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 集群发展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1-11-14 10:59:00
费三元
城区中心
大众网青岛11月14日讯 城阳区位于胶州湾北岸,腹地广阔、交通便利,毗邻国家级青岛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青岛出口加工区、全市唯一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和流亭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发展高端产业优势得天独厚。
近年来,城阳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以建设“青岛国际航空城”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加快构筑“一港、九区、两带”城市和经济发展新格局,走一条具有城阳特色的经济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城乡一体化、生态宜居化的发展新路子,全力打造“胶州湾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进一步推动城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华强—方特梦幻王国外景
城阳区坚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以项目为中心,集中优势力量、优质资源着力培育市场物流、商贸酒店、金融保险、休闲旅游、现代商住、总部楼宇、文化创意七大特色产业集群,服务业发展快速突破。今年1-9月份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7亿元,增长18%。目前全区服务业企业、业户达到2.7万余家,从业人员9.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2%。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七大产业集群发展
把项目建设作为助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总引擎。今年以来,成功举办“项目集中开工月” 活动、“项目集中签约月”活动、“服务提速、决战百日、全面推进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活动,总投资374亿元的25个现代服务业集中开工,总投资140亿元的2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94.5亿元的1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年内将全部竣工投产,形成了“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服务业大项目43个,总投资677亿元。在建大项目49个,总投资709亿元。签约待建大项目34个,总投资300亿元。
市场物流业中部隆起。专业市场、现代物流项目加快集聚,构建起大市场、大物流发展格局。建成红星美凯龙、世纪美居、中韩国际小商品城、青特上豪广场、建材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10处,总投资23亿元的胶州湾钢材城、精品海鲜配送中心等7个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330亿元。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50亿元,成为全国五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引进总投资100多亿元的普洛斯、中外运、烟草物流、苏宁物流等现代物流大项目30个,物流企业超过500家,形成以空港物流园区、综合物流园区为主体两大物流产业园,空港物流园被列为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投资9亿美元的雨润国际物流建成后年营业额可达200亿元、税收5亿元,将成为山东最大的跨区域、现代化物流交易中心。
宝龙福朋喜来登酒店
商贸酒店业临空环拥。商场超市、星级酒店纷纷落户,城阳日益散发出现代城区气息。建成四季春天、沃尔玛、大润发、青岛国货、利群等万米以上大型超市11处,英国特易购、上海百联奥特莱斯等国际品牌纷纷入驻,总投资14.6亿元的东方城、银发新世界、利客来3个大项目即将完工、开业在即,正在加快形成以空港为核心、辐射周边15分钟的休闲购物圈。建成鑫江希尔顿逸林、福朋喜来登等五星级酒店3个,星级以上酒店达到12家,总投资8.2亿元的华强邮轮酒店、三利酒店等4个星级酒店等正在加快建设,明年即可开门纳客。
金融保险业汇聚一线。金融安全区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吸引了更多的金融项目到城阳兴业。引进3家外资银行区级支行,集聚银行证券机构22家、保险机构18家、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13家,形成以正阳路为轴线的金融保险一条街,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区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5亿元、400亿元。
休闲旅游业协调发展。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化整合,旅游新业态不断催生。建成毛公山、七涧谷等生态旅游景区,童真宫、法海寺、韩家民俗村等历史人文景区,夏庄花木大世界、傅家埠果品观光园等农业体验景区,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投资50亿元的卓越不其古城正在积极推进,形成东部登山健身游、中部休闲购物游、西部休闲娱乐体验游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占地1200亩的青岛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二期正式开园,成为岛城最大的集观光 、体验、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农业公园。投资50亿元、全国最大的中国版“迪斯尼”—华强方特梦幻王国开园后,立刻成为岛城旅游新热点,预计年吸引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现代商住业亮点纷呈。众多房产名企云集,城市建设品质全方位提升。建成投资20亿元的万科魅力之城、投资36亿元的卓越蔚蓝群岛等一批精品楼盘,启动占地15平方公里、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白沙湾综合开发,投资180亿元的龙湖、150亿元的星河湾等大型城市综合体正在加快推进,形成东部以崂山西麓生态商住、中部以现代商住、西部以滨海休闲商住为特色的商住发展格局,全区房地产销售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市首位。投资100亿元、致力于打造“城市智谷”的天安数码城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该项目将建成以高科技产业集群为主体、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城市产业综合体,全面引领城市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总部楼宇经济中心集聚。总部经济应运而生,投资热度持续升温。总投资186亿的青岛总部基地、青啤CBD、青特城市广场、空港国际总部中心、青岛商务科技园等一批总部大项目签约落户,银盛泰、海都国际等11个楼宇项目建成营业,形成以空港核心区、正阳中路为重点的总部楼宇集聚发展格局。投资110亿元的青岛总部基地建成后可容纳2000多家企业总部入驻,年实现税收40亿元以上,将成为辐射华东地区最大的独体独栋总部楼群。
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崛起。龙头项目集中入驻,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投资50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48亿元的青岛文化创意总部基地、35亿元的台湾宏广动漫全球总部基地、18.7亿元的中视动画城等四个大项目启动建设,全部投产后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可达145亿元,正在加快打造“创意之都、动漫之城”。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明年全部建成后,将聚集动漫创意人才5000多人,年产文化产业产品5万分钟,成为世界一流的文化科技产业“航母”。台湾宏广动漫全球总部基地建成后,将吸引200余家知名动漫公司入驻,成为亚洲最大的动漫影视作品制作和出口发行基地。
青岛现代农业示范园
抓住关键寻突破 多措并举促发展
近年来,城阳现代服务业呈现繁荣发展之势,项目多、质量好。究其原因,在于看准了服务业大发展的总趋势,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形成了发展的大气候。
科学规划促产业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重在规划,贵在引导。城阳区坚持以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城区标准谋规划,与“一港九区两带”的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与7大特色工业园区的制造业布局相衔接,与24个特色小镇的城市建设布局相配套,规划建设8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招商引资,促进了项目集中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2010年以来,8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4 亿元,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过亿元服务业大项目91个。
政策扶持助发展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才能促进大发展、大繁荣。城阳区坚持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向服务业倾斜、向重点服务行业倾斜,制定服务业大项目配套建设费用减免、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建立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配套和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奖励补贴,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全区服务业投资连续多年占规模以上投资的60%以上。
考核激励聚工作合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是关键。城阳区坚持因势利导,出台《服务业定向招商实施意见》,制定单位、个人、社会中介组织招商奖惩政策,健全综合工作考核、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干部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激发了全社会抓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今年10月底,将再举行一次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拟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382亿元,其中服务业大项目12个,总投资278亿元,为下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项目为本促管理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落实到项目上,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转方式调结构的总引擎。城阳区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建立项目推进竖向责任制,将重点项目全部纳入OA全过程控制政务管理平台细化量化目标进度,责任落实到人,时间节点到周,工作要求到每项手续办理,全程监控、每周调度,促进了项目持续引进、持续落地、持续投产。目前全区15大类1000项重点项目全部纳入OA平台管理,提高了调度效率,保障了推进速度和建设质量。
乘服务业快上之势 开创更加广阔的前景
城阳发展现代服务业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当前,青岛大区域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为城阳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胶州湾大桥的正式开通、七区统筹步伐的加快,为城阳区服务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抢占青岛北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城阳区正在以全新的视野、全局的高度谋篇布局。着眼未来,城阳将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方式创新、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打造华东地区企业总部中心、国家级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东北亚航空物流中心和全省文化创意旅游新目的地。三年内,将培育形成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十二五”末,将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以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