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公交线达324条 盘点青岛公交大数据
来源:青岛晚报 2015-04-13 07:22:00
昨天,记者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我市自参加创建“公交都市”活动以来,坚持“城市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以创建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大力实施“路权优先通行、信号优先控制、枢纽场站优先建设”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线网布局,强力推动公共交通统筹发展、均衡发展、普惠发展,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截至2014年底,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达到324条,中心城区公交日均客运量达271.6万人次,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到44%。
全力支持公交优先发展
据介绍,我市在规划、资金、土地、路权等方面,全力支持公交优先发展。制定完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公共交通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领域、时间节点,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公交站点设置规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等15项公共交通法规政策,编制了全省首部轨道交通条例,启动了公交场站专项规划等编制工作。 2014年,将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年龄由70岁降低至65岁以上,使城区受益老年人增加20多万人。扩大政策优惠群体,为全市约8.5万残疾人、伤残警察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乘坐公交服务。研究制定公交优惠换乘办法,着力降低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成本,努力使公交出行成为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枢纽场站设施升级改造
市交通运输委加快全市公交站点和综合枢纽的公交设施升级改造和新建,截至2014年底,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场站总面积达到72.34万平方米,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探索采用土地综合开发共建模式,开发建设浮山新区公交综合枢纽、汽车东站升级改造和同安路公交枢纽三个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按照“五个同步”原则,要求新建和改造的公交枢纽场站严格落实公共交通配建标准,保障大型城建项目对公交运输的捆绑式投资,保证公交运力配置与城市客流相匹配。主动对接城市发展战略,围绕新机场、地铁、高铁等枢纽项目规划建设,研究制定公交换乘枢纽配建方案和衔接方案,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功能。
线网优化注重惠及民生
按照“东城提速、西城优化、北城加密”的发展策略,我市分区域调整优化公交线网布局。 2014年开辟调整了39条公交线路,进一步降低了市区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提升了公交车辆循环速度。截至2014年底,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达到324条,中心城区公交日均客运量达271.6万人次,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到44%。为破解拥堵瓶颈,我市已完成对团岛一路、芝泉路等20处交通拥堵区域的公交站点迁移或并站;在风景区、商业区、生活区等客流高峰区域推出景区直通车、观光巴士等专线快线和微循环公交,分散城市主要客流,解决好公交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定公交全域统筹方案,协调区市加大财力投入,在完成崂山区、城阳区、李沧区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的基础上,黄岛、即墨、胶州也基本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有力促进了城乡联动、组团发展。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城乡相连、镇村相接、全域覆盖、零距离换乘”的公交网络化布局。
智能交通推动转型升级
结合城市道路网特点及公共交通需求,市交通运输委在全市的14条双向通行道路和28条单向通行道路设置了公交专用车道,总里程达135公里。通过安装视频监控抓拍系统、车载移动抓拍设备等设施,抓拍和整治占用公交车专用道交通违法行为1万余起,有力保障了公交路权优先。已建成运行的青岛市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中心,对全市4973辆公交车、12000辆出租车、2960辆长途客车进行动态监测;成为全国首批开通“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和“95128”出租车电召热线的城市之一。在主要公交专用道沿线,建设完善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公交车辆通过交叉口的优先控制,提高了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
青岛公交大数据
■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场站总面积达到72.34万平方米,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80%。
■中心城区公交线路达到324条,中心城区公交日均客运量达271.6万人次。
■中心城区纯电动公交车达到1000辆,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14条双向通行道路和28条单向通行道路设置了公交专用车道,总里程达135公里。
■116条线路、2375辆公交车安装了4G无线上网设备
■197条线路、4172辆公交车的运行信息实现了手机实时查询,公交智能查询日均访问量超过120万次。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译心)
原标题:青岛中心城区公交线达324条
责任编辑:刘宇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