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社会

异物进气管1天接诊7个娃 专家:救助不当有风险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徐军   2016-05-19 15:16:00

关键词: 异物;接诊;进气管;田田

  花生、瓜子、纽扣电池……婴幼儿总喜欢抓起身边的东西往嘴里塞,情绪不稳定时吃饭也不老实,于是异物被误吞入气管的现象时常发生。5月18日,记者从市妇儿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仅5月17日,医院就给7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做了异物探取手术,创造了最高纪录。

  小病号还是熟面孔

  5月17日上午,李女士抱着一岁7个月的儿子田田(化名)急匆匆来到市妇儿医院急诊科。原来田田在家咳嗽不止,喘气还带有痉挛,猜测是爆米花进到了气管里。该科住院总医师张莉看到田田后,发现他有点面熟。仔细回想了一下,田田在两个月前,就因花生米误吞到气管中就诊过一次。

  “和上次一样,小患儿一边吃东西,一边和哥哥玩耍,结果两个孩子玩高兴了笑起来,口中的爆米花没有进入食管,而是顺着大笑时打开的会厌结构进入气管之中。”随后,张莉利用支气管镜,不到十分钟将爆米花取出。

  李女士“家有两宝”,平时又要工作又要忙家务,经常让哥哥带着弟弟一起玩。此前,田田将花生米误吞入气管后,李女士尽量不给孩子吃干果类食品,没想到这次爆米花又把孩子折磨了一场。

  吸入的异物五花八门

  令张莉没想到的是,除田田外,5月17日又陆续接诊6个将异物吞入气管中的孩子。这还不算完,17日晚至18日凌晨,张莉又接诊3个将樱桃核塞入鼻中的患儿。

  5月17日接诊的7个孩子中,每个人误入气管的异物各不相同。除田田外,另外6个孩子误吞的东西包括鸡骨头、虾后腿、蒜瓣、花生、栗子等。“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10个月,最大的仅有1岁7个月。”张莉说,这6个孩子的情况都特别典型,从年龄上看,8个月到两岁孩子的牙齿在生长期间,是最容易将食物误吞入气管的年龄段。从原因上看,这几个孩子在吃东西时都出现大哭或大笑的情况。好在经过支气管镜手术,异物都被顺利取出。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底到年末,市妇儿医院耳鼻喉科接诊了30多名类似患儿,今年前5个月里也接诊到数十名。 

  救助不当有风险

  张莉介绍,在幼儿误吸入异物的事件中,冬天常见的多是花生、瓜子、核桃等干果类食物,春夏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误吞樱桃核、西瓜子等水果核的情况较多,此外还包括纽扣电池等小物品。

  对此最好的预防方法包括,经常叮嘱宝宝不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也不要将小东西放在身边;先检查玩具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再给宝宝玩;尽量将食物切小切碎,再让孩子食用;宝宝进食时应避免嬉笑、讲话、打闹或行走、跑步。

  孩子一旦将食物误吞又该怎么办呢?张莉介绍,最好的方法,是家长尽快将孩子送到医院,不要凭着经验盲目取出。网上流传,孩子误吞异物后,家长可以站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将异物用肺中的气体冲出,这样的救治方法运用不当也是有风险的,异物误吞入气管时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想通过挤压腹部将异物冲出来,可能因为气力不足,异物从气管中冲到声门处卡住。而声门是呼吸道中最狭窄的部分,一旦被堵塞,孩子很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窒息。

  令记者意外的是,5月18日采访刚刚完成,张莉又走进手术室,为一个油饼误入气管的幼儿做异物探取手术。  本报记者 徐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王世瑞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