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千亿级产业链4个月产值3856亿 推390个项目
来源:青岛晚报 2015-05-28 07:28:00
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委获悉,今年1-4月份,全市千亿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856.1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4.7%。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宏观政策影响,千亿级产业链发展略有分化,汽车、石化产业链下降明显,总体呈现“5快3稳2降”的发展态势,其中,轨道交通增长32.1%、机械装备增长14.6%、电子信息增长14.4%、橡胶增长13.9%、食品增长10.5%、家电增长8.5%、船舶海工增长8.2%、服装增长7.2%、汽车下降5.8%、石化下降4.1%。
今年重点推进390个项目
今年以来,市经信委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内重点推进计划总投资1692.4亿元的390个千亿级产业链项目,秀中实业高档服装及家纺产品技术改造、美欧美LED研发中心等5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7.6亿元;阳煤1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格锐达全钢胎等243个项目在建,计划投资940.1亿元;136个项目进入前期,计划投资715.7亿元;6个项目注册或签约,计划投资额29亿元。“调稳抓”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千亿级产业链平稳较快发展。
1—4月份,千亿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856.1亿元,同比增长8.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4.7%,分别高于一季度0.3个百分点。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宏观政策影响,千亿级产业链发展略有分化,汽车、石化产业链下降明显,总体呈现5快(轨道交通32.1%、机械装备14.6%、电子信息14.4%、橡胶13.9%、食品10.5%)、3稳 (家电8.5%、船舶海工8.2%、服装7.2 %)、2降(汽车-5.8%、石化-4.1%)的发展态势。
“10条链”产值比重保持75%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2015年青岛将以打造“制造强市”、建设“智慧青岛”为战略重点,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存量调强与增量调优并举,增创产业转型发展的新优势。据介绍,今年重点推进475个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050亿元。其中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项目390个,计划投资1692.4亿元,占比超过8成。从项目建设性质来看,新建项目240个,计划投资1545亿元;技改项目235个,计划投资5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下项目163个,计划总投资额73亿元;亿元以上项目312个,计划总投资额197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8个。
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主要围绕优化品种质量、改善装备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两化深度融合及提高生产效能等方面展开,建成投产后将对我市工业加快向 “蓝色、高端、新兴”转型升级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在增量调优方面,我市将滚动推进300个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确保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等龙头项目按期开工,北汽、上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北斗(青岛)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与行业应用运营平台项目建成启用,力促已经竣工投产的项目尽快达产达效,扩大增量产出规模,10条千亿级产业链产值比重保持75%左右。
新一轮“青岛金花”培育工程
记者了解到,我市还将推进实施新一轮“青岛金花”培育工程,探索筹建青岛品牌中心,分类指导骨干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争取5家企业和5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和区域品牌建设示范试点,打造“十百千”品牌梯队。打造调整压缩集聚区数量至50个左右,以家电电子等10大主导优势产业集聚区和高速列车等10大新兴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协调推进青岛检验检测产业园建设,组织认定10个中介服务集聚示范园区(楼宇),促进行业集聚,全市中介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我市还将总结推广海尔、红领融合创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业,并开展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城市试点。 记者 李德银
十大产业链
1.家电产业链
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产品及压缩机、电机、液晶面板、模组等相关零部件的制造
2.石化产业链
石油炼制、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塑料深加工等石化产品制造
3.船舶海工产业链
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游艇、零部件、集装箱制造等行业
4.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机车车辆、工程及养路机械、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安全保障、运营管理等各种机电装备
5.食品产业链
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和饮料制造等三大行业门类
6.机械装备产业链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仪器仪表制造等12个行业
7.橡胶产业链
合成橡胶、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橡胶机械制造等行业
8.汽车产业链
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与制造、研发与设计、整车生产与组装等环节
9.电子信息产业链
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制造(不含家电)、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
10.服装产业链
纺织、服装服饰、鞋帽及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
责任编辑:刘宇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