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跨海交通方便双城生活:上下班横穿大青岛(图)

来源:青报网   作者:周建亮   2015-04-24 14:52:00

关键词: 双城 大交通 交通便利 经济账 东宿西工

跨海交通方便双城生活:上下班横穿大青岛

   到海的那一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家在主城区,单位却在西海岸,抑或恰恰相反。每天,他们都要到海的另一边去工作或住宿,过上了“双城生活”。在每个工作日的清晨或傍晚,这样一幅潮汐式的流动图景都会在胶州湾隧道上演。

   家住威海路的朱女士就是其中一员。两年前,随着单位搬迁到黄岛,她便过上了“东宿西工”的生活。由于单位没有开通班车,自己暂时没有经济实力购买私家车,隧道公交便成为她往返青岛和黄岛的主要交通工具。

   为了给像她这样的上班族提供便利,交运温馨巴士在隧道3路开通了“工宿快线”。4月16日是快线运行首日。早晨6点20分,距离首班车发车还有十几分钟时间,朱女士便早早来到利津路客运站,准备乘坐快线赶往黄岛汽车站。经过55分钟运行,快线到达黄岛汽车站,比平时节省15分钟。朱女士下车,步行五分钟后来到单位,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

   这幅看似平常的图景,却深刻折射出近年来青岛城市格局的巨变,随着隧道的开通,西海岸新区的崛起,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悄然而变,到海的那一边买房、创业、谈生意的越来越多,东西岸浑然一体。不妨让我们随着记者的笔触去探究一趟“工宿快线”引发的关于跨海生活的思考。

   奔走“双城”成常态

   在“东宿西工”或者“西宿东工”的人群中,朱女士并非个例。

   作为一条典型的通勤公交,隧道3路路队对客流调查后发现,早高峰期间该线路客流大、乘车难,高峰断面非常集中。“市区上客点集中在利津路客运站、科技街、火车站、团岛,下客点集中在黄岛汽车总站、北船职工公寓、码头休闲村等站点,晚高峰恰恰相反。”隧道3路路队长钟耀辉告诉记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东宿西工”的特征已非常明显。

   但如果在四年前,家在主城区,单位在西海岸——这样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苦旅。因为那时“青黄不接”,两地往来主要依靠轮渡和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不仅时间成本高,且受天气影响较大。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隧道正式通车。在7.8公里海底大通道的牵引下,黄岛与主城区的距离大大拉近,横亘在青岛和黄岛之间的天然屏障,随着胶州湾隧道的开通而消弭,大青岛就此迎来了东西海岸比翼齐飞、青黄两地同城一体的新时代,“东宿西工”成为很多人的新常态。

   对很多居住在海的那一头的居民来说,海底隧道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感觉与市区距离更近了。隧道开通以前,家住薛家岛的黄晓京已有很多年不到市区逛了。用她的话说,“以前去趟市区太麻烦了。从家到坐轮渡,要花上近三个小时,都懒得动弹。”现在不一样了,几乎每隔两三天,吃完早饭后,她都会喊上老邻居一起坐上隧道公交,十几分钟就到了团岛早市。

   “有时候,我还早起坐隧道公交去买早餐呢!”今年60多岁的黄晓京笑着对记者说,只要身体情况允许,这样的日子还得持续。

   到西海岸购房置业热情渐高

   依托交通的便利,东西两岸形成了良性循环,也改变了一些“老青岛”的传统观念,“东工西宿”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

   以往,在市区工作生活的市民到隔海相望的西海岸购房置业生活,可能并不多。而今,随着桥隧通车,西海岸吸引了不少年轻市民的目光,一批“老青岛”纷纷将置业眼光瞄向西海岸。为了吸引购房者,一家楼盘还曾打出“十年前您错过东海岸,今天请不要再错过西海岸”的宣传标语。

   李女士在市南区一家物流公司上班,计划明年跟男朋友步入婚姻殿堂。前不久,她在金沙滩附近的一处楼盘购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准备用做婚房。每平方米八千多元的价格让她和男朋友感觉很满意,“原来打算在市区买房,但看了市区多个楼盘发现,要么价格太高,要么地段相对不如意。后来到这里一看,这里的房子户型采光都不错,而且空气环境好,交通便利。”

   像李女士一样,看好便捷的交通和洁净空气,到黄岛区购房置业的市民越来越多。据青岛今鹏翔投资机构统计,2012年,开发区成交的住宅房屋达到8728套,同比增长52%;2013年成交11062套,同比增长27%。

   谈生意,西海岸“经济账”越来越划算

   青黄步入同城,城市在渐渐长大,而大交通却把城市变得更小更紧密。这一点,让很多西海岸企业体会尤深。

   六年前,在董家口港启动建设时,青岛港集团便参与了这个如今已成亿吨大港的创业和拓荒。“那个时候,从市区来趟董家口得接近三个小时,非常不方便。职工都住在宿舍里,一周甚至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青岛港集团董家口公司堆装队副队长曹立元说,现在随着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职工回家也非常便捷。“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

   家在登州路的市民刘永利在黄岛区有一个加工厂。因为工作需要,他几乎每天都要开车去趟黄岛。胶州湾隧道没开通的时候,他去黄岛主要靠胶州湾高速,有时遇到大雾等恶劣天气高速公路封闭,只能“望洋兴叹”。“一次,一个美国客户准备去黄岛实地参观工厂。但因为连续两天的恶劣天气,从市区到黄岛的路程颇费周折,差点把这单生意丢了。”刘永利说,随着隧道的开通,两地之间往来变得十分方便、便捷。特别是随着西海岸新区的名声越来越响,现在客户都愿意来黄岛,一边参观工厂,一边洽谈生意。

   隧道开通后,黄岛当地村民也看到了跨海商机,算起了“经济账”。家住黄岛区红石崖街道龙泉王家社区的王学元在自家菜地里种了些蔬菜,以前都是自己吃,吃不了就烂在地里。海底隧道开通后,他发现不少同村村民将菜带到了市区去卖。于是,从两年前开始,除了冬天菜地里没什么菜,他每天都会乘坐公交车到团岛。“同村人都种,所以在村里也卖不了几个钱。城里人图的就是咱蔬菜新鲜,不打农药。”王学元说,一天能收入个二三十块钱。“虽然不多,却能补贴家用,也能让自己感觉每天都有事做,感觉挺好。”(记者 周建亮)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