关,就会被边缘化。
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表示,山东省能耗和污染物存量高居全国榜首,2012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3.8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0还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排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当前和今后,山东省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异常艰巨。”
尽管如此,对淘汰落后可能造成的GDP下滑,仍然是政府的重要考量。
对一个省乃至设区市而言,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直接冲击或许不太明显,但到了县(市、区)和乡镇,尤其是经济薄弱的县和乡镇,情况则完全不同。济宁市经信委副主任张文生说,这项工作越到基层阻力越大、难度越大。“别看企业不大,可大部分都是乡镇税收的主要来源,当地的老百姓也从中得益,不少地方不愿关,想缓几年再说。”
“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可以更新设备、上新产能,可我们是旧的要淘汰,新的上不起。”一位乡镇干部坦言基层的苦衷。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王兆春介绍,山东堵疏结合,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流程再造、品牌建设等方式引导企业转产转型。2010年以来,除国家下达的9.7亿元奖励资金外,省级财政安排资金3.67亿元,市级财政落实配套资金1.86亿元,专门用于扶持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实质上是“局部与全局的博弈、政绩与民生的博弈、大资本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山东淘汰落后产能的成果显示,在几组关系的较量中,后者占了上风。
一些受访者建议,现行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主要是按设施公称容积考虑,即“上大压小”,而这并不完全符合一些行业的实际。“比如生产一般钢和特种钢就应该区别对待,特种钢规模必然比一般钢小,可附加值大。建议国家从安全、能耗、环保等指标要求方面综合考虑,更加科学地界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
枣庄市经信委主任李建勋认为,淘汰落后产能要放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高度,不仅落后产能要淘汰,一些过剩的先进产能也要淘汰。“要把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与事后认可、个别认可相结合,与新上项目审批相结合,鼓励地方政府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算大账,不看一时看长远,政府有干头。
壮士断腕不流泪
转型升级,企业有阵痛也有奔头
淘汰落后,壮士断腕,几许叹息几许泪。
对企业来说,无论何种产能,只要能继续创造利润,企业就不愿意主动淘汰。更何况,这些落后产能大都曾经是“先进”的,是企业起步壮大的基石。说拆就拆,谈何容易?
去年8月8日,在起重机的轰鸣声中,山东泰山钢铁集团两座420立方米高炉开始拆除。尽管盛大的拆除仪式看上去像是在过节,很多职工却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被拆除的4号炉、5号炉是集团的“功勋炉”:服役12年,累计实现利税12.9亿元,创造利润8.6亿元,为企业发展壮大、职工的幸福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泰山钢铁集团副总经理、市场总监邵书东说,两座高炉能耗高、不环保,随着企业经营目标改变,必须淘汰。
山钢集团金岭铁矿铁鹰钢铁有限公司两座320立方米高炉的拆除,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两个高炉于2004年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先后达4亿元。为避免扬尘,2010年又建设了1400米长的地下送料通道,并新上脱硫和余热采暖发电设施,总投入达4000多万元。
如今,这些投入都打了水漂。拆除当天,一些老职工泪如雨下。矿长刘圣刚在职工面前硬撑着不哭,其实心里在流泪。“拆除了两个炉子,产值减少一半,等于两条腿砍掉了一条,你说疼不疼?”刘圣刚说。
如果说拆炉炸窑、淘汰落后,是时代为企业唱响的一曲悲壮的“挽歌”,那么,压旧上新,增效减排,则是企业为时代奏响的谋求转型升级的嘹亮的“进行曲”。
无论是迫于经济大环境的压力,还是缘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企业经历淘汰落后的阵痛之后,大都脱胎换骨,获得了新生。
淘汰落后让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6年前集中爆破拆除9条机立窑生产线,每年减排粉尘7000吨,减排二氧化硫900吨。而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粉尘排放不到立窑的一半。现在年销售收入是原来立窑的6倍,上缴税收是立窑的5倍,员工收入是立窑的4倍。
市场机制在企业淘汰落后中发挥了杠杆作用,使淘汰落后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2007年前后,普通钢铁的经营形势到达顶峰,之后不断下滑。泰山钢铁决定逐步由生产普钢向生产世界短缺、山东空白、效益更好的不锈钢转型。泰山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守东说,现在企业年产普钢400万吨、不锈钢100万吨,但产值各占一半。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工业实现利润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5.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不降反升,由大向强,似乎是这种努力的明显佐证。
转型升级再出发,痛在一时,乐在后面,企业有奔头。
一拆一建总关情
民生为先,保饭碗更要保子孙
一座座笨重庞大的窑炉,凝结着企业感情,牵涉着职工福利,更关乎当地环境保护重任,以及万千百姓的健康福祉。淘汰落后产能,里里外外,牵连的都是“民生”二字。
拆除生产设备,等于砸了职工“饭碗”。政府和企业压力最大的就是职工安置问题。
早在剩余9台立窑要拆除前几个月,山东淄博锦宏水泥公司就不断有职工找总经理沈祥平,沈祥平向大家保证,一定“有活儿干、吃上饭”。企业成立了专门安置小组,规定一家两口人都在本企业工作的,必须保证一人上岗;单亲家庭、困难家庭职工,必须保证分流上岗。企业为此还成立了一个帮扶基金,企业拿一半,干部拿一半,共30万元,用于对困难家庭进行帮扶。
如今,偌大厂区已经变成200多亩空地,只剩下老办公楼孤零零地矗立在厂区北部,沈祥平一年多来主要精力就是忙职工安置。609名职工,一部分分流,一部分“养”起来,一部分短期待岗,一部分年龄大的“胡子兵”被派到外地干几年就该陆续退休了。
山东省经信委产业政策处处长陈竹君介绍,2010年以来,山东淘汰落后产能共涉及职工5.64万人,各地“因企制宜”,基本都实现了妥善安置。
拆炉炸窑,受益的是当地居民百姓。曾经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淄博,对环境保护、淘汰落后的要求,已经成为共识。“挣钱的是老板,受害的是老百姓。”淄博市经信委副主任于明磊的话,道出了淄博人对好山好水好空气的期盼。
“原来到济宁市区,从东边进来是一种味儿,从西边出去又是另一种味儿,坐在车上不用睁眼就知道到哪儿了。以前老跟孩子说蓝天白云,可是孩子很少见过,这几年不一样了,蓝天白云经常出现。”张文生说。
枣庄中联不只是个水泥厂,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水泥工业生态园。厂内没有灰尘飞扬,而是花香扑面,鱼儿戏游在万余平方米的水域,可谓“三季有花四季青,三面环山一抱水”。
以前的枣庄中联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方圆几公里,都是扬尘,树叶都是灰的。”公司党委副书记冯相德说。把水泥厂建在花园里,周边群众自然就生活在花园附近,如今中联实现了这个梦想。
然而,在更多情形下,周围居民与企业落后设备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充满“既爱又恨”的纠结。
爱缘于利——济宁张山水泥厂被9个村庄包围在中间,涉及9000村民。水泥厂800余名职工,基本上都是周围的村民。多年来,张山水泥厂为周边村庄打机井修路、通自来水、建校舍、架路灯,照顾困难家庭,即使下岗员工家属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
恨缘于害——工艺落后带来的粉尘排放令村民苦不堪言,门窗不敢打开,被子不敢拿出来晾晒。“进厂走一遭,白衬衣变成了灰衬衣,刚洗过的脸变成了灰头土脸。”家住附近的厂办主任张培正体会最深刻。当时,投诉张山水泥厂的电话几乎天天有,甚至打到了环境保护部。
张山水泥厂几百名职工最终坦然接受下岗再就业这一现实,并被妥善安置。逐步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超越了以往“宁愿毒死、不愿穷死”的认识局限,在眼前的短期利益与子孙后代健康幸福之间,毅然选择后者。厂长张怀森深有感触地说,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不可能再延续原来的生产方式。“早转型,大伙都不闹心了。”
看看身边越来越美的环境,算算健康账、幸福账,群众有盼头。
责任编辑:孙亚楠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