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地铁高水平公共艺术设计 凸显城市文化魅力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周建亮   2016-10-08 10:59:00

关键词: 青岛地铁 公共艺术设计 文化建设 文化元素 公共空间

  青岛地铁车站装饰、地面建筑、公共艺术品等文化载体充满了“青岛味道”。青岛地铁公共艺术空间也在创造一种新文化,用新的表达方式体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

  原标题:青岛地铁高水平公共艺术设计凸显城市文化魅力

  青岛地铁车站装饰、地面建筑、公共艺术品等文化载体充满了“青岛味道”。 傅学军摄

  地铁是现代城市的活力动脉,也是承载城市精神与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

  放眼国际,不少国家和城市都十分注重地铁文化建设。英国伦敦的地铁文化特色是一线一色,功能为主;德国地铁设计前卫,色彩应用极致,注重细节;日本地铁则崇尚极简主义,模块化、功能化;法国巴黎地铁则是艺术集中营,浪漫主义色彩浓郁……

  随着3号线即将于年底全线通车,青岛地铁的文化气息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青岛味”十足的车站装修风格,还是“艺术范”满满的公共艺术空间,都将让乘客在穿行城市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地铁3号线建设初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就曾对青岛地铁文化建设作出批示,强调3号线公共艺术应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增加科普环保内容,突出“教育性”“互动性”“时代感”。地铁车站装修及设计要考虑文化因素,注重景观、文化的展示,做到“一线一主题,一站一故事”。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动员会上,李群再次强调,要用文化效益彰显城市魅力。

  由此,青岛地铁自诞生那一刻起,便镌刻上了浓浓的文化印记。通过对车站装饰、地面建筑、公共艺术品等文化载体的精雕细琢,呈现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向世界展示青岛这座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极富创新精神的城市文化之魅。

  国内首创“艺术专家委员会”实施地铁公共艺术设计

  置身于这座日益国际化的城市,青岛地铁应该向世界呈现怎样的文化?又通过何种形式将这种文化无缝接入地铁?青岛地铁选择了向国内艺术大家“借脑”这条“捷径”。

  2013年,青岛地铁集团联合市文广新局邀请了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和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等国内公共艺术设计大师和多位青岛文史专家学者,成立了青岛地铁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全过程咨询、指导青岛地铁艺术设计工作。同时,结合青岛独特的地域文化,集聚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团队,开展3号线车站装修、地面建筑、公共艺术设计工作。

  市地铁办副主任、青岛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张君全程参与了青岛地铁文化建设工作。“成立艺术专家委员会在全国属首创。”他告诉记者,艺术专家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结构非常合理,既有建筑、雕塑类专家,又有民俗、历史文化、视觉系统研究等方面的学者,涉及面很广。现在回过头来看,青岛地铁文化建设能达到如今的效果,艺术专家委员会功不可没。

  “原来,我们想把青岛的文化元素都在地铁3号线中体现出来。专家委员会并不认可,而是做了‘减法’,认为不能在一条线上把全部文化元素全用尽,这样地铁文化建设将不可持续。”张君告诉记者。

  艺术专家委员会提出了青岛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导则,把文化元素变成文化地图,并在每条线上都进行了标注。“青岛地铁远期规划了18条线路,在艺术设计中始终要遵循全网概念、一线一系统的原则。”青岛地铁艺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告诉记者,在对青岛“山、海、城、岛、湾”交融汇集的自然环境特点和近现代繁荣发展的人文背景进行认真梳理后,艺术专家委员会完成了《青岛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设计全网实施系统规划研究报告》,确定了青岛地铁全网公共艺术设计的主题和文化定位,提出了“兼齐鲁文脉,融欧亚风情,开青岛通途,创海洋名城”的概念设计主题,并将“传承青岛城市文脉,发扬青岛城市精神,地上地下映射互动”作为青岛地铁公共艺术创作主旨。

  27次专题会议精心打磨,造就地铁3号线“风景带”

  艺术专家委员会首先对地铁3号线装修风格进行了把脉。

  这条线路沿线人文历史风貌众多,如起点火车站周边的栈桥、国家级文保建筑德国警察署旧址、沿线人民会堂站周边的市级文保建筑天后宫,中山公园站周边的八大关风貌保护区等,集中体现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极具浓郁的青岛地域特色;线路向东经过五四广场后沿南京路北上,连接了青岛中央商务区、李村商圈,周边建筑风格现代而时尚。

  “做好3号线的文化艺术设计工作对后续线路的影响很大。艺术专家委员会成员对线路设计方案数易其稿,反复打磨,仅专题会议就开了27次,每次都有具体的修改、优化和调整意见。”张君说,每次会议都有不同主题,从公共艺术品如何介入到车站装饰、地面建筑风格等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力求最大化体现沿线人文历史风貌。现在,从22个站点中随意选出一个站,把设计图纸的第一版和最后一版做个对比,就会发现变化非常大,个别站甚至“面目全非”。

  最终确定的方案可谓充满了“青岛味道”。

  首先,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将整条线路的出入口按统一风格进行设计,着力体现青岛特色,吻合青岛印象,将其作为青岛城市记忆或延伸的一个缩影。此举不仅便于识别、节省投资,还为运营后的日常维护提供了方便。其次,出入口方案通过对欧式风格元素的抽象和提炼,采用新古典主义手法,使其更简约并适应青岛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青岛地域文化特色,融入鲜明的城市记忆。选择建筑材料时充分考虑了青岛海滨城市气候特征,注重耐用性和耐久性,梁、柱等构件采用型钢骨架外包饰面的做法,便于大批加工制造,具有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

  在公共艺术品方面,地铁3号线在青岛北站、李村站、五四广场站、太平角公园站、汇泉广场站、中山公园站、人民会堂站和青岛站等8个站点内都设有公共艺术品,以期展示青岛兼容并蓄的东方文化和欢畅旖旎的海洋文化,作品均出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岛站的浮雕《纹脉》颇具代表性。该作品出自中央美术学院,创造性地使用了指纹印记的造型元素,将青岛方言文字化呈现,并组合成青岛老建筑、船等剪影式的造型,体现了青岛独特的地缘性及历史融合性,沉稳而有底蕴,巧用石材铜镶嵌工艺将青岛百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正式启动方案创作设计到制作安装工作完成前,一年多时间里,该作品接受青岛地铁艺术专家委员会会议评审11次,调整优化达20多次。”青岛地铁集团总工办副主任吴学锋告诉记者,从方案整体性的感官感受到文字细节动人的呈现,再经专家指导和文史资料《青岛方言志》的严谨把控,以及字体的优化和空间关系的调整,工艺的精巧和材质的选用……整个作品经过了专家、创作者反复锤炼和艺术家的亲手琢磨,最终才诞生面世。

  “之所以这么精益求精,对细节精心打磨,就是想通过这条流动的交通动脉,讲好青岛故事,给乘客一种美的享受,并力求一条线比一条线做得好。”张君说。

  2号线将推广全国首创的“空间一体化设计”

  “现在来看,3号线的整体文化艺术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也有不足和遗憾。”张君坦承,不足之处主要是没有将3号线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来设计,艺术品、装修、设备等“各自为战”,整体空间感不强。今后,随着地铁车站装修空间一体化设计新理念在2号线的推广应用,这一遗憾将被弥补。

  “空间一体化设计在全国地铁中也属首创。经过专家们多轮专题讨论、审查,认为地铁2号线室内装修空间一体化方案基本可行。”张君说,这一理念核心是将地铁车站的室内装修、公共艺术品、导向标识、广告设置、机电安装等进行一体化设计,打造具有当代性、唯一性的公共艺术空间,增强地铁建筑的艺术感。

  据了解,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共设置22座车站。车站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将遵循渗透性、连续性、过渡性、舒缓型、整体性原则,简约明快,运用蔓延设计手法,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在满足地铁功能性的同时,把握好“空间、功能、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着重体现出符合青岛城市的独特气质。根据地理特色和文化背景,车站装修空间一体化设计划分为标准站、重点站,标准站设计整体风格在全线统一中体现变化,以色彩为标志,线面结合,秉持“简化车站内部装饰风格,体现工业艺术化”设计思路。重点站设计则凝聚站点周边文化特色,运用地域性独特元素,提升青岛地铁的精细化、艺术化和个性化水平。

  为给地铁2号线空间一体化设计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目前,青岛地铁集团正在搭建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协同平台,将设计多专业多交叉的二维平面图转化为三维可视化模型,让基建安装、水电、装修等地铁建设内部的各个环节在虚拟建筑中漫游,某一方面更新数据,其他方面可实时看到,并对各自图纸作出相应调整。

  “地铁车站的艺术品设计将更加考虑整体性。比如,广告和艺术品结合在一起,导向标识和艺术品结合在一起。乘客眼前的导向标识既是一件艺术品,同时也是导向。”张君这样描绘空间一体化实施后的效果。

  与地域特色充分结合体现“一线一主题”

  一线一主题、一站一故事。融入文化基因的青岛地铁,将成为青岛递给世界的一张新的名片。

  近期线网中唯一跨海连接黄岛区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线1号线,南起黄岛区峨眉山路站,北至城阳区东郭庄站,串联黄岛、团岛、台东等众多核心区,是连接西海岸城区、东岸城区和北岸城区的南北向快速轨道交通走廊。下一步,将结合沿线的历史文化风貌,按照空间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力争做到既传承历史彰显青岛特色,又符合时代创新精神。

  贯穿西海岸新区的轨道交通骨干快线13号线,将以“古港新航”为定位,从挖掘远古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文化的历史积淀着手,延伸至现代青岛奥运帆船之都的美誉传承,展现出航海文化与“一带一路”一脉相承的综合枢纽城市的特质,从中提炼了三角形风帆形状、醒目清爽的灰白色帆船主体色彩以及乘风破浪的帆船船队三个经典元素来构筑艺术设计内涵。

  蓝色硅谷内的轨道交通快线11号线,将突出蓝色海洋主题,以“轻盈、简洁、经济”的设计原则,追求技术领先和现代感。车站外立面主要采用钢、金属面板、玻璃等材料。在站台设计上,海洋大学站、北九水站等各个车站也别具特色。

  “青岛地铁的公共艺术建设,实现了从艺术装点空间到艺术营造空间的转型,连接青岛的过去与现在,支撑青岛的梦想与未来,将让走进地铁的人们充分领会青岛这座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多次参与青岛地铁艺术设计工作的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如是评价。

  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青岛地铁是山东省建设的首个地铁项目,也是这座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契机。青岛地铁的公共艺术项目,以反映海洋文化的公共艺术为纽带,守望文化家园,修复历史记忆,弥合传统断层,诠释了自然与社会生态和谐共生的关系,实现了文化的交融与心灵的构筑,真正成为大众的公共艺术。

  “青岛地铁的公共艺术空间较好地实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青岛人文学者李明说,青岛地铁若干线路在一个相对广阔的城市格局下进行规划和设计,穿过了若干个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现了多种文化传承。同时,青岛地铁公共艺术空间也在创造一种新文化,用新的表达方式体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张文杰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