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有一种"江湖"叫做家长群 老师用好群也不容易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刘雪莲   2015-10-05 09:59:00

关键词: 江湖;好习惯;QQ群;吐槽

    一个家长守着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家长群,一边上着班,一边盯着群,唯恐漏了和孩子相关的任何一丝信息。不同的家长群里,家长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仔细掂量着每一句话,或尽情开启吐槽模式;老师们选择着自认为合适的群相处模式,布置了任务又不给自己惹额外麻烦。有一种“江湖”,叫做家长群,或复杂或简单,或煎熬或幸福,折射着现实中的教育关系。

  一个家长盯着八个群

  “家长群啊,当然有啊,多少个?让我数数昂。”贺女士的女儿在岛城一所不错的幼儿园读中班,当被问及加了多少家长群时,她一时还说不出来,仔细想了想,说有八个群。

  贺女士把八个群一一数来。

  QQ群有三个:班主任建的班级QQ群,群里班主任布置各项任务,下发各种命令;家长们自己建了个QQ交流群,开始没有老师的,后来不知道谁把老师拉了进来,大家在这个群里说话就越来越少,但群一直保留着;还有一个热心家长建的团购群,幼儿园里经常需要让孩子们带东西,大家就团购,所以经常是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刚布置完任务,家长们马上转移到团购群里商讨团购事宜。

  班级微信群有三个:首先是有一个班主任建的班级小领导群,这个群不到10人,由班主任和组长组成,用于商量班里的各种大事儿;还有一个微信家长群,不带班主任的,家长们在里面各种胡侃;然后孩子所在的小组家长们有一个群,只有七八个人,这个群里大家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互动很多,会组织一起出去玩儿。

  另外,孩子在外面还上了两个特长班,每个特长班一个微信群,老师也经常在群里发布信息。

  “看看,这都是孩子的群。”贺女士拿出自己的手机,一个个指给记者看,过程中群里不断显示有新信息,国庆带孩子出去玩儿的家长,在群里发出游照片,后面跟着不少点赞。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名家长,发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几乎每名家长都有家长群,有两三个家长群的比较多,四五个家长群的也很常见。

  被群“绑架”的生活

  “我现在上着班,时不时就要看一眼手机,看孩子班的家长群里,老师有没有最新指示。”陈女士的儿子在市南区一所小学读三年级,她每天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家长群里待命,老师发布命令后,赶快执行。

  陈女士说,孩子班里有两个群,一个QQ 群,一个微信群。QQ群刚上一年级就建了,开始就是为了布置作业方便,后来家长们觉得微信群比QQ群更方便,老师就又建了微信群,两个群一起用。慢慢的,群的作用也从布置作业扩展到更大范围,比如学校里活动的通知,需要孩子带什么东西等,都在群里完成,家长一时盯不牢,就会落下重要信息。

  “有一天快下班时,老师在群里留言,说第二天学校有活动,让孩子一定要穿校服。”陈女士说,自己当时正忙着赶完手头的活儿好下班,没注意看电脑上的QQ信息,晚上回家后,还特意在家里的电脑上打开QQ,却没有看到老师的那条信息。“第二天,班里有好几个孩子没穿校服,当然就包括我们家的,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了一下,其实批的就是我们家长。”被批评后,陈女士立即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让丈夫加到班级群里,和自己一起盯着,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可靠;二是手机登录QQ,保证手机上的QQ信息是全的,不会漏掉重要信息。

  除了班级群,不少孩子的课外学习群,也不能忽视。“孩子在外面学舞蹈,舞蹈老师专门建了微信群,所有信息都在群里发布。”市民刘女士最近就刚刚经历了一次群风波,前不久,老师在群里说因为国庆放假,原定的一节晚上的舞蹈课不上了,结果到了上课当天的下午,老师又突然在群里发消息,说自己把时间记错了,课还照常上。

  “我们那天下午早早带孩子出去玩儿了,到了晚上才看到信息,课都已经结束了。”刘女士说,那是女儿特别喜欢的老师的课,落了一节,女儿特别难受,“对群的关注真得全天候的。”陈女士坦言,某种程度上,家长有点儿被群“绑架”的感觉,经常一看群里上百条发言,明知很多废话,但怕漏了哪句有用的,还是爬楼看完,有点儿一边上班一边上学的感觉。

  有没有老师大不一样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班里家长群一般会有两个,一个是老师,一个没有老师,两个群的风格差别太大啦。

  “老师建的那个群,平日里一般都静悄悄的,偶尔有家长没听清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问问,其他时间家长们都在待命状态,等待老师布置各种任务,或者发一些孩子们的活动照片。”贺女士说,每次老师在群里布置完任务,家长们一般会队形很整齐地在后面留言:“收到,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之类,有些家长还会发玫瑰、笑脸等,如果有家长错过了老师发布信息的第一时间,就要先爬好几十层的玫瑰、笑脸楼,才能看到老师的留言。

  最让贺女士受不了的,是在老师发照片后,老师经常会在群里发一些孩子们的活动照片,每张照片后面,都会跟着家长们的各种溢美之词,比如“老师真是太费心了,太有爱了”,尤其是有些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的特写照片后,更是各种表扬,“我有时候觉得挺肉麻的,但是自己也要跟着夸老师,尤其老师专门拍了自家孩子,否则就有点儿不知感恩的意思。”

  “我们本来建了个家长QQ群,一开始没老师,家长们在里面啥都聊,可是过了些日子,不知道哪个家长把班主任拉了进来,于是群风立变,家长们先是恢复了在正式班级群里的毕恭毕敬,说话都要三思而行,慢慢的,家长们便很少再在这个群里说话了,重新建了个班级微信群,而且这次大家很默契地没有再把老师拉进来。”

  “我们家长里还有专门的纠风员,发现有的家长在班级正式群里说了不该说的话,立马就小窗提醒,然后这位家长就赶快退出大群,回到家长们自己的群里继续吐槽。”

  群里最怕被老师点名

  “我们小时候,考试不好最担心开家长会了,怕家长揍,但一学期也就一次家长会啊,但现在,简直每天开家长会的节奏啊。”市民宋先生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在市南区一所热点小学,每天,孩子的老师会在群里把孩子们当天背诵、听写、口算等的结果进行公布,每天中午,宋先生形容自己的处境就像“受刑”一样。

  “我儿子现在可能真的不入门,每天晚上我们都给他练听写、练口算,家长和孩子都很辛苦,但第二天老师测试,他总要错一点儿,总会出现在老师QQ群的黑榜上。”在单位是个小领导的宋先生,每次看到群里儿子的名字后,就感觉有无数眼睛看向自己,全身觉得火辣辣的,心里无比难受,还要特别好脾气地向老师表示对不起,保证回家一定督促孩子好好练习。

  “我们也希望孩子好,但是真希望老师能换种方式。”宋先生不知道,老师在家长QQ群里特别直白的批评方式,会不会也同样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又能不能接受。“我们特别希望老师能私下和我们交流,跟我们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那样我们会非常感谢老师。”

  吴女士在家长群里也曾有过难忘的记忆。吴女士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平日里丢三落四,老师布置的作业也经常忘了,吴女士经常需要跟别的家长打听作业。一天中午,数学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信息,说有些家长没有给孩子作业签字,很不负责任,老师在群里一一@这几个孩子的家长,其中就有吴女士。“我知道我们家孩子容易忘东西,觉得给老师添麻烦了,赶快在群里表示回家一定好好给孩子签字。”当天放学,吴女士把儿子的作业都认真检查了一遍,而且在作业末尾都签上了自己名字,觉得万无一失。

  但是第二天中午,吴女士儿子的名字又出现在签字不合格的学生一栏,吴女士觉得奇怪,问了下老师,老师说签名不合格,自己已经跟学生反复交代了,然后便不再说什么。当天回家,吴女士照例给儿子作业签了字,又问儿子老师有没有特别要求,儿子没说什么,吴女士心里就有些忐忑。果然第二天,吴女士儿子又上榜了,仍然被老师@,仍然是签名不合格,仍然没有原因。这次,吴女士在群里一言没发。

  “后来一个家长问我,是不是签字的位置不对,我才知道自己到底哪儿错了。”吴女士说,原来数学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必须在作业右上方,而自己一直按照原来的习惯签在作业后。“我承认孩子上学前有些好习惯没帮他养成,但是孩子没听懂的事儿,老师就这么一遍遍在群里为难家长,这种方法就对吗?”吴女士有些接受不了这种方式,“我挺害怕看家长群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儿,孩子又被点名。”

  老师对家长群又爱又恨

  看似方便老师的家长群,不少老师却是又爱又恨。

  有十几年小学教龄的谢老师,最近这几年用家长群用得比较多。“前几年用QQ群,这两年又加了微信群。”谢老师说,和原来的短信、飞信比,家长群更方便了,家长们不明白的还可以马上在群里问,特别方便。

  家长群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时不时让谢老师觉得有些不舒服。“其实我建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有事儿能及时跟家长沟通,但有些家长想得比较多。”谢老师说,有些比较理解自己的家长,在群里发言并不多,一般在通知后面简单留言“收到”就行,班里有什么活动需要出主意时,则立即献言献策,很有想法。

  不过谢老师坦言,这样的家长很少,不少家长在群里患得患失,如果自己在群里说了某个孩子哪方面不错,马上就有家长各种小窗担忧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表现太差,希望老师多照顾等。“其实有时我就是觉得某个孩子某些地方不错,发出来大家可以借鉴一下,但家长反应那么猛烈,后来我就不太单独说某个孩子了。”

  此外,谢老师对自己在群里的言行也不得不注意,“有些家长说话实在有趣,就愿意多互动几句,然后就被另外一些家长觉得我们私人关系特别好,然后再联想到我对这些家长的孩子特别好。”听到一些这样的风声后,谢老师现在在群里基本都是公事公办,有什么需要解决做的事儿,就直接在群里说,需要家长回复的,要求家长回复“收到”就行,有些不需要家长回复,她甚至自己注明“不需要回复”,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

  群“江湖”折射家校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同学校家长群的热度,和学校现实中的热度关联度极高,一些热点学校的家长群,普遍数量比较多,大群、小群林立,群成员关系也更为复杂;而一些普通的学校,家长群数量普遍很少,家长群一般也就是老师们布置个作业,家长们之间的交流都不多。

  “如果不是现实中关系太复杂,在群里的关系也不会复杂。”提到家长群这一“江湖”,市北区一所小学的校长表示,家长群给学校和家长间的沟通提供了特别好的渠道,有的老师用得特别好,班级所有事物都在群里公开,包括参加学校的各种比赛,班里选的谁,为什么选拔,选拔视频、作品等,都会放在群里,家长们看了心服口服。另外班里有什么活动,也都会在群里跟家长们商量,家长们力所能及该干啥干啥,没有那么多复杂事儿。

  “老师本身无私、正直,再懂得教育方法,群就不可能用不好。”这位校长表示,有些家长群成了复杂的江湖,那是因为这些学校或者班级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复杂的,大家现实中的各种猜度、怀疑,放到了群里。 本报记者 刘雪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安玉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