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高校跑马圈地 大学生信用卡却“绑架”了家长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2009-07-25 12:40:00
费三元

[编者按]曾几何时,大学校园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信用卡发行的必争之地。然而,随着收入预期的下滑,经济周期的紧缩,银行在高校“跑马圈地”的风险凸显出来。大学生从银行追捧的“香饽饽”变成了银行闻之色变的高风险人群,银监会日前下发文件,强调了对学生发放信用卡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了停办(或限制办理)大学生信用卡的行列。
这是个信贷陷阱,首先是以低门槛诱捕缺乏自制力的年轻学生,然后以他们的人生前途要挟家长,其终极目标猎物是家长。
银监会上周对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念起紧箍咒,禁止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强调给成年学生发卡要经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目前多家银行开始叫停此项业务。
每年开学期间,各大银行都会进驻高校向新生推广信用卡,甚至在录取通知书上就夹带信用卡申请表。而手续更是简单,学生只需凭借身份证和学生证复印件即可办卡,无需任何个人或家庭经济能力的证明。过低的办卡门槛导致高校学生中信用卡泛滥。
为何银行如此热衷向学生发信用卡?银行宣传的是,向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以及培养未来客户,但事实并非如此,银行并不喜欢向大四学生办卡,却把目标对准新入学的大一学生,表明它们看中的绝不是什么未来客户。那么,大学生既无工作亦无稳定收入,银行大胆向他们授信出于何种考虑?
大学生一旦透支信用卡无力还款,多半都会向父母求助,让他们来买单。实在还不上的,银行有非常完善的催款系统,最强力的手段是给学生父母打电话,声称若不愿意帮忙还款会到法院起诉学生。所以,父母必须替透支的孩子还款,否则面对的代价是孩子的信用污点以及法律诉讼。
可见,这是个信贷陷阱,首先是以低门槛诱捕缺乏自制力的年轻学生,然后以他们的人生前途要挟家长,其终极目标猎物是家长。银行看中的既不是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亦不是他们的未来,它们剑指的是家长的钱包。银监会这次对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收紧,许多大学生可能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没有信用卡确实“不方便”;而家长却狂呼“太应该了”,孩子办信用卡时他们一无所知,可催款时却又不得不还。两种态度的迥异,恰恰表明了银行看中的是谁的钱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