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活力新区“风生水起” 十年再造一个青岛

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杰 潘超   2016-05-30 20:38:00

关键词: 活力;新区;青岛;风生水起

  大众网青岛5月30日讯记者 王杰 见习记者 潘超) 2014年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经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九个国家级经济新区。经过两年的发展,青西新区连续两年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居十区市第一,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全省青岛第一、烟台第二、黄岛第三;在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中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今天上午,青岛西海岸新区“建区两周年”媒体座谈会成功举办。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西海岸新区十大功能区代表、驻青44家媒体参与此次座谈会。
  会上,青岛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就打造西海岸活力新区发表重要讲话,并现场听取与会媒体建议。他指出,“新区获批的这两年,最大的成效就是新区有了活力,充满活力了,展现了活力。”
  打造便利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翻番增长
  王建祥指出,当前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先行先试是新区的最大动力。两年来,新区自主推进35项重大改革,争取国家、省政策试点27项,在很多领域创出了新路子、新模式,也增强了新活力,突出抓好“四化”——权责边界清晰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融资渠道多元化、社会治理现代化。
  王建祥谈到,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为商事主体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为了打造便利的营商环境,新区围绕项目从准入、成长直至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为商事主体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王建祥强调,准入环节,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区级非行政许可事项,率先实现工商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实现翻番增长,总数达到17万户(新区获批时有6万多户),两年增加了11万户。建设环节,率先推行“一地多用”、规划“审批制变公告制”、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施工弹性许可,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1年以上。发展环节,制定实施产业发展十大政策、新房新政十一条、支持餐饮旅游业发展十四条、政银企联动助推经济发展十二条等四个方面政策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监管环节,开展首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试点,新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形成“奖励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氛围。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开放产生发展活力
  当前我国最大的开放战略就是“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把青岛列为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一节点、一支点”,新区作为青岛对外开放的窗口,重点构筑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港口联通平台、深远海开发保障平台、资金融通平台、文化旅游互通平台“五大平台”,打造“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区。
  据王建祥介绍,西海岸新区今年将重点办好两个国际性活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第26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李克强总理倡导设立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标志性项目;第26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主题将由去年的“海上啤酒节”升级为“智慧啤酒节”,目标是“国际化、智能化、市场化、大众化”,彰显“一样的啤酒节,不一样的啤酒文化”。
  国际园区拓展也将继续开放深度。新区拥有6个国家级园区、4个省级园区,是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新区之一。区内的青岛开发区是新区转型发展的主力军,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转型区,重点向机器人、工业4.0等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国际经济合作区重点是三句话:提升中德、突破中韩、放眼国际,被动屋、空客、新能源汽车、中欧基因工程等一批高端项目落户,创了“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等6块国家级牌子,被誉为国际生态合作园区的典范。
  国际大港延伸开放广度。新区拥有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两个国际深水大港,通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去年货物吞吐量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30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八位、第七位。

  特色就是竞争力 “四张名片”打造特色新区
  新区获批两年来,重点打造了“四张名片”,就是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特色品牌、特色文化,彰显了新区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特色产业。新区产业的突出特色是“蓝、高、新”:“蓝”即蓝色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国家赋予新区的历史使命,新区着力构建海洋特色鲜明的“616”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总投资3000多亿元的200多个海洋经济产业项目,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6%、全市总量的34%。“高”即高端,两年时间,西海岸新区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等10多块国家级牌子。“新”即新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0%,工业4.0、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电商等新经济业态涌现。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习总书记作了批示,写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个强有力抓手。新区从2014年起打造了12个特色小镇,新区特色小镇主要是“四特”,特色定位、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风格。推进模式是“三主”,新区主导、镇街主力、企业主体。

  特色品牌。国家级新区是一块“金字招牌”,具有“品牌效应”,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认可度、知名度和独特魅力。目前,新区有全国驰名商标19件、省市著名商标130件,海青茶、佳沃蓝莓、琅琊台酒等省市名牌产品186个,今年正在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年”活动,创建推广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品牌、农业品牌、旅游品牌、服务品牌,建设“品牌新区”。青岛工业“五朵金花”中,澳柯玛是新区本土培育的品牌,海尔、海信、双星都在新区建设了技术领先的工业园区。
  特色文化。新区实施的六大战略之一就是文化引领战略,以文化引领人的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目前,新区集聚了文化企业3000余家,去年实现主营收入近900亿元、占全市的38%。特别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万达东方影都已有近40家影视公司签约入驻,建成运营后将吸引30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2000万以上游客、10万人就业,每年拍摄制作国内外影视作品130余部。拥有贝壳博物馆等博物馆10余处,正在建设影视博物馆、啤酒文化博物馆。

  南学浦东、北学滨海 十年再造一个青岛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根据批复和总体方案通知,青西区被作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是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新引擎,是贯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新举措,是实施青岛发展战略的新机遇,是探索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新路径,是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新平台。
  为此,新区确定了“南学浦东、北学滨海”的学习标杆,经历了两年的发展,新区连续两年在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中居十区市第一,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省内6个地级市,实际到账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全省青岛第一、烟台第二、黄岛第三;在全国17个国家级新区中保持了第三名的位置。
  最后,王建祥用“风生水起”四个字来概括新区这两年来的状态和变化。他说,“活力之源就是党的创新政策,新闻媒体的关注支持,新区最终会活力无限、活力四射,建设成为美丽新区,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