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已曝光15256个老赖 民间借贷占执行案3成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5-09-17 08:43:00
官司打赢了,被告却把财产转移了,失联了,哭穷了,总之拒不支付,怎么办?随着执行案件数量的日趋上升,执行难问题凸显。其中,民间借贷成为产生老赖的重灾区,占到执行案件总数的30%多。对于这一现状,本市法院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制度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并把老赖名单发送给多部门,使失信被执行人在行政审批、融资信贷、招标投标等方面受限被拒,让老赖无法再随心所欲。自2013年10月至今,青岛市中院已集中向社会曝光12批共15256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864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812案,另有484名失信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404个,执结标的总额13914.74万元。
民间借贷占执行案三成
繁荣发达的市场商贸富裕了一座城市,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上升的执行案件数量。据统计,全市法院系统2014年收件28790件,今年1月至8月份共收案24273件。
“申请执行的案件中,以民间借贷的最多,所占比例达到30%多。”青岛市中院执行局综合处负责人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因借贷而产生的财产纠纷时有发生。此类案件执结率很低,欠债的一方意识到无钱还款时就会跑路,有的在案件立案时就已经找不到人,从此就销声匿迹,“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想尽一些办法把能执行到的东西尽量变现,以返还给债主。然而,设备等物质要变现,需要进行评估、拍卖,程序比较复杂,执行过程比较久。”
随着机动车迅速增多,道路交通事故也在增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排在执行案件数量第二位置。“像一些身在农村的被执行人,为了谋生,可能将其一生积攒的钱都花在购置车辆上,但是参保意识却非常淡薄,一旦出现事故,往往是车毁人伤,造成严重损失,根本无钱赔偿对方。”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肇事者抱着“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宁进监狱不赔钱”的态度让案件执行难度加大。,受害者一方身体受到伤害,却无钱医治。
其次,执行案件中常见的还有劳务纠纷案件,有时一个企业破产或老板跑路,所有工人的工资、福利都会受到影响,引发群体性诉讼,使得执行案件数量大增。
最后还有一类执行案件比较常见,就是企业之间合同纠纷,约占10%。这些案件主要是企业之间不能很好地履行合同产生的纠纷。另外,还有婚姻家事类、行政非诉类执行案件,占有一小部分的比例。
曝光让老赖无处遁形
为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法院系统也是千方百计,想出很多方法,公开曝光是如今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
自2013年10月开始实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制度以来,青岛市中院已集中向社会曝光12批共15256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其中自然人12469名,法人或其他组织2787个。迫于信用压力和执行威慑,已有864名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812案,另有484名失信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404个,执结标的总额13914.74万元。
而且,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还会通过新闻媒体、微博、微信、社区宣传栏等集中公布,并与相关银行协作联动,在各银行大型电子显示屏、营业网点的户内外LED显示屏上,滚动播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进一步营造了维护诚信、惩戒失信的氛围。
这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布后,有不少被执行人自觉与法院联系,表示愿意自觉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2013年,庞某向朱某借款5万元,薛某为其担保。庞某未如期偿还朱某借款,朱某无奈之下诉至黄岛法院。黄岛法院判令庞某偿还朱某6万余元,薛某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两名被执行人未履行。经研究,黄岛法院将两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通过报纸、电视台对其进行曝光。曝光后的第三天,薛某到法院交上了欠款,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
信用惩戒让老赖难度日
王某向齐某某借了2万元,可一直没有归还,人也不见了踪影。办案人员经过多方查询,也没有发现有效财产线索,案件无法执行。被纳入失信人名单后,王某无法购买机票,遂主动联系法院还清欠款,案件顺利结案。“这是因为他的身份信息已经输入到民航的售票系统,购票时就会弹出他被限制消费的信息。只有履行了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才能不再受这样的限制。”即墨市法院执行局国德锡副局长国德锡介绍。
在公开曝光老赖信息基础上,青岛市中院着力拓展信用惩戒范围,进一步挤压“老赖”生存空间。将每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从网上推送给银行、工商、房地产交易中心、车辆管理等单位(部门),寄送给1100余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中心等相关单位(部门),使失信被执行人在行政审批、融资信贷、招标投标等方面受限被拒,进一步拓展了维护诚信、惩戒失信的范围。
与此同时,青岛市中院着力加大法律惩戒力度,进一步强化执行威慑。他们积极与公安、检察、机场安检等单位协作联动,充分运用实施刑事处罚、限制高消费(限飞)、实行财产申报等反规避执行措施,依法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法律惩戒。这样一来,失信被执行人就无法随心所欲了。
老赖也会“赖”出犯罪
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却想方设法推脱、躲闪,不肯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样做可不只是在道德上受谴责这么简单,因为老赖也会“赖”出犯罪。
河北的张某2005年在莱西发生交通事故,被判决赔偿伤者损失55万元。可张某名下有两辆汽车用于营运,完全有能力赔付,却拒不履行义务,且一拖就是近10年。今年2月,因涉嫌拒执罪,被莱西公安抓获后,张磊才主动与对方联系,支付了30万元案款本息。7月10日,莱西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张磊有期徒刑七个月。
实施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制度以来,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移交公安审查72案64人,立案侦查24案30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5案5人,判处缓刑3案3人,提起刑事诉讼2案2人,另有24名失信被执行人得知将被以拒执罪移交公安机关后主动履行了义务,执结标的额251.5万元。
■创新
71人如何执结4000案件?
即墨法院创新团队管理模式,一年来执结率达到91.9%
即墨处于青岛的近郊,商业贸易发达,人财流动大,经济类纠纷也在不断增多。据统计,即墨法院执行局2012年收案3416件,2013年收件3494件,2014年收件4035件,今年1月至8月份共收案3711件。而目前,即墨法院执行局正式在编干警27人,辅助执行人员44人。如此多的案件,如此大的执行压力情况下,即墨法院尝试着采取新的方式,创建了执行团队管理模式。
“在原有执行模式下,执行局设执行一庭、二庭和执行局综合处,职权划分及层级管理不够明确,法官不分案件类型,什么案都办,人员间协作意识淡等多重弊端导致执行效率较低。”即墨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国德锡说,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即墨法院自2014年7月起探索执行司法改革,对执行局重新整合,以执行指挥中心为中枢,设立执行局长办公室、执行立案室、信访接待室和九个执行团队,分别是二个监督管理团队,实行庭长负责制;六个执行实施团队,实行执行长相对负责制;一个听证裁决团队,实行审判长负责制。
执行局长负责全局工作,只保留罚款、拘留、搜查、强迁等几项法律文书的签发权,其他权力均下放给监督管理团队;庭长全权监督、指导各团队工作,参与具体实施团队的重大、敏感案件的执行合议,指导、监督、调度各团队信访案件的预防和化解工作;执行长全面负责本团队工作,对团队内的日常管理行使指挥权,对职权内的法律文书行使审核权。局长、庭长能够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加充足的精力思考全局问题,协调大案、要案的解决;执行长可以专心统筹执行行动、研究执行预案、组织执行合议、点评执行进度、提高执行效率。
同时,将执行实施团队按照专业化分工要求,细化分解为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涉民生案件,民间借贷、银行借款等金融类案件,行政非诉类案件,刑附民案件,涉特殊主体案件等类别,保证了团队的精细化分工。2014年8月,法院受理某外资企业957名职工讨薪案,根据分工和团队协作,不到三个月就为957名职工全部执结发放工资、保险746万元,这在以往很难想象的。
改革一年来,即墨法院案件执结率91.9% ,同比上升15.2%,执行案件投诉率和信访率同比下降83%。先后集中开展“春蕾、夏雨、秋风、冬暖”等重大执行活动40余次,拘传670余人、拘留459人,共执结案件5224件,实际执结4178件,执结标的额5.3亿元。
■支招
申请人早行动才能治服“老赖”
官司打赢了,被告却把财产转移了,失联了,哭穷了,总之拒不支付,怎么办?被告的钱明明刚过手,却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判决的第三人有何责任?法院执行局法官、民警办案有问题,找谁说?即墨市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国德锡给出了几条在案件审判期间和判决生效之后,都能提高执行成功率、惩治“老赖”的经验之谈。
从事执行工作多年的国德锡发现,在追索劳动报酬、医疗损害赔偿等民生案件中,发现申请执行人通常有两大“误区”。“很多人认为案件移交执行局之后自己便‘不能管’,或者认为案子有法官办自己‘不用管’,这都是错误的认识。”国德锡说,案件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不仅可以直接参与,而且如果能积极配合执行法官,提供关键线索,往往能事半功倍。“执行法官只能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手段进行办案,而申请人通常更了解老赖,熟悉他们的生活和圈子,往往能成为完成追索的关键。”
另外,国德锡还提醒说,为保障案件判决后能有财产可以执行,当事人在起诉前或诉讼期间,可申请财产保全,查封相应款项,防止对方隐匿或转移财产。
文/本报记者 任金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责任编辑:安玉生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