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会风新期盼:在广泛交流中走向交融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13-02-26 13:11:00
在广泛交流中走向交融(人民观点)
——两会会风新期盼之四
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一定会产生美丽的火花。悦耳的要听,刺耳的也要听,更要容。希望随着广泛交流而来的,是交融
中国的两会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决策会议。代表委员合起来就有5000多人。不过,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数量,而是这5000多人的结构和水平。56个民族都有人参加,不同宗教人士一起步入人民大会堂。有位居高层的,也有基层一线的;有满头华发的,也有年富力强的。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都有。仅仅“学”这一行,有文有理还有艺术。不夸张地说,两会是最大的人才库,最大的智力库。
如此广泛的代表性,正是实现大跨度水平交流、多层次垂直互动的良机,更能成为不同利益表达的平台。也因此,期望代表委员能在两会中广泛交流,实现知识互补、思维共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求出“解”来,找到正确途径。
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一定会产生美丽的火花。不过,也应看到,交流中难免出现湍流,碰撞中也会产生争执。负有领导之责、决策之责的领导干部,不论是正式出席者还是列席人员,也不管是在任的还是刚退的,都应虚心听取讨论中的多元意见。悦耳的要听,刺耳的也要听,更要容。习近平同志春节前与党外人士座谈时,强调“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也应在两会中有很好体现。虚怀要若“谷”,不可若“杯”。茶杯、酒杯、咖啡杯都太小。要像云南横断山脉中的深谷那样,既容得了上面的风云,也容得了下边的急流。
对代表委员来讲,希望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讨论分歧。一方面看到,充分交流是认识提升的千斤顶。是地下两大板块的碰撞,才顶出了喜马拉雅山。交流充分也是决策完善的沃土,中国也好,国外也罢,许多重要法规、决策,无不是在充分甚至激烈的交流讨论中诞生的。当然,也要讲求讨论的实效,把握好交流的分寸。分寸是一门高超的政治艺术,也是参政议政的一种能力,要力求达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说本部门、本行业问题重要,是责任心强的表现,也是议政之必须,但是不能坐井观天,五个指头有长短,“巨轮”还有10万吨级、50万吨级之分,要能够在更大视野中实事求是。谈自己的建言议政如何正确,是自信的表现,是参政者必备的气质,可是,自信离不开“信他”,学会尊重别人,也是代表、委员的厚德和素养。
今年两会要通过决议、选举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所有的议程都必须找寻到“最大公约数”。当然,即便形成了“最大公约数”,在总体得益的前提下,也必然出现有的得益多、有的得益少,有的早受益、有的迟受益的现象。这就要有顾大局、识大体的意识。希望随着充分交流而来的,是交融。交流中的“多”,最终是为了决议中的“一”。“一”仰仗交流中的“多”,才是大写的“一”,粗壮的“一”。
稳中求进,进中求稳,盼望两会成为“稳”的压舱石,“进”的加速器。(邓伟志)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