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平度23项改革打造中等城市 全面放开城镇落户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周 伟   2016-01-29 09:18:00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土地再利用 改革发展 城市副中心 城市治理

   ——《平度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解读

   日前,市政府通过《平度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行政体制改革和产业机制改革等6大类23项改革事项,以此推动该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国家中小城市改革试点任务。

   《方案》指出,要立足破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行政体制、产业发展机制、投融资体制、土地要素、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探索面积大、人口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陆型城市改革发展新路,争取将平度市打造成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样板市,加快向城市功能完善、发展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和人口吸纳能力强、城乡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

   行政体制改革:

   力争审批时限缩短60%以上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指出,建立和完善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平台的政府权力运行体系,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前置事项,实施网上审批,建立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审批服务模式,力争审批时限缩短60%以上。实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将审批周期压缩50%以上。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一照一码”,实施更加便利的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请人承诺登记,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推动用人机制改革。探索机关事业编制按规定在总额内自主动态调整,建立灵活用人机制、薪酬机制和奖惩机制,探索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各类专门人才。在公安、卫生、教育、城管综合执法等领域年度使用编制计划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推进强镇扩权改革。加快重点镇、重点区域发展,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依法通过委托、界定、授权等方式赋予平度经济开发区、同和街道、新河镇、南村镇相应的市(县)级行政审批等权限。推进新河镇、南村镇两个城市副中心和明村镇、大泽山镇、云山镇、蓼兰镇四个特色镇行政体制机制改革,以行政体制改革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实施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逐步将跨部门、跨行业分散的行政处罚权和与之相关的监督权、行政强制权交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相对集中行使。

   产业发展机制改革:

   打造青岛北部创新创业中心

   完善市场主体培育机制。《方案》指出,健全均等化创业扶持体系,推进创业街区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积极引导大众创业。搭建创新、创业、创客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谋求创新突破,培育创业基地,打造青岛北部创新创业中心。发展农民创业产业园,引导鼓励农民创业。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实施“千帆计划”,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金融扶持机制,建立区域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对接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动青岛农业大学平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经营机制。深化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在稳定提升养殖、种植传统农业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物流,打造“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大力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业模式,培植、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带动型农业经营模式。

   建立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机制。扶持优势产业制定行业标准,设立省级、国家级检测中心。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石墨烯、医疗机器人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向园区聚集。加快“工业地产”开发,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园区合作开发建设模式,以重点板块高速发展,带动城镇人口快速聚集。将平度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国家级食品饮料产业基地,提升园区能级和规模,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健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机制。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出台电子商务集群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进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电商“515+X工程”。加快商贸流通领域改革,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和特色专业市场,推进中国供销青岛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建设,打造山东半岛陆港物流中心区。出台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政策,编制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青岛市PPP发展基金优先倾斜

   创新青岛市财政支持平度市科学发展转移支付机制。《方案》指出,在“十三五”期间,青岛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对平度市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由平度市统筹用于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缓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资和民生保障支出压力、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

   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原则上通过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竞争性领域市场失灵的项目。汇集政府各种资产要素,实行资产资本化。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抢抓青岛构建财富管理中心重大机遇,积极引进具有法人资格财富管理机构,发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在镇(街道)、园区试点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各类保险机构在平度市设立机构,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设立注册资金1亿元的国有独资融资性担保公司,为金融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到2017年在平度新增8家以上金融机构。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设“青岛市涉农金融聚集区”,组建农业开发投资公司、农业发展担保公司。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

   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平度设立包含政府融资增信基金、企业过桥扶持基金、创新创业引导基金3个子基金在内的金融扶持基金,支持优势行业、优质企业扩大贷款额度,缓解企业贷款困难,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力度;设立城市发展基金,加快城区改造、公共服务配套和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平度参与设立PPP发展基金,青岛市PPP发展基金优先向平度倾斜。

   用地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探索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

   完善闲置低效土地再利用机制。《方案》指出,建立健全土地审批后监管制度,严格落实用地的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创造税收等具体标准。对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依法处置、限期开发利用。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机制,探索作价入股、使用权租赁、弹性年期出让等用地供应处置方式。

   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在坚持“一户一宅、法定面积”前提下,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等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机制,支持承包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土地。

   城市治理体制改革:

   推进多个专项规划“合一”试点

   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发展规划体系。《方案》指出,支持平度推进整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等专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建立发改、国土、城建、规划、环保、交通等部门信息联动机制。

   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协同,构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科学化运转”的城乡网格化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打造“生态平度”,完善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控,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系统。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

   率先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案》指出,推动公共财政进一步向农村和农民倾斜,统筹布局青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交通、水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尽快缩小平度与青岛、平度城乡之间的差距。整合城市各类信息化资源,探索建立前端共用、终端共享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数字平度”。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整合各类扶贫等资金和资源,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打造青岛市北部职业教育基地、省内乃至全国著名的高等级职业教育园区。加快建设青岛市平度奥体中心,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青岛北部医疗中心建设。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动态目录,对能通过市场提供的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三农服务、就业培训等公共服务,由政府向企业或社会组织购买。

   完善人力资源转移机制。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充分就业”和“外来人口转移+就地城镇化”改革,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率先在平度市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大力推行“互联网+”充分就业模式,在掌握务工岗位需求基础上,加大务工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力度,为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创造条件。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把引进项目、技术和引进人才紧密结合。(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周 伟)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安玉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