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建文化旅游生态区 平度千年“故城”展新姿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2-03-23 15:59:00
费三元
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姜正轩和问文化部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为仁兆汉文化研究基地揭牌
研讨会由平度市委宣传部长姜乃鹏主持。
青岛仁兆文化旅游生态区项目签约
大众网青岛3月23日讯 位于平度境内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即墨故城”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3月22日—23日,由文化部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和平度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仁兆镇、古岘镇承办的中国胶东汉文化学术研讨会暨青岛仁兆文化旅游生态区项目签约仪式在平度市政府招待所隆重举行,与会领导、专家为“中国(仁兆)汉文化研究基地”揭牌。
据悉,“即墨故城”与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相邻。平度市仁兆镇党委书记柴生华介绍说,日前,青岛市大沽河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平度段已破土动工,流经该镇的24公里大沽河段3至5年后将建成“洪畅、堤固、景美、水清、岸绿”的生态景点。借大沽河综合治理开发之际,研讨和挖掘胶东汉文化神韵,并与开发商进行文化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就是要打造仁兆镇的文化旅游景点,造福一方百姓。研讨会上,仁兆镇与天同宏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的文化旅游生态项目,计划投资60个亿,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对千年“故城”进行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借千年故城的神韵,规划设计“一带四区”:即大沽河生态旅游带、故城遗址保护区、历史文化演绎区、创意农业示范区、故城文化体验区,这座千年汉文化“故城”将展现新的雄姿风韵。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一大批重量级的汉文化学术研究专家,他们对位于平度境内的“即墨故城”汉文化进行了实地观摩,对平度汉文化脉络、汉文化精髓、胶东汉文化和发展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等进行了科学论证和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位于平度境内的“即墨故城”,是我国存留至今罕见的东周故城,曾为胶东半岛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其进行研讨和挖掘,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同时,借文化学术研讨之力,挖掘胶东汉文化的底蕴,打造文化旅游亮点,对“千年故城”进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对于全面加快平度实现“山东半岛加工制造业中心城市、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和胶东特色文化名城”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平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处,省、青岛市、平度三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即墨故城”始建于公元前567年,因靠近墨河而命名为即墨城。西汉时期,胶东国康王刘寄建都于此,经济文化十分繁荣。历史上有名的“田单大摆火牛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即墨故城是胶东名城,历史上不少朝代王、候的陪都和封地,前后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此,一共有360余座春秋时期到汉代的墓葬,被称为六曲山古墓。即墨故城分外城及内城。外城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尚遗存城墙千余米,城基宽约40余米,高约5米,全为夯土板筑,其外城遗址主要集中在平度古砚镇辖区内,而内城有金銮殿、点将台、东西仓、贮货湾、养鱼池、梳妆楼等遗迹,内城遗址几乎全部聚集于平度仁兆镇辖区内。“即墨故城”的历史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孙京信 王俊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