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域频出古代珍瓷 男子淘到2千件开博物馆
来源:青岛晚报 2014-07-24 14:28:00
早在2007年,载着一大批珍贵瓷器的“南海一号”浮出水面后,开启了隐藏宝库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色质如玉的宋瓷、陶炼精细的元青花,到丰满浑厚的清陶瓷,近年来,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航道,青岛海域不乏出现珍贵的“出水瓷”。在众多海捞瓷器爱好者中,渔民薛忠诚用15年时间搜集了2000多件瓷器,近期他想建起博物馆对外展示瓷中的珍宝,逐渐揭开海上丝路在青岛海域遗留下来的冰山一角。
发现渔民下海捞出海底瓷器
2005年,黄岛一名潜水员在捞海参时,打捞出了一只青花瓷盘。经过鉴定后发现,这只青花瓷盘产自宋代。一位薛家岛渔民介绍,这名潜水员有二十多年潜水经验,在薛家岛距离岸边约200米处下水捞海参,当他潜至约15米深处时,在一条海沟附近的礁石区,发现了这只反扣在礁石上的瓷盘,长满了类似珊瑚的海底生物,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潜水员很快把盘子打捞出水,擦拭干净后发现是个青花瓷盘,直径约17厘米、高约5厘米,其盘边缘略有破损呈不规则状。瓷盘色泽暗淡呈青灰色,釉面有类似裂纹的纹路,盘面两侧绘有对称的青色花纹,中间部位有一个简易花卉。经鉴定,这个瓷盘属于宋代制品。
据原文物局局长魏书训介绍,青岛海域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古航道,在船舶向海外输送丝绸、瓷器等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了沉船,这些都将成为海底遗物,能够保留至今的主要是埋在淤泥下的瓷器。从今年来海捞瓷器中看,最常见的有元代的元青花和明清瓷器,偶尔会出现唐代的瓷器,这些保存完好的瓷器也被称作“出水瓷”,身价很高。
趣闻外籍教授海边散步拾漏
原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回忆,在他任职期间,一位青岛大学德语外教专程找到他,想捐出连续5年在海边捡的瓷器碎片。“满满10箱盒子里全部都是瓷器碎片,差不多有200多件,包括了从唐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刘元鸣介绍,这位外籍教师主要是在石老人、麦岛附近的海滩上,捡起的被海浪推上岸的瓷器碎片。
目前,市博物馆内共陈列了6个瓷碗,这些瓷碗都是1979年博物馆组织打捞出海的,前后一共打捞过3次,目前在市博物馆和黄岛区博物馆都有收藏。经过考证,瓷碗全部是明代嘉靖年间民窑制作的青花碗。当时是商船通过胶莱运河驶向海上丝路的过程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沉船,发现地就是现在琅琊台海域附近的鸭岛沉船遗址区域。
路线海上丝路分国内外路线
青岛海域频频出现瓷器宝贝,背后原因就是这里曾是海上丝路主航道。据文史专家鲁海介绍,海上丝路在青岛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早在秦汉时期,秦始皇曾经三次来到琅琊台,徐福便是从这里出海。当时盛行的出海路线为黄岛徐山、琅琊台启程,途经崂山徐福岛,通过渤海湾入辽宁再到达朝鲜半岛。到了唐宋时期,海上丝路仍然面向日韩,但是起点变更为了板桥镇(现胶州),船只出海后不用再绕到渤海湾,可以直抵目的地。由于丝绸、瓷器往来频繁,还有中东等地的商人来此进行商贸往来,这让板桥镇一度繁华至极,跻身全国五大港口,也是北方第一大港。在金朝占领了青岛后,海上丝路一度中断,但和南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宋金海战,开战地点就在如今的唐岛湾。正因为如此,唐岛湾附近的海域至今都能够发现武器、瓷器等战后遗留物。从明清开始,青岛海域的海上丝路第三次兴起,开放的口岸和航线却发生了变化。青岛口(现人民会堂附近)、胶州塔埠投、即墨金口成为了三大港口,由于饱受日寇侵袭,从这出发的商船前往日韩的并不多。据鲁海介绍,当时青岛的港口成为了南北商船的海上驿站,来自福建、长江口岸的船舶前往北京通州,会把青岛三大港口当成避风港并补给淡水。
鲁海告诉记者,在每个时期来往的商船中,遭遇大风浪沉船的非常多,因此航道附近区域才会在近年来频频出现宝贝,而当时为了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早在元朝就专门修建了胶莱运河。一旦海上出现了大风大浪,商船可以改道从胶莱运河北上躲避风浪袭击。
水下考古故事将集结成册
目前,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先后前往了市博物馆、黄岛区博物馆等地考察目前陈列的瓷器等海捞文物,并对每一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包括打捞上岸的时间、地点、沉船背后的原因等。下一步,青岛水下考古的新进展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将统一集结成册,向市民揭开水下考古的面纱。记者还从市文物局获悉,早在今年1月,国家文物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建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现在基地仍然在建设中,计划在2015年建成,用于统筹黄渤海域以及东海部分海域的水下考古工作。
人物特写
收藏盆瓶罐壶涵盖七个朝代
渔民在出海作业时,偶尔会捞上的盆盆罐罐,这在渔民们看来并不是好东西。而黄岛的薛忠诚却在15年前就开始搜集海捞瓷器。如今,他收集近2000余件瓷器,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近代的瓷器。
早在十多年前,薛忠诚在去积米崖渔港买新鲜的海货时,一眼看中了渔船上的陶鬶,虽然表面沾满了海蛎子皮,可他看后非常喜欢。薛忠诚将买海鲜的钱全给了渔民,将陶鬶抱回了家。从此,薛忠诚只要有时间,就去渔船上面转,跟渔民说好只要有货就联系他。薛忠诚告诉记者,十年前,渔民的渔网经常能打上来各种古代瓷器。但当时无人知晓它们的价值,渔民们发现精美的瓷器便将其用做家里的器具,或者直接扔进海里,偶尔碰到收藏家便会出售。2005年以前,几十元钱就能换回一堆海捞瓷,有时甚至递盒烟也能换回心仪的瓷器。
几十年的收集海捞瓷器的经历里,薛忠诚印象最深的是曾经为了一个瓷罐,十多次登门求购,最后出价2000元才淘到了宝贝。薛忠诚说这样造型的壶器可能再也找不出一件了,所以觉得收藏价值很高,即使多花钱也无所谓。薛忠诚统计了一下,目前已收购2000余件瓷器,覆盖了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民用瓷器,瓷型包括盆、瓶、罐、壶等。“早在很多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在黄岛建立海捞瓷器的专属博物馆。”薛忠诚说。他的愿望也得到了很多海捞瓷器爱好者的支持,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己珍藏的珍贵瓷器放进博物馆,一同展示属于青岛的蓝色宝藏,为青岛的海洋文化增添新的风景。(记者 于波 王汉峰 宋新华 实习生 白朝阳)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