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科学"号完成南海考察任务 带回神秘冷泉生物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王伟   2017-08-02 09:27:00

关键词: 冷泉 多毛类 高清视频 科学假说 生物多样性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近日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2017年南海综合考察航次任务。这个航次实现了我国重大海洋探测装备协同作业,并首次实现不同类型水下机器人交会拍摄,还带回了潜铠虾、贻贝和阿尔文虾等深海冷泉生物样品。

  

  下潜千余米带回神秘冷泉生物

  7月24日19时左右,“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被布放到水中,7月25日7时左右被回收到甲板上,水下工作时间约12小时,水深超过1000米,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资料。在生物采样桶内有100多只白色的潜铠虾、棕色的贻贝和少量的阿尔文虾。

  据介绍,目前已经发现的冷泉动物物种超过210种,而热液动物物种超过500种。其中,常见的在冷泉或热液环境中居住的有管状蠕虫类,如贻贝、蜗牛、腹足、帽贝、蛤和虾等动物。常栖息于冷泉或热液环境中的有多毛类,如螃蟹、海绵、棘皮、海葵和藤壶动物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蒋维介绍说,冷泉区生物和常见的近海生物有很大区别,它们生活在海底,没有光,所以眼睛都退化了。同时,它们身上或者体内都附着了很多微生物,它们就依靠食用这些微生物而生存,而这些微生物是依靠甲烷等生存。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孙松说,这些冷泉生物从1000多米的海底到船上还活着,一方面是采集了原位海水,另一方面是“发现”号慢慢将它们从海底带上来,这些动物有了一个适应压力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变化的过程。

  据了解,这些生物有助于科研人员开展极端环境下生物进化与演变、冷泉生物多样性、冷泉生物基因测序,以及冷泉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研究。本航次结束后,“科学”号将在深圳进行人员轮换和补给,计划8月7日赴西太对一海山区进行科学考察。当日凌晨5时30分左右,科考队员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深海着陆器布放到这一冷泉区,用于长期观察冷泉区生物的习性和变化,这一着陆器将在海底持续工作3个月。

  

  两类机器人首次深海交会拍摄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孙松介绍,本航次在“探索”号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海底作业的同时,“科学”号又布放了“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开展精细调查和作业,而且首次实现了这两类水下机器人在深海交会拍摄。此次深海交会拍摄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蕴含了复杂的技术体系,需要母船、遥控无人潜水器和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有精准的导航定位能力。

  据悉,“探索”号是自治式水下机器人,下水后根据预编程自主航行。在本潜次中,它保持距海底5米进行光学拍照。要实现这两类水下机器人交会拍摄,“探索”号稳定性和可靠性要非常高,航行位置和姿态控制要非常精准,导航定位能力要非常强,这样才能克服海底洋流和复杂地形影响,按照预设路径和时间出现在预定位置。专家表示,这次缆控式与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深海交会拍摄让科学家看到了自治式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工作状态。船舶、缆控式和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协同作业,充分证明了我国深海技术装备体系的综合实力,实现了深海协同控制技术的跨越,对将来深海探测装备的发展将起到引领作用。

  据了解,本航次科考队员还成功布放并回收了一套无线实时通讯潜标、一套有线实时通讯潜标和一套深海通量与混合观测仪综合潜标,为西太潜标观测网的升级与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实践验证。

  记者 王伟

  新闻内存

  冷泉区和热液区

  海底的岩层或沉积物不是严丝合缝的,冰冷的海水会慢慢沿着缝隙往下渗漏,来自地层中的不同成分、不同温度的流体也会从海底向海水中喷溢。当从地层中喷溢出的流体成分以二氧化碳、硫化氢或碳氢化合物为主,温度与海水接近时,称为冷泉。当从地层中喷溢出的富含各种气体组分和金属元素的流体,温度明显高于周围海水时,就是热液。那些已经发育了的茂盛生物群落,往往就聚集在这些流体喷出的冷泉或热液旁边,随着科学家对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发现地球早期的环境与深海热液环境非常相似,“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液喷口”成为新的科学假说。

  相关新闻

  海洋国家实验室开展科普中学生体验有害藻华治理

  7月31日,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主办的“还海岸一片洁净”暑期特别科普活动在黄岛薛家岛码头举行。来自青岛银海学校的30余位中学生聆听了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俞志明的有害藻华专题讲座,并亲自体验了有害藻华治理实验。 记者 王伟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