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离村闯荡 青岛一农民工坚持发帖成"网红"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7-03-27 08:47:00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葛欣鹏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延珉
只要没有大雨雪,起床谋生就变成了他们没有理由推脱的责任。凌晨四点半,民工们拥到社区路边的一块三角地,花三元钱买四根油条或者两个馅饼,等招工的车一到,他们立即冲上前去,“啥活儿、啥活儿?”“要七个木工”“我行、我行……”民工们喊着、推搡着挤上车去,黄金时间段就一个小时,谁先上车就意味着这一天的钱就有着落了。
这些场景都被张书成记录在了天涯论坛的帖子里,他也是农民工。2009年来到青岛后,就一直驻守在城阳惜福镇的这处劳务市场,不同的是,干活之余,他用相机、文字记录着农民工生活的众生相,记录着周边的一切……
闲暇时光,张书成就会在智能手机上浏览网页。
34岁离村闯荡
坚持发帖成了“网红”
2004年,经过17年的务农生活之后,34岁的张书成终于投奔自己“到外面闯闯”的理想去了。他处理掉德州老家村子里的超市和十几亩地,带着700多元和妻子到了广州,成了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这一年,“农民工”的称谓在网络媒体上第一次出现。
工厂的生产时间如此之长,单调、重复,为了给生活添点调和剂,张书成结识了一个18岁的年轻小伙,一有空就跟着他“泡网吧”,注册了QQ号、知道了“猫扑”和“天涯”,偶尔会在上面小试身手。
2009年12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农民工这个群体形象作为封面人物。家乡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留在德州打工的朋友告诉他,如今家乡的打工机会并不比南方城市少。加上担心长时间留守在家的儿子,张书成和妻子回到了德州老家,跟他们同行的是几本介绍营销知识的书籍和一部智能手机。
几个月后,不安分的张书成来到了青岛。在城阳惜福镇劳务市场打零工,一呆就是8年。
在纸房社区,张书成早已等候多时,看上去瘦弱、斯文,倒像个蓝领。他走路很快,记者一路小跑才勉强跟得上,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干活儿习惯了”。一路上碰到很多工友,他一抬手算是打招呼。
由于离劳务市场近,这个社区住着几百个民工。拐了几个弯,到了张书成的出租房,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南屋,每月房租200多元,除了一张床、一个放食物的小橱柜再没有其他的东西,自己搭建的小木板上放着电磁炉和几棵大白菜。屋里没有暖气,床上的电褥子是他的抗寒神器。
即便如此,张书成对这个居所仍表示满意,“比8个人一间的民工宿舍好多了,那个还得一晚十块钱”。尤其是年后,媳妇也跟着他来了青岛,把房间收拾得整洁有序,还有一股淡淡的六神花露水味道。
与这个房子不太相衬的是橱柜上面的书和床头的电脑,还有手里的智能手机,它们铸就了张书成丰富的精神世界。
从2013年开始,张书成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拍下来配上文字发到天涯论坛的帖子上,可他还不满足,特意配置了4000多元的电脑、2000多元的相机。当然,这一切都瞒着媳妇。因为赚钱为大的媳妇自己节俭之余,不止一次“警告”张书成,“多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但在他眼中,自己做的就是最有意义的事儿。
二十几岁的儿子倒是一直支持张书成的做法,还经常就社会热点话题与父亲展开一场辩论,这时候张书成总是跟听不懂的媳妇“显摆”,他觉得初中毕业的自己能和本科毕业的儿子在同一高度上交流,正是自己思考带来的魅力。
为了更多积累素材,他看书、听广播,还去“采访”工友,如今工友们也知道了,自己身边有个“能写的”老张。
张书成用相机给妻子拍照,把妻子拍乐了。
张书成平时看的书籍。
劳务市场的酸甜苦辣
他记录农民工众生相
张书成喜欢用两张手机截屏作为一天论述的开始:一张天气预报和一张老黄历。
天儿是最重要的。雨雪天给他们的休憩带了最好的理由,又担心这样的天气耽误自己赚钱,隆冬和盛夏最是难熬。每天早晨四点半,闹钟准时响起,张书成先瞅一眼外面的天气,再打开手机的天气预报。
隔壁住的是河南老李,勤劳、善良,五十多岁的年纪供着两个读书的女儿,“他很少休息,听着他的洗漱声我就逼自己起床了”,偶尔听到老李挣扎着咕哝“哎呦,真冷,今天不上工了吧”,张书成就会心安理得地躺下睡个回笼觉。
“诸事不宜”,看到这样的黄历内容,张书成会提醒自己当天格外小心。“前几天,三十来岁的工友小张从近五米高的钢管架子上滑下来了,跟着去医院的人说情况不太好;电焊打了眼睛以后,严重疼痛,眼睛睁不开,泪流不止,鼻涕也是一个劲地往下流……焊的时间长了,脸部的皮肤都要蜕掉一层”,老张把这些写在帖子里,是想提醒自己时刻小心,“这里的每个人都带着一家的命,人要是有点啥家就没了”。
工地上的活儿累且枯燥,有时候站在十几米高处冻得打哆嗦,大家七嘴八舌地打趣就不觉得那么冷。脾气暴躁的老黄说他看到跳舞的就生气,他喜欢“更高级”的爱好。“老黄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查找他用于发明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他家里有各种各样用于发明的电动机,有高速的,有低速的,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细长的,我见过他最小的电动机只有小米粒大小……”张书成比画着。
大个子老李来青岛十几年,精明也实在,是个“小诸葛”般的存在。爱找女朋友的老倪,吹嘘自己的女友十几个却四十多岁了仍是光棍。
晚上六七点钟领工资,大伙很心奋,七八个人挤在面包车上回到村里,车上大家都掏出自己的智能手机,看新闻的看新闻、听歌的听歌。
不是每个老板给钱都痛快,“一次一个老板实在过分,讲好了一天280元,结工资的时候只给200元,这哪儿行?”车上的工友们不依,把老板围起来要下手的架势,结果被他们镇住的老板乖乖掏了钱。
遇到下雨天,张书成会带着大伙出去“消遣消遣”,他在美团上买几张洗浴搓澡还有足疗的优惠券,用手机约上一辆车,“带着大家去体验一下所谓的贵族生活”。
除了工友们的生活,张书成还记录了卖早点的商贩。张书成不喜欢的,还有来忽悠工友们血汗钱的江湖医生、专门破坏市场规矩的二把刀……
客户的车一停,等活儿的张书成等农民工立马围过来询问。
张书成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工具。
为白领、研究生指点迷津
帖子变“灵药”
持续发帖几个月后,张书成得到了网友的第一次回帖,之后越来越多,“楼主把他这些年来打工的日子用纪实的方式记录下来了,真实地记载了当今中国人在外打工生活的经历,我很佩服楼主”。
也有人质疑他,说他语言朴实,整天发些毫无意义的鸡毛蒜皮。这曾经让张书成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他想明白了,“我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他很享受如今的生活状态,白天靠劳动养活一家、晚上躺进被窝感叹人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过,最合适的工作就是打零工了。当然他没有家室,只工作很短的时间,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他的理由是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成为被社会绑架的行尸走肉”。张书成用看过的一本书中的观点验证自己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每天都在思考,是很富有的人”。
毕业七八年的硕士在帖子中诉苦,他在北京工作多年,工资水平依然跟农民工差不多,“快熬不住了”。
张书成就跟他说说自己的经历,刚开始南下广州的时候,他也曾犯过愁,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每次跟工友们挤在车里、闻着大家身上的汗臭味儿时,自己也失落,但从未看轻自己,“现在社会,每个人都压力山大,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别钻牛角尖,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有人在帖子中抱怨,如今的社会太险恶,办公室里整天勾心斗角的,实在很累。
“我曾经最讨厌那些搞乱市场价、滥竽充数的工友”,张书成跟她分析。到了淡季,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不得不面对僧多粥少的情况,有时对方给价特别低,也会有人愿意干,明明自己的水平只够小工却充当木工,“不仅搞乱了市场、也抹黑了农民工的脸”,转念一想,大家都不容易,各有各的难处。
张书成俨然成了一个人生导师,多少失意的人、有压力的人从他写的帖子中寻求慰藉。一个读者读罢张书成的帖子,专门为他作了一首打油诗,“平凡之人万万千,天天为钱紧锁颜。老张一文通宵看,获益匪浅记心间。古来忠孝两难全,生计理想两重天。平安幸福是真谛,知足常乐走人间……”
大家互相帮一帮
日子就都好过了
有了“铁杆粉丝”的张书成反而觉得有压力起来,“要研究一下语言是否组织得流畅,是不是有错别字,是否对朋友们有益处,还要规避网络封杀敏感话题敏感字眼”。
更多的人是奔着活儿来的。菏泽的大姐、安徽的小伙、外地市场紧缺的打工者们把张书成描绘的青岛劳务市场当做了“天堂”。张书成每天都会接到几通电话,询问这边的工作如何、工钱高低,他总是如实告诉他们劳务市场的情况,临了不忘嘱咐一句“这里不养懒汉,只要勤快就能赚钱”。
张书成刚来青岛的时候,白天出去找活儿、晚上睡在火车站,“跟无头苍蝇似的”,一个善良的老乡介绍后他才知道了这个劳务市场。若有人真奔着他过来,他还会帮忙联络房子、安顿布置,知道感恩的人发20元红包或请他吃顿早餐,他都开心。
2017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2亿人,“大家互相帮一帮,日子就都好过了”,尤其是这些年来,张书成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政策对他们的关怀。
“欠工资的老板越来越少了,工资也在涨”,这里的农民工有的一年能够攒下十几万元。就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仍在强调,“锲而不舍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决不允许他们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回报。”
张书成说,这个劳务市场从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到七十多岁的老汉都有,每个人都对生活充满着期待。
他们努力在这个城市扎根、延伸。也有一部分人期待在这里积累财富、技能,然后回到家乡。
张书成也期盼着回去,如今他的儿子已经读完了师范本科,顺利成为了家乡县城的一名中学老师,等再赚些钱,帮儿子买上房子、娶上媳妇,他和媳妇就可以歇下来。“那时候就有了彻底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写写书、对自己的人生做个梳理”。
张书成这样说
我经常跟老婆孩子讲,我们就是《动物世界》里的小鹿,哪怕是去河边喝水,也要左顾右盼,要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小心翼翼地去喝水,还要提防河里突然蹿出一条鳄鱼。
——知道工作危险,张书成总是这样安慰担心的妻儿,自己会小心
弱点属于内在人性,与生俱来,只能避免,无法改变;缺点属于外在现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改正!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逐二兔,不得一兔……聚焦,聚焦,再聚焦!专注,专注,再专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每次早晨想偷懒时,张书成就会用这样的话激励自己
慢也是一种生产力,因为它能持久,专注,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求多快,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
——张书成也会逛“知乎”,不明白的问题就在里面找答案
闭门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工友们日日相对,有时也会为了活计起争执,这条是“老好人”张书成的处世标准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