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马年开门红 石油类院校毕业生就业依然强势

来源:大众网   作者:丁一珈   2014-03-07 17:08:00

关键词: 青岛;石油;毕业生;
  大众网青岛3月7日讯(记者 丁一珈 通讯员 杨安 董楠) 按教育部的要求,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近日发布了首个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
  报告对石大2013届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趋势等做出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根据今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 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68%,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与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测绘工程和电气工程等22个硕士生专业以及安全技术及工程等13个博士专业的就业率都达到了100%。签约毕业生中50%以上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
  连续十九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
  石油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68%,从1995年以来,这已是该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的第十九个年头。
  2013届共有毕业生612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8人,硕士研究生1344人,全日制本科生4657人。截至2013年7月1日,2013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0.68%,其中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9.06%,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10%,本科生就业率为90.89%。2013届6129名毕业生中,签约35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7.53%;升学及出国162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55%;定向和非派遣就业2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86%;灵活就业10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5%。2013年有1922人到世界五百强企业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31.36%,占签约毕业生的54.51%。华东、华北地区是我校毕业生就业最为集中的区域,近7成毕业生在该地区就业。
  石油石化占30%五百强企业超50% 毕业生就业层次高
  2013年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格局,30%左右的毕业生到石油石化企业(特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所属企业,下同)就业,30%左右的毕业生到石油石化企业以外用人单位就业,30%左右的毕业生出国留学或升学,10%左右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
  2013届有1922人到世界五百强企业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31.36%,占签约毕业生的54.51%。其中博士就业数为28人,与世界500强签约的人数站该学历签约人数的62.22%;硕士就业数565,与世界500强签约的人数站该学历签约人数的60.11%;本科就业数1329,与世界500强签约的人数站该学历签约人数的52.30%。
  出国和升学率超30%,并逐年增加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化办学,推动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培养与交流,探索了“2+2”、“3+1”等多样化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
  自2009届以来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率持续升高并在2013届突破30%,出国留学毕业生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数据说明学校采取的相应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就业指导虽重要 多加努力不可少
  不少师生表示,高校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相对通俗易懂,对报考志愿、考生进行人生规划,无疑是有帮助的。那么到底能否根据就业率来挑选自己报考的专业呢?
  理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2级的一些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们刚入学的时候本专业的就业率只有20%左右,但是在今年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我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挺好的,就业率超过了79%。所以,单纯根据就业率来挑选专业是不够理性的。”
  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放辉认为,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只是作为一种参考,并不能代表四年以后的就业趋势。考生及其家长在选择专业不能盲目只看就业率,要结合自身兴趣、专业实力强弱、职业理想以及职业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同时,就业质量报告的发布也有利于促进高校重“进口”轻“出口”风气的转变,会更加重视自身的就业工作,将注意力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提醒高校把“生产”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逐渐缩小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初审编辑:徐丽丽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