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举措破执行难题 执行到位标的额336多亿元
来源:大众网 2016-10-19 14:44:00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执行利剑”活动启动仪式
大众网青岛10月19日讯(记者 郭欣 曲顺 通讯员 时满鑫 王俊阳)新闻发布会上,青岛中院执行局综合处处长周洪溪通报,自2013年以来,青岛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案数年均增长14.92016年截止到目前已收案31458件,和去年同比增长16.23%。部分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为达到规避执行的目的,采取虚假诉讼、隐匿、转移财产,甚至以暴力方式抗拒执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青岛法院多措并举加大对各类规避执行行为的处罚力度,努力破解执行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19929件,标的额706.47亿元,结案114091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36.45亿元。
据介绍,近年来,青岛法院破解执行难主要采取了十项具体措施:一、加大信用惩戒力度。实行失信被执行人“不纳入审批制”,每月通过新闻媒体、微博、微信、银行LED显示屏、户外大屏幕、社区宣传栏等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推送给银行、发改委、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截止到目前,青岛全市法院已集中公布了24批共35553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4074个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执结标的额53144.76万元。
二、加大拒执罪打击力度。2013年以来,以拒执罪移交公安审查210案218人,判处有期徒刑24案24人、缓刑6案8人,另有45名被执行人被迫履行了义务。
三、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查实的一般规避执行行为,充分运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予以惩戒,2013年以来,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执行行动1263次,出动人员8992人次,依法对被执行人实施拘传10824名,司法拘留5115名,罚款398名612.45万元。
四、实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把责令报告财产作为执行必经程序,向每个被执行人发放《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令》,强制其向执行法院报告自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前一年的财产状况。对拒不申报或者经调查发现申报不全或不实的,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五、开展专项清理活动。把清理积案作为破解执行难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执行活动,集中时间和精力对重点、难点案件各个击破,2013年以来,先后对涉民生、涉金融机构等案件进行专项清理,共清理执结案件3561件,执结标的额16.56亿元。
六、完善司法查控网络。完善与银行、国土房管、工商、车管等单位对接的“点对点”查控系统,实现与15家银行的查冻扣一体化和车管所的查封一体化,基本实现了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上线网络查询功能及与最高法院“总对总”查控系统的对接,并逐步将查控网络从执行向立案、审判等流程覆盖。2013年以来,累计进行查询3213537次,涉及案件59790件、被执行92270人,查询到存款数额87231732891.57元、房产和土地21979处、车辆43371。
七、完善互联网拍卖平台建设。引进第三方交易平台,形成以法院为主导、以拍卖机构为实施主体、由第三方提供独立交易平台的互联网电子竞价司法拍卖新模式,并率先推行网上流拍财产变卖,实现了司法变现一体化的目标。2014年以来,网上拍卖成交450宗,成交金额17.88亿元。
八、健全执行联动机制。近期,青岛市综治委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力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银行、工商、质监、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多个部门联动失信惩戒的责任和力度。青岛中院联合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对拟授予国家级、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的企业和市级“新创工业知名品牌”奖励的企业进行失信审查,有14家失信企业被从信用和品牌评比中除名。探索与纪委、组织部门及乡镇、计生委、教育局等部门开展执行联动工作。
九、推行团队化执行。在全市法院全面推行团队化执行模式,建立执行长相对负责制,打造扁平化管理新模式,实现执行工作由单兵办案转为团队作战,由分散操作转为集约管理,进一步理顺执行权力运行机制。配备单兵外勤、车载智能调度终端和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实现执行过程全程录音录像。
十、推行执行信息公开。加强执行日志、执行文书上网,当事人可通过电子触摸屏、互联网站、短信、微信等了解执行过程信息,2013年以来共向当事人发送执行短信124万余条。下一步将开发手机APP,向“智慧青岛”等平台开放查询端口,方便当事人查询执行案件信息。建立执行告知、执行会商、执行听证制度,立案时发放廉政监督卡和执行服务卡,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执行监督委员会,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现场见证执行。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