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出趟海最大收成是46斤墨鱼豆 近海捕捞遇窘境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韩小伟   2017-03-27 08:39:00

关键词: 码头;收成;墨鱼豆;刘女士;小蒋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月工资9000元的工人雇了两名,还要养着一条渔船,3月24日中午,南姜码头,刘女士家的渔船出海归来,最大的收获仅仅是46斤的“墨鱼豆”,上岸后卖了830元。“像今天这样就赔钱了,但赔钱也得干啊。”刘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开春海捕海鲜大量上市,但像往年一样,近海捕捞的渔民依然面临“吃不饱”的窘境,“出海捕捞就像是赌博”,经常不够成本还要倒贴。渔船大部分静静停靠在码头里,上面落满了海鸥,渔民们瞅着干着急。

  平时不要的小虾

  现在也舍不得扔

  当天中午12时左右,南姜码头一片忙碌的景象。不时有渔船远远地开过来,在码头停靠好,发动机轰隆隆响着的吊车早就在码头准备好,很快就将船上捆在一起的渔网吊上岸边,放在货车车斗里,有人接着就拉走了。这时,另外有一群人等在渔船前,其中有十几名女子,她们等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装着的是“一团”海货,就近摊放在码头地上。记者看到,这一堆海货里有各种鱼虾,个头都不算大。这十几个人挨着蹲下来,用手扒拉着,将鱼虾拣出来分别扔进不同的盆子里,个头都不算大。

  “这是‘墨鱼豆’,炒韭菜很好吃。”刘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能卖到25元一斤,但他们卖给商贩价格是18元一斤。刘女士家里养着一条渔船,这些海货就是她家的船刚刚打捞回来的。“现在出海打捞的东西太少了,这么出海一趟,最多的就是‘墨鱼豆’,顶多能拣出来四五十斤,挣不了多少钱。”她指着那些小虾说,要是平时收成好,这些小虾可能就顾不上了,现在也都拣出来了。

  记者注意到,在渔船靠岸后,有一些商贩也围在船前,提着塑料筐子准备收购海货。“没有,几乎什么都没有!”看到翘首以盼的商贩,船老大在船头大声吆喝着。

  一天光成本

  就是1200多元

  十几分钟后,分拣出来的“墨鱼豆”被合装在一个筐子里,刘女士提着去过秤。算上筐子,重量是47.24斤,净重被记为46斤。一名商贩直接把整个筐子搬进货车里,然后开始数钱。每斤的价格是18元,总共是828元。“基本上就是这些东西了,别的都很少,卖不了几个钱。”刘女士数了好几遍,摇着头把钱装进口袋里,她告诉记者,这次出海肯定是赔钱了。

  “我家雇了两个工人,都是论月雇的,一个月9000元。”刘女士说,两名工人平时跟着老板出海打鱼,这是一份繁重的体力活,论天雇人价格更高一些,差不多是350元一天。两名工人一天的工钱是600元,出海一次油钱200元,补网200多元,乱七八糟加起来,每一天成本就在1200元左右。“今天挣了不到1000元,还要赔上200。”

  正是因为论月雇的工人,刘女士说,即使赔钱也要出海,也算是减少损失。“也不是每次都赔钱,半个月里一般7天‘大潮水’,7天‘小潮水’。‘大潮水’的时候货多,能挣个2000元左右,‘小潮水’就是今天这个样子了。”她说,有时候“小潮水”运气好的话也能挣点,那就纯粹看运气了。

  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类似刘女士介绍的情况,半个月时间里大约一半时间有盈余,一半时间容易赔钱,虽然最后还是有收入,但也不会很高。

  渔船一靠岸

  商贩蜂拥而上

  刘女士将“墨鱼豆”卖给商贩后,接着就掏出一张百元大钞,给了一名分拣“墨鱼豆”的女子。“她们都是四川过来的,没有什么事做,就在码头上帮着拣海货,拣出一斤‘墨鱼豆’,我们给2块钱。十几个人合伙干,到最后平分挣的钱。”刘女士说。

  “我们也没有办法,不会什么手艺,除了在码头上找点零活,别的也干不了。”一名在分拣“墨鱼豆”的女子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从四川来青岛已经数十年,一直靠打鱼为生。他们的生活都是围绕着一张张渔网和一条渔船,女主人在家补网、收拾,有时间出去干点零活,男主人则出海捕捞。等到下午,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船靠岸后将海货处理掉,接着收拾好船,准备好网,如此日复一日。

  记者决定等到下午,看一看他们的收成如何。下午3时许,码头上再次热闹起来,不断有渔船靠岸。记者看到,不时有两三条大头鱼被提上码头,接着是两三筐海螺、海葵,还有少量的八带。

  相比上午,这时等着收购海货的商贩们活跃起来,因为这些海货不用像“墨鱼豆”一样需要时间分拣,商贩们争先恐后地跳上刚靠岸的渔船,将海货装进自己的筐子里。商贩们手忙脚乱,把船上的物品、海货都弄乱了,船老大看得怒气冲天,大声吆喝。岸边是船老大的家人,他们在码头摆好了摊位,放上一台秤,商贩提着筐子过来称重,谈好价钱点了钱,就往自己车上搬。

  舍不得雇人

  单枪匹马出海

  在一阵忙乱之后,船上拉回来的海货基本上都卖出去了,记者大概计算了一下其中一船的收益,也是在1000元上下,刨去成本,根本赚不了多少。一名船老大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海上住了一晚,也就是在海上待了两天,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捕捞到这些海货。

  记者还注意到,下午返回的这几艘船,几乎都是只有船老大一个人。据一名船老大介绍,海上情况复杂,平时都是两个人出海,但因为目前出海收成不太好,雇一个工人往往会赔本,所以就一个人去,起码省下了雇工人的钱,“一个人干活也慢,所以只能多在海上花点时间和力气。”为了能够互相照应,两名或多名熟识的船老大会结伴驾船出海。

  “他们都很能吃苦,让人佩服。”说起这些从四川来到南姜码头的渔民,不少商贩和渔民竖起大拇指。据介绍,目前南姜码头的渔民里,来自四川的占了大部分。正是他们一直坚持出海捕鱼,这才使得南姜码头保持着旺盛的人气,每天都有不少商户或者市民前来选购海鲜。

  

  小蒋在自己的船前发愁。

  ■人物 90后渔民在迷惘中坚守

  出生于1990年的小蒋老家四川,从小学三年级就跟着父亲和哥哥来到青岛,高中没读完小蒋就辍学成了职业渔民。在南姜码头,他几乎是年龄最小的渔民。

  小蒋个头在1.7米左右,穿着牛仔裤、皮鞋,看上去比实际年龄稍显成熟,从穿着上很难看出他是一名职业渔民。

  小蒋在春节后总共出海了两次,基本上没挣到什么钱。据他介绍,前些年,一年能够收入三四万元,够“零花钱”,像今年这种情况,肯定要赔些钱。

  现实的压力让他不得不考虑将来。小蒋有一个3岁半的儿子,在上幼儿园。妻子在超市上班,月工资2000元左右。一直盼着买个房子的小蒋,光养家糊口就很困难。“我也想干点别的,但真不知道该干什么去。”小蒋说。

  ■延伸 今年迎来史上最长休渔期

  网大了船大了投入也大了,为何捕捞的海鲜却越来越少?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近海捕捞量持续大幅增长,长年的过度捕捞使中国近海渔业资源越来越接近枯竭,作为我国四大渔场之一,黄渤海渔场同样面临资源衰竭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由于海洋渔业资源因长期衰退和气候变暖导致主要经济鱼类产卵期提前,而现行休渔开始时间较晚,渔民在休渔前大量捕捞产卵群体和幼鱼卖钱,对渔业资源破坏严重。为此,农业部今年对伏季休渔制度作出大幅调整,所有海区的休渔开始时间今后统一为每年5月1日12时,总休渔时间普遍延长一个月。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