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利润”下何以突围?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11-05-20 08:12:00
费三元
109届广交会上,海尔新产品受到采购者青睐
2015年,信息技术将很好地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四大环节,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我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将取得显著成果。届时,“刀片利润”也将成为“过去”
与国内其他沿海城市一样,在市场竞争加剧、制造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加速等多重因素深刻影响下,青岛制造业的高利润率时代早已成为美好追忆。
上世纪80、90年代,我市家电制造睥睨群雄,整个行业利润率高达30%,如今却不到3%,利润率“像刀片一样薄”。其他行业,纺织、电子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的利润率,目前分别仅为5%、3%、7%、5%左右;汽车行业的利润率由10年前的30%,下降到现在的10%左右;同样曾是暴利行业的钢铁业,利润率已经降到3%以下。
而我市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首季全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7%。成本压力巨大的青岛制造业,很难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提升盈利水平。
面对“刀片利润”,青岛制造业出路何在?市经信委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进一步强化“创造高附加值”的能力,是青岛制造的唯一出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尽快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蜕变。“只有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才能推动我市制造业迈向高端,全面提高盈利能力。”
两化融合促升级
由于认识到信息化的巨大作用,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推动两化融合,而我市正抓住机遇,谋求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提升。
近日,工信部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该意见提出,通过两化融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创新发展即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绿色发展即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智能发展即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
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作为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近年推动一批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智能发展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并获得明显效果,对我市制造业升级产生了很强的示范作用。
龙头企业率先破题
我市的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橡胶轮胎工业的信息化改造,在国内轮胎业受困于原料成本高昂、低价竞争严重的背景下,软控股份通过创新发展,目前已是全球轮胎信息化装备制造业中产品链最完整、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企业之一,能够提供轮胎生产全线80%以上的生产装备和信息化系统。
青啤公司通过建立生产运营系统中的包装运行、环保及动力运行信息平台,实现了绿色发展,单位啤酒耗水、电、煤一年内分别下降15.65%、9.77%和11.4%,节能量达3万吨,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在“刀片利润”的倒逼机制作用下,海尔在信息化之路上走得更远,主动围绕智能发展展开尝试。2009年,海尔在业内率先提出把云计算技术运用于数字家庭的各项多媒体服务,在相关技术领域抢先占据制高点,提升了该集团在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据记者了解,我市目前正在传统制造领域,大力推广两化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例如在家电电子领域,我市在35家工厂推广海尔基于零库存的模块化设计生产模式;在纺织服装领域,推广基于MTM电子商务、服装CAD等系统有效集成的大规模量身定制生产模式;在食品饮料行业,青啤、饮料、长生等企业正推广应用集中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集中采购与销售。
“我市制造业近年通过两化融合,淘汰大量落后生产力,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产品研发水平快速上升,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正在有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锁定“7+5”改造提升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围绕“7+5”产业(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七大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五大新兴产业),在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深化两化融合,力争使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普及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
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被我市放在突出位置。据了解,我市今后将依托完备的后台支撑信息库、数据库,把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汇入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开展中小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信息技术普及等活动,促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深入发展。
“到2015年,信息技术将很好地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四大环节,使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我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将取得显著成果。”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
届时,“刀片利润”也将成为“过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