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袋装奶市面消失 明年上半年奶源更紧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3-10-19 09:55:00
袋装纯牛奶在市面上“消失”,背后隐藏着奶源不足的行业现状。奶源为何告急,奶牛养殖行业为何不趁机扩大养殖量?记者来到我国第二大奶源产地莱西的多个牧场调查,发现之前的三聚氰胺风波、今年不同寻常的高温天气、养殖成本的增加,让不少养殖散户“退市”。一家养殖场的负责人甚至预测,今年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将使奶源紧缺现象在明年上半年更为严重,想要消除这种影响,至少需要3年时间。
■影响 高温天奶牛产奶量降
“今年的高温对牧场影响真是太大了,从来没有这种情况。虽然说奶价涨了,但总量下降了,牧场账上的总收入还不如以前。”10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最大的一个奶牛牧场——莱西溶昕牧场采访奶源紧缺的根源。牧场王世一经理提起今年奶源紧缺的情况,先是带着记者在整个养殖区转了一圈,据他介绍,全国除了黑龙江地区,第二大的奶牛养殖地就是莱西,而作为青岛最大的奶牛牧场,在奶源紧缺的情况下,他们受到的影响也最大。
溶昕牧场一共有1000多头奶牛,在国内也算比较大规模的养殖场。这里产的鲜牛奶,一是供应给在莱西的雀巢公司,一是他们旗下的几十家鲜奶吧。
“今年7月份开始,高温势头一出现,奶牛就有不良反应了。”王经理介绍,养奶牛和养鸡、猪不同,奶牛平时比较“娇生惯养”,气温超过30℃,就会出现身体功能性紊乱,直接影响产奶量。“今年的高温天,我们的奶牛没有一头躲过去。”王经理说,原来每头奶牛一天产奶近30公斤,高温天气下,每头牛产奶量下降20%左右,每天只有20多公斤。“高温天气下,各种饲料价格也涨了,成本加大让我们十分头疼。”王经理说,这场高温天气对产量影响之大让他们始料不及。
■讲述 上百台电扇降温没管用
“今年夏天,降温用掉的电费和购置的降暑设备至少上百万元。”王经理指着依然安装在养殖区的风扇说,天一热人都受不了,何况比较娇贵的奶牛。为了降温,他们在牛舍安装了上百台电风扇和吹风机,电扇24小时不停吹,吹风机里全是地下冷水制造的冷风,牛舍的地面不停冲着冷水降温,但还是没挡住来势汹汹的高温天气。
一名养殖工人告诉记者,从7月底到8月中旬,气温持续三十七八度,下午两点牛舍最高温度甚至达到45℃,别说是产奶了,奶牛能保命就不错了。他介绍,牛舍内温度高于25℃,奶牛就会出现烦躁症状,30℃以上产奶量就会减少。那段时间给奶牛上料也不吃,中午也不卧下睡觉,一天就是张着嘴耷拉着舌头,不断地分泌唾液、喘着粗气。
“夏季奶牛产奶少是正常现象,但今年天热持续时间比往年都要长。”王经理说,按千头奶牛计算,每头奶牛少产10公斤,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分析 明年上半年奶源更紧缺
“高温不仅造成了奶源紧缺,而且更为糟糕的还在后面,因为奶牛的产奶链条遭到了破坏性打击。”养殖奶牛的王世一告诉记者,一头奶牛从出生到受孕产奶,需要3年的时间,成本在1.5万元左右,产奶期一般不超过6年,等到奶牛9岁被淘汰时,卖肉只能收获8000元左右。
“今年的高温对奶牛养殖业很致命,至少需要3年才能恢复元气。”王世一说,在他的牧场里,有500多头奶牛的人工受精一推再推。“高温下奶牛身体各项功能发生紊乱,不容易发情就无法受孕,不受孕奶牛就不产奶。”王世一统计,今年这500多头奶牛的受孕期至少推迟了3个月,受孕期延后,奶源自然出现“断层”,到明年上半年,更多奶企可能才会真正感受到奶源紧缺带来的影响,而要消除这个影响,至少需要3年时间,所以预计明年上半年奶价还会上涨,市场上奶源紧缺或许比现在更糟糕。
养殖户卖掉最后一头牛
“俺都联系好买主了,这是俺家最后一头奶牛。”胶州洋河镇后城海村的63岁村民李少文拿着割来的草料喂一头奶牛和小牛犊。老李说,他们这里山清水秀植被丰厚,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很适合养奶牛,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有饲养奶牛的传统,每户村民家里平均养着五六头奶牛。
“我家养了七八头奶牛,每年六七月份奶牛产奶旺季,收奶的贩子络绎不绝。”老李说,但从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村民自家生产的原奶销路和价格越来越不行了。于是,村民不是将奶牛卖掉就是杀掉,直到现在全村只剩下了老李饲养的这一头奶牛。
“大企业不愿意收购散户的奶,价格自然上不去,不如卖了牛种地省心。”老李说,他这头奶牛已养了4年,正是产奶量大的时候,本来看到最近奶价上涨到了一公斤4元以上,还非常高兴,然而没有专业储存设备以及奶量较小,企业都不愿意要他的牛奶,即便有人要也仅仅给出每公斤两块八的价,算来算去根本没有钱赚,只能忍痛割爱将这头奶牛出手。
记者随后在莱西、平度等地的畜牧部门了解到,目前村庄的养殖散户,由于卫生设备等各方条件落后,已经减少30%左右。一位奶牛养殖业内的专家甚至预测,用不了两年时间,青岛大量的散户就会逐步消失。
小牧场无奈减产了三成
在胶州洋河镇秦家庄村青岛绿源奶牛养殖场内,负责人张尧光告诉记者,10多年前,当地一家奶牛养殖合作社开办了这家养殖场,场内养牛的奶农都是社员,最高峰时共养殖了800多头奶牛,有10多户奶农。后来受到三聚氰胺的影响,奶价大幅下降且饲料成本也上涨了不少,无奈之下养殖场的奶农们只好纷纷将奶牛全部卖掉,只剩下3户奶农饲养的300多头奶牛和奶企伊利签订了供货合同,这才保留了下来。
在这家养殖场内,54岁的杨战洪饲养着120头奶牛,是这里最大的养殖户,记者采访时他正忙着铡草喂牛。“今年奶价是涨了不少,但是细算下来也没什么钱赚。”杨战洪说,从6月份开始,伊利给出的收购奶价就持续上涨,现在每公斤接近4元。然而好景不长,持续高温让产奶量骤减,奶量与往常相比减产三成以上。
杨战洪算了一笔账,一头奶牛养殖成本在1.2万元左右,按一头奶牛8个月产奶期以及每月800斤原奶计算,一年毛收入抛去不断上涨的饲料和人工等养殖成本,这样一头奶牛细算下来和平常没有太大出入。
另外两名奶农表示,目前奶价涨到历史最高,按现在的奶价,如果奶牛产奶正常,一头奶牛每年能带来五六千元的利润。然而杀牛容易养牛难,奶价虽然高了,但如果从牛犊养起,至少要3年时间才能产奶,面对不可预知的牛奶市场,他们不敢贸然加大奶牛饲养数量。
规模化是奶牛养殖大趋势
“奶价每年都会随着一些情况而受到影响,也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的一块心病,关键是奶牛养殖业没有达到一个标准规模化养殖的大市场。”市奶业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包括青岛在内的全国奶牛养殖业,还是百头左右的小型养殖场为主,上千头的大型牧场还是比较少见。拿莱西来说,目前上百头规模的奶牛养殖场有400多家,而上千头的牧场则很少。
王世一认为,奶牛场规模越小,产奶量一旦遇到下滑,哪怕是奶价大幅度上扬,小型牧场也会受不了。而前几年兴起的牛奶寄养也只是过渡阶段,用不了几年也会不适合整个奶牛市场的发展,最终还要进入到大规模养殖的轨道上来。
责任编辑:孙亚楠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