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21婴儿被卖至山东获救 十年后探访其生存状态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4-05-27 10:44:00

关键词: 婴儿;孩子;被拐卖;大凉山

  5月期间大凉山仍会下雪,有孩子没鞋穿,踩在石头路上的小脚,不知是被划破还是冻破的。

  当年K207次列车上乘客报警的小纸条。

  2004年8月,青岛铁路警方与四川警方联手抓获人贩子,解救了21个婴儿。

  再次与南欧末某格见面,是在5月6日海拔近3000米的山上。天下着雪,穿着单薄的他正在拾捡柴火,脏乎乎的小手已看不出原有的肤色。10年前,这个男孩在从成都开往青岛的火车上,被警察从人贩子手中解救下来。当时他只有39天大。被解救后,他回到了大凉山贩卖他的亲生父母身边 。10年过去了,南欧末某格已变成一个分担家里劳务的小男子汉,没变的,是凉山深处的贫穷,以及少部分家庭仍想把养不起的孩子卖掉换钱的现实。

  有人至今还在讨论着,当初如果南欧末某格被顺利卖到山东的富裕家庭,他的人生,会不会往前一小步。会不会不在“一穷二白”这个原点上,止步不前。

  很明显,这是一个危险的假设。

  家庭和父母亲情才是人生的原点。这个原点无论怎样不尽如人意,都不应该从一个孩子手中被剥夺。所以,有错的绝对不是解救被拐卖的儿童。错的是贫穷,以及由其带来的无知与蒙昧。

  ■事件回放

  2004年8月,在成都开往青岛的K207次列车上,青岛铁路警方与四川凉山州民警联手,在五天时间内先后查获三个来自特大贩卖婴儿团伙,21名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被成功解救 ,25名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后依法刑事拘留。本报记者当年见证并记录了这整个过程。此后多年,在岛城又陆续发现和破获多起贩卖婴儿案件,并抓获多名以“奶妈”为名贩卖婴儿的凉山州犯罪嫌疑人。

  如今,距离当年列车上查获特大贩卖婴儿案已经过去近十年,那些曾经被解救的孩子们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如今的他们生活如何?5月1日起,本报特派记者用十多天时间,驱车来到大凉山深处的布拖、普格、宁南及昭觉等县村庄,对有关贩卖婴儿案背后的新闻进行了回访。

  被解救的婴儿长大了

  5月1日起,记者驱车从成都驶往西昌大凉山。走过蜿蜒的盘山公路,穿过云雾笼罩的群山,车子越接近大凉山深处,越能感觉到与世隔绝般的寂静。在离邛海仅仅几十公里的一个地方,有6个贫困县还住着200多万彝族原住民,这里好多村子夜里没有电灯,绝大多数人也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布拖县就是其中一个贫困县,南欧末某格和家人就住在这里。

  南欧末某格是在2004年8月青岛铁路警方查获贩婴案中,被亲生妈妈亲自跟着人贩子带往山东的,当时他才来到这个世界39天。警方当年的案件笔录显示,南欧末某格的妈妈吉尔么次牛在怀孕时就已经知道“生下来就是人家的孩子”,他被妈妈“送人”的价格是11000元,但最终到中间人手里后再出手的价码,就抬高到21000元了。

  南欧末某格这个名字,是后来他和妈妈被警方遣送回家后才起的。当年,由于妈妈吉尔么次牛正在哺乳期,贩卖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家境贫寒、个人没文化又受人蛊惑,警方只是给予治安警告处罚。不过,出事后也许是自感无脸见人,吉尔么次牛全家人都搬到离原来的村庄有点距离的山上放牛了。

  妈妈就是人贩子

  海拔3000米处的大凉山云雾缭绕,10米开外很难辨别东西南北。记者费尽气力攀上这里的前一天晚上,山下刚下过一场大雨,到了山上却变成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口中呼出的气会迅速凝结成白霜挂在眉毛上,唯有穿着当地人用羊毛编织的查尔瓦(披肩斗篷)才能阻挡住寒气。在这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土地十分贫瘠,农作物主要是土豆、荞麦和玉米,每年的那点收成几乎不能糊口度日,加上家里孩子多,很多家庭更显得经济捉襟见肘。

  南欧末某格是家里的老三,两个哥哥已经下山到学校上学了,他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南欧末某格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但他已缺课很长一段时间了,“家里需要有人干活,还要照顾妹妹和小弟弟。”

  在大凉山山区采访的这几天,随处可以看到农户家庭多是5岁的孩子领着3岁的弟妹、3岁的孩子背着1岁的婴儿,他们八个一群十个一伙在田间地头到处玩着,根本就没有一个大人看管。“这里的孩子简直像牛羊一样被放养着,对于家庭来说,少一个孩子反而是少了个负担。”许多村民在聊天中告诉记者。

  也正因为这样,至少从十年前开始 ,这里的家庭开始学会了一种残忍又无奈的交易——将家里多余的幼儿卖出大山,卖到遥远的东部,一方面可以换取一些钱财,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到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过上不愁温饱的日子 。

  南欧末某格的妈妈吉尔么次牛当初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会参与贩卖自己的孩子 。

  村民麻莫友底坡告诉记者,另一个村民吉牛么次歪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大能人”,因为她能帮大家把孩子“送”到有钱人家。

  根据当地生育政策,每对育龄夫妇最多可以生3个孩子,但许多家庭为了生男孩当劳力传宗接代,一生就不止3个。孩子多了也养不起,无奈之下,有的家长就会把孩子给别人。这让吉牛么次歪看到了“商机”。她和丈夫一起把周边村落里的婴儿收集过来,跟着别人将婴儿贩卖到了内地,每次能卖出一两万元的“天价”。

  受吉牛么次歪“送孩子 ”挣钱的影响,周边一些村庄有人甚至自己赴外地把亲生的孩子送给别人换钱回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