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现桃花水母 出现比恐龙还早被誉活化石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3-09-06 15:26:00
黄岛市民韩先生去一家企业办事,偶尔在院内的人工湖里发现了一些像降落伞一样的白色小精灵在游动,他感觉好奇,就用相机拍了下来,并联系早报记者。昨天,青岛水族馆专家介绍,这些小精灵应为桃花水母,是原始低等无脊椎动物,五六亿年前就已出现,恐龙在它面前也是“晚辈”,被喻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
湖边看鱼发现奇异生物
昨天上午,家住黄岛区的韩先生去离家不远的一家公司办事。在等待过程中,他看见办公楼窗外的一座小人工湖不错,就去湖边看看风景。池塘里有很多红鲤鱼、黑鱼、青鱼游来游去,大的有半米多长,吸引了韩先生的目光。“我突然发现,在这些游鱼的空隙有一些一角钱硬币大小的白色斑点,模样就跟蒲公英开的花一样,夹杂在柳树落叶中。”韩先生说,刚开始他以为是一些垃圾,也没在意。过了一会儿他发现,这些白点竟然会游动,他细一看,白点的身上还有许多触手。韩先生感觉好奇,赶紧拍了几张照片,并给早报记者打了电话。
百余只“小伞”起起落落
记者随后赶到了位于黄岛区南部的这家企业。在韩先生的指点下,记者发现,在这个大约200平方米的人工湖的一个角落里,有几十只直径1厘米左右的白色透明物,外形像一把撑开的伞,晶莹透亮,柔软如绸,薄如蝉翼,每当太阳照射水面光线充足时,就翩翩浮上水面,上下漂荡,就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水中曼舞,姿态非常优美。记者围着人工湖岸边走了一圈,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共发现大约百只这样的 “小伞”。“我也爱好研究生物,但从来没见过这东西,我感觉应该挺稀罕的,也没敢告诉企业员工,生怕被他们捉走了。”韩先生说。
跟海蜇同门也能蜇人
记者随后就此事请教了青岛水族馆业务部副主任杨翠华,据她介绍,韩先生发现的这些小精灵应为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是原始低等无脊椎动物,五六亿年前就已出现,被喻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近几年,桃花水母分别曾经在崂山深处、城阳夏庄以及海尔工业园里被发现过。
桃花水母仅由两层细胞构成,身如伞状,只有手指盖大小,最大的也不过与1元硬币差不多。桃花水母的游泳姿态十分优美,好似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所以古人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桃花鱼”。“别看桃花水母个头小,它跟海蜇可是一个门派的,也能蜇人呢。”杨主任告诉记者。(记者 赵玉勋 摄影报道)
“水中大熊猫”?算不上
记者发现,此前的很多报道中,将桃花水母称为“水中大熊猫”,称其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频危物种。对此,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谦博士曾说:“桃花水母算不上珍稀物种,更不是‘水中大熊猫’。”
高谦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人员能够找到的桃花水母样本和分布地区都比较少,当时的研究技术手段也很有限,因此就有人将桃花水母当成了珍稀物种,随后更衍生出了“水中大熊猫”一说。
为了彻底弄清桃花水母的分布和数量,2003年起,高谦等人组成的课题组的足迹遍及全国9省1市。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几乎每到一地,他们都能在不同水体中发现桃花水母的踪迹,“除了江河湖泊,就连在一些小型的封闭水体里都出现过。”
调研完成时,课题组已在全国30多个不同类型的水体中发现了大量桃花水母。历时3年的研究,2006年4月,这一课题在武汉通过了验收。课题组明确提出,桃花水母并非珍稀濒危物种,只是鉴于其悠久而美好的文化情结,有必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