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蓝色”借“桥隧”发力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1-03-25 16:29:00
费三元
海底隧道全面进入沥青铺设阶段
沥青生产严把质量关
大众网青岛3月25日讯 3月24日,记者随承担沥青供应任务的青岛市公路材料处技术人员进入海底隧道,200米长的沥青试验段已铺设成功,海底隧道即将进入大规模的沥青铺设阶段。
“量身打造”海底隧道沥青
为保证胶州湾海底隧道实现全线通车,沥青铺设成当前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3月24日中午,记者随材料处技术人员沿海底隧道黄岛端入口行驶5公里来到沥青试验段,200米长的试验段沥青铺设的均匀而平整。“隧道对沥青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用的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都有着更高的标准。”技术人员介绍说,隧道沥青铺设具有特殊性,其空间、通风条件都有局限性,摊铺一般沥青混合料时会排放出大量烟气,污染环境,并且危害健康,所以沥青新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此次供应的沥青专为海底隧道“量身打造”,生产时软化点要求高,多次进行试验,及时调整配方;在拌合过程中还采用了沥青温拌技术,降低了铺设温度,减少了污染,保证了摊铺的质量。改性沥青生产的阻燃技术也将会应用到隧道施工中。“试验段完成,马上就要展开大规模的沥青铺设。”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材料处正加紧生产,从今晚到明天凌晨要向工地运送SBS改性沥青400多吨。
沥青运输车在装运沥青
改性沥青生产要经10多道程序
“温度好”、“运行正常”各种口令萦绕在耳畔。24日下午,记者在材料处改性沥青生产现场看到,整个生产过程要经过加温、配料、研磨、孕育等10多道程序。在操作间,工作人员正紧盯着生产终端的电脑显示屏,控制好流量、温度,认真记录下每一组参数和各项指标。为保证400吨SBS改性沥青按时供应,一线职工冒着高温和刺鼻的化学气味,要连续生产20多个小时,估计到次日凌晨3点左右结束,并连夜将沥青运送到工地。针对隧道所用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比其它工程的指标要求高,该处精心制定了多套生产方案和安全应急措施,化验人员多次进行配方试验,保证了产品质量。此外,该处还担负着海湾大桥连接线工程的材料保障,他们及时了解工期和沥青需求计划,加紧做好该连接线工程材料的配方试验,确保沥青新技术的成功应用。
高端沥青借“桥隧”发力
针对所担负“桥隧”工程的材料供应,去年以来该处多次组织人员赴北京、成都等地学习培训沥青新技术,并加大投入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将温拌沥青、阻燃沥青、国产改性沥青等6-7项沥青技术作为研究项目,充分发挥青岛沥青行业的龙头作用,积极地服务于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以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引擎”,抢占高端沥青市场,具备生产SBS改性沥青、SBR改性乳化沥青、高硬质复合改性沥青等多种高端沥青的能力,并以质量和服务优势进军青岛以外地区高端沥青市场,为迎国检、路域治理等重大工程保障沥青12万吨,同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为双高公路、海底隧道连接线等工程供应沥青5200余吨,并被青岛市城投集团指定为环湾大道唯一的沥青供应商,为环湾大道工程供应改性沥青6700吨。今年该处将为7.8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供应3600吨改性沥青,还将为海湾大桥连接线工程供应重交通道路沥青和改性沥青6000余吨。“桥隧”建设中沥青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打响了青岛公路的高端沥青品牌,推动了青岛公路建设材料科技创新力度,以此更好地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谭景春、王萌、高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