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老人手抄30万字《红高粱》 用29斤墨水(图)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孙冰洁   2015-06-30 08:06:00

关键词: 红高粱 抗日小说 张家荣 手抄 错落

  张家荣和他手抄的《红高粱》。

   66岁的张家荣在过去的一年里干了一件足够“疯狂”的事。他用了307天、29斤墨水、几十只毛笔,最终手抄完一部30万字的《红高粱》。写完后,家人帮他把写完的卷子量了量,一共1630米。张家荣将它分成了20卷,每一卷大约100米,在其位于市北区桦川路附近的家中,几十摞卷子占满了大半个房间。

   不久前,高密的莫言文学馆负责人得知了这件事后,通知了远在北京的莫言先生,如今这一“业余”书法作品,即将入藏莫言文学馆,作为馆藏作品。

   张家荣穿着一身中式马褂,蓄着长长的胡子,须发尽白,但精神矍铄,乍一看上去,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谈到这儿,老爷子呵呵一笑,自言或许这和多年研习书法有点关系。

   退休前,他是青岛某工厂的司机。从10岁开始学习书法,这一爱好持续了一生。

   说起抄写《红高粱》的缘起,张家荣说,是想为抗战胜利70周年做点事。“我之前也看过不少抗日小说,老友们说可以将一部抗日题材的书籍写成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张家荣说,在其所看过的抗日题材小说中,莫言的《红高粱》一直烙在他的脑子里。

   2014年7月7日,正值青岛盛夏,夜幕降临,人们在外消暑纳凉时,张家荣在一间狭小的房间内,铺开了宣纸,兑好墨汁,开始了《红高粱》的手抄工作。

   为了找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他另觅了一处条件简陋的小屋作为工作室,一张书桌、几摞宣纸,十几斤墨水,以及几瓶二锅头,就是写字时的全部家当。

   “开始是一天写800个字,想一年之内写完,但写的过程中发现根本就写不了那么多。”一部《红高粱》逾三十万字,他起初每天一大早五六点钟起床就开始写,一直写到晚上。很快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不适,最严重的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

   “7月8日,800字,手疼,抄至此处”。翻看着张家荣案头那本已经被翻了无数次的《红高粱》,记者不时能发现用铅笔手写的字迹,以及书中的折页。张家荣告诉记者,每完成一天的工作量,他就会做个标记,写下几句感受。

   张家荣的字体,大大小小错落交杂,令人眼花缭乱,笔触时粗时细,张家荣笑言,自己是“刻意为之”。

   “我是带着情绪来写的,是跟作品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候读到愤怒处,字体就加粗加大,突出我当时的感受。”

   为了能够更深刻地了解《红高粱》这部作品,今年1月,张家荣自费前往莫言故里。这次走访让他有机会结识了莫言的家人,听他们讲述了高密东北乡的往事。

   5月14日,对于张家荣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写完了整部《红高粱》的最后一个字。

   “我们觉得这件事表达了一个普通市民朴素的情感,对文学的憧憬、对民族抗日的关注,很令人尊敬。”在谈及收藏张家荣作品的初衷时,莫言文学馆秘书长毛维杰这样告诉记者。

   得悉作品将被收藏后,老爷子在高兴之余又有些犯愁,“怎么运过去呢,别被磕着碰着了。”看着一屋子“宝贝”,张家荣感叹道。(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孙冰洁)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