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弘扬劳模事迹 建设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7-05-05 11:24:00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近日,崂山区表彰了2015和2016年度劳模39位,他们在崂山区澎湃激荡的发展进程中,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在改革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截至目前,崂山区现有各级劳模409名,其中全国劳模2名,省级劳模30名,市级劳模144名,区级劳模233名。他们以小小的微光照亮时代前行的道路,他们以微弱之躯撑起了发展的中流砥柱,为崂山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奋斗。
李海青展示自己制作的大馒头。
■李海青 崂山巧媳妇让王哥庄馒头夺国际金奖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将甜 王梅月
“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你想要什么造型的馒头我都能给你做出来。”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阿明馒头店,一块“白面”经巧媳妇李海青的手一捏、一揉、一搓,不出十分钟一个活灵活现的面塑就展现在记者面前。刚刚当选崂山区劳动模范的李海青说,她不仅要把王哥庄馒头做好,更要把面塑文化传承下去。
李海青的阿明馒头店店面不起眼,可店里做出的馒头却是远近闻名。这是43岁的李海青跟她的老公17年努力的结果。
“我和我的丈夫都是残疾人,1998年结婚,为了生计,不好找工作的我们就在租住的房子里用大锅蒸馒头,再到街上去叫卖。”谈起做馒头的经历满是艰辛。2002年,她跟丈夫决定创业开一家自己的馒头店,从此改变了他们家的命运。随后几年,阿明馒头店扩大产量,增加人员,直至馒头店经营面积达1800平方米。年产馒头400吨,产值达200万元,解决当地劳动力16人,连续两次获“王哥庄面塑大赛”金奖,获全国美食大赛金奖,还曾获得中国非遗美食巴黎国际邀请赛金奖。
王哥庄大馒头用的面粉由政府统一采购,加上崂山水揉制,用大铁锅蒸,加上繁多花样,已经打响了品牌。“馒头店制作的花样馒头不仅在本地销售,还畅销各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每年春节前后都是馒头店的忙季,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李海青说,如今当地馒头加工户有300余家。他们家的馒头算是佼佼者,花样也有很多创新。
自己富了李海青不忘父老乡亲,她经常到敬老院等做慈善。“除了做好馒头,我更要把面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李海青说,她还会定期让学生们来她的馒头店,亲手学习做馒头、蒸馒头,聆听学习面塑文化,传承和发展本地的面塑技艺。
徐强(左二)演示VR产品。
■徐强 赶上创业好时代,实力打造“虚拟帝国”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宇昕 涂二伟
当得知自己被评为青岛市崂山区“劳模”时,青岛黑晶科技有限公司CEO徐强很激动,“我很自豪,这是一份特殊的肯定和荣誉。”从2008年创业初期四五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如今120多人的青岛黑晶科技有限公司,徐强带领黑晶以VR/AR技术为核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VR/AR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无愧于“劳模”的荣誉。
徐强是个技术控,早在读高中时,就经常混在山东理工大学的课堂里旁听3DMAX课程。大学毕业后徐强来到青岛,在一家做3D技术的公司谋到一份工作。 仅半年之后,他就成为了公司的项目经理,并开始独立带团队做项目。
2008年7月,徐强决定创业。创业之路并不轻松,开办公司的前几个月里,公司一直接不到业务,他逼着自己跑出去,但依旧四处碰钉子。2009年底,一位客户为他介绍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为上海世博会四川省的省馆以及成都和自贡的市馆制作网上3D动画展示。“这种平台技术在国内用的都很少,我们技术水平也有限,但已经接了,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徐强说,那次拼搏五个月之后,他按时完成了项目,还获得好评。从那之后徐强的公司一炮而红。
如今,徐强带领黑晶团队始终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为核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VR/AR行业的龙头企业,业务涵盖VR教育、VR旅游、VR娱乐、VR/AR人才培训等方向,逐渐完成行业布局。徐强也带着VR教育项目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被评为“中国十佳创业榜样”。
“公司现在不断发展,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努力。公司很多人,包括自己,基本都是‘空中飞人’,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全国市场上跑,休息的时候很少。”徐强说,自己赶上了创业的好时代,他对VR未来充满希望。
准备出发去工作的刘连云。
■刘连云 用我一人脏,换来城市美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宇昕 涂二伟
十年光景,一个人,一个扫把,一辆车,早出晚归,无数次的弯腰起身拾起垃圾,上万吨的垃圾运输……这一切构成了青岛市崂山区环卫工人刘连云10年的环卫生涯。从东海路到香港东路,从深圳路到崂山路,从滨海大道到崂山路,崂山区几乎每一处道路,都洒下了她的汗水,留有她的足迹。
刘连云2007年加入到崂山区环卫工人的队伍中,主要工作就是清扫马路。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刘连云已经在空荡荡的街道上,开始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凌晨4点半出门,晚上8点回家,工作周而复始。2010年,刘连云调入了东海路女子保洁队担任班组长,别看这支队伍只有10多人,但她们所肩负的却是东海路12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虽然保洁任务十分艰巨,但很多途经东海路的群众都称赞那里的路面特别干净。
环卫工作辛苦,留人难,而刘连云始终坚守着。记者了解到,刘连云是一家三代环卫世家的一员,她的父母和侄女都是环卫工。“父母在青岛干了18年,虽然当时待遇不高,生活水平一般,但是他们对青岛有了感情,也希望自己的儿女来青岛继续他们的这份事业。”刘连云说,她立志把环卫工作当作自己终生的事业来做。
在刘连云的眼里,一份工作就是一份责任。在分拣垃圾时受伤是经常的;每到秋天扫落叶一个垃圾车能有500多公斤,每天得搬上搬下三四车。搬运垃圾让刘连云的右胳膊肌肉拉伤,她夜里睡觉翻个身胳膊都疼。“用我一人脏,换来城市美;用我一人累,换来城市洁”就是她的服务宗旨。
很多时候,为了城市的洁净美丽,她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人。2010年的一天,刘连云的母亲在清扫马路时,发生车祸,被人送往医院,而此时的刘连云工作离不开身。提起这些,刘连云觉得亏欠家人太多。
邹正。
■邹正 将职业当成事业,让生命怒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刘亮 刘庆
2015年4月,29岁的邹正辞去青岛市崂山区统计局综合科科长的公职,正式加入作为企业的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一定要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人活着还是要有些精神追求,只有不断突破自己,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就感。”邹正说。
来到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后,邹正从综合部整理文字材料、接待、外宣做起,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交易中心所有的制度、挂牌规范性文件烂熟于心。然后他又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摸清了整个交易中心的业务流程。由于在综合部的表现优异,2个月后邹正被调到机构业务部,开始正式为中小微企业挂牌融资服务。
作为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该如何为中小微企业服务此前并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在这种情况下,邹正选择了多跑、多聊、多学这条最基本的途径。他曾帮崂山一家科技企业解决了贷款没有质押的难题,经过1个多月的协调,最终帮助企业拿到了500万的银行贷款,解决了企业未来2年发展的资金需求。
“单位里的工作如果只需要我自己来做,又不是很急,那我尽量安排在晚上回家后做,白天的时间我就用来跑企业。”两年来,邹正跑遍了山东省内17地市,拜访挂牌企业、会员机构超过200家。付出总会有收获。2015年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188家、2016年新增挂牌企业252家;新开发会员机构累计超过200家。
今年31岁的邹正已经是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业务部12人团队的负责人。“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工作中提升格局,突破自己。”邹正告诉记者,他现在的作息时间是晚上10点睡觉,早上4点半起床,然后用2个小时来阅读或处理工作。“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凡事不要首先考虑个人得失,只要对中小微企业有利的事我们就要去做。”
王忠明带领消防队员在林区巡逻。
■王忠明 一年365天不休息的崂山景区“救火”队长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忠业 王梅月
“有情况,快上车。”4月28日中午12点,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雕龙嘴社区的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驻地,副大队长王忠明正招呼队员们吃午餐,忽然接到一个火警电话,他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紧急调集两个班组,装好救火设备驶往事发地点。这只是王忠明常年生活的一个缩影。用他的话说:“我一年365天天天在岗。”
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成立于2013年12月,当时共在崂山区招聘了50名消防员,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5岁,并且大多是独生子。要把这些年轻人锻造成一支铁军,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王忠明认为,就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武装他们。
他使出的第一个杀手锏就是“铁的纪律”。为了让队员们尽快熟悉景区林区情况,47岁的王忠明经常带着队员们爬遍崂山景区的所有山头,并探索出多条直达山头的小路。“只有亲自带队,才能让自己和队员对景区内的所有防火通道、重要防火设施位置分布了然于心,这样在处置突发火情时能够沉稳应对。”王忠明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遇到突发事件时,队员们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王忠明自2013年担任负责人后,为了工作方便,就把在李村的家搬到了消防队驻地附近的晓望社区。他的妻子在儿子上大学后也过来照顾他。
2014年11月,王忠明的老父亲住院期间,正赶上森林防火高发期,他只匆匆到医院看过两眼,没有陪过一次床,怀着愧疚回到值班岗位上。
用王忠明的话说:“我就想把崂山林场森林消防队培养成崂山景区森林消防的主力军,将来还要培养成为山东省最优秀的森林消防队伍!”
李善刚在查看崂山路二期路面工程计划进度图。
■李善刚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收获平凡的感动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刘亮 刘庆
2003年,大学毕业后的李善刚考入了青岛市崂山区交通运输局。刚入职的李善刚被安排在行政岗位,主要负责综合材料的整理。这一干就是近10年。2012年6月15日,崂山路建设工程现场指挥部正式成立,李善刚成为其中的一员,开始了长达4年的“战斗”。
“当时要求主线4月底之前通车,那就是军令状。外地游客可能这一辈子就来一次青岛,如果因为我们的工期延误而影响了他们对青岛的印象,那我们就会非常自责。”李善刚说。的确,作为南线进入崂山风景区的唯一道路,崂山路的建设施工一直备受各级领导和市民关注。“上不让领导着急,下不让百姓遭罪,那这中间的活就要求我们这些人扛起来。”这就是李善刚时刻践行着的工作准则。
崂山路一期建设长达8公里。用李善刚的话来说,每一天都像是在打仗,一刻也不得闲。“那时我主要负责部门协调,每天下午5点雷打不动的调度会,早上7点又要跟领导汇报进度。”调度会开完后,李善刚要把材料汇总准备第二天上报。崂山路施工的这4年,他极少休假,仅登记在册的加班时长就达到1790个小时。
组织调度会等专题会议120余次、编写各项简报160余篇、编发考核通报30余期、组织联合执法10余次……这仅仅是李善刚的部分工作统计。在崂山路二期建设中,李善刚先后解决了段家埠、陡迁口、崂山玻璃厂、小河东桥等10多个难点的施工。2016年3月,他更是连续驻守在施工一线30多天,协调公安对恶意阻挠施工的个别人员进行了3次约谈,为实现“2016年4月30日主线通车”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孔存广为患者看病。
■孔存广 八年上山送医走出一条“长征”路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忠业 王梅月
55岁的王启锡把拐杖放在一边,执意要把乡镇医生孔存广送到大门口。王启锡是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后登瀛社区的居民,因病行动不便已有五年,而孔存广在获知详情后,进山送医,让王启锡逐渐摆脱了拐杖。孔存广自2009年到沙子口街道卫生院任职后,上山下乡送医12000公里,走出了一条万里长征路,被当地居民称为“最年轻的老中医”。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北姜社区居民王叔宝说,孔大夫没有一点架子,他们都愿意找他看病,都把他当朋友看待。另外,他医术也的确高。
王叔宝的腰间盘突出让他无法走路,在经过孔存广针灸12次后,现在一点问题也没有了。
这一切的背后是孔存广对业务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他本科毕业后还到青岛海慈医院进修学习,在崂山区率先开展了“水针刀”治疗技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各种疼痛性疾病疗效显著。目前已治疗患者2000余例,显效率达95%以上。
孔存广还是一位“红马甲”。“红马甲”是青岛市崂山区当地村民对崂山区医疗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的“爱称”。目前,崂山全区拥有志愿队伍15支,共180人,累计开展活动3500余次。
作为红马甲志愿者,同时又多了一份义务,那就是在病人需要的时候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到行动不方便的贫困村民家中送医问诊,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孔存广说,医德和医术同等重要,而医德不仅是对症治疗的良药,也是化解医患纠纷的良药。
正是如此,孔存广赢得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也获得了青岛市“最美医生”、青岛市“文明市民”、“崂山区劳模”、“崂山好人”等荣誉称号。
崔仁波与学校老师交流。
■崔仁波 让教育融入血液做星空下的守护者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刘亮 刘庆
2012年9月,崔仁波被当做专业人才引进崂山区,当时崂山区的教育系统太需要这样一位“齐鲁名校长”了,于是他风尘仆仆地来,并立即被委以重任,成为崂山区育才学校创始校长。
2013年,育才学校正式开始招生。“那时候学校没有名声,我们打着横幅去社区招生,最后总共收了156名学生,原计划招6个班,最后缩减到4个班。”回忆起建校之初的种种艰辛,崔仁波不免感慨。然而就是这批首届毕业生在2016年参加中考时,录取率达到78.5%,还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崂山区中考的状元和榜眼。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却是这所学校尤其是校长办学理念与成果最直接的反映。
在崔仁波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民主教育”是他一直以来坚持推动的办学理念。“不说老师们不爱听的话,不做老师们不喜欢的事”是崔仁波的管理原则,如何让每位老师都能树立“我是育才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才是他最看重的。民主的管理模式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公平公正的开展,崔仁波也打下了坚定的群众基础。2016年9月,崔仁波当选青岛市人大代表。
日记教育是育才学校的特色教育。10多年来,崔仁波始终坚持着写日记的习惯。不光自己写,他还要求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写。“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当你能清晰的和自己的内心对话,那你的认知就到了很高的层次,坚持下去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延续。”崔仁波说。
经过近4年的发展,育才学校已成为崂山区当之无愧的“名校”。可越是如此,崔仁波越是如履薄冰。他说现在自己变得越来越能“絮叨”,每次开会都要反复强调“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否则就是对家长的不公,对生命个体的不公。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