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年民生路:国人生活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品质
来源:半月谈 作者: 2012-11-08 14:45:00
费三元
十年民生路,幸福大不同
衣食住行用,样样关乎民生。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十年间这一数字上涨了近2倍,2011年达到了21810元。住楼房、开汽车、穿品牌、上网购物、吃营养餐、全球旅游……
如今的生活内容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已经远远超出了昔日的梦想。国人对生活的要求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品质,不断跨越。幸福敲开百姓门,一点一滴渗透到亿万人的心田里。
饭桌上的革命:从吃饱到养生
“俺们农村吃上白面了,城里人要吃粗粮了;俺们农村吃上肉了,城里人要吃菜了……”这则略带调侃口吻的段子,反映出现在农村人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折射出近几年城乡居民饭桌上的革命。
家住四川宜宾市春风村58岁的村民朱永芬亲历了这一变化。今年10月16日中午,朱永芬的小院里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祖孙三代一家五口围坐一起,桌上摆放着热气腾腾的自制豆花、野生木耳炒鸡蛋、青椒土鸡、清炒莴笋、玉米面窝窝……
身为女当家,朱永芬围着灶台操劳了一辈子。从小经历过缺吃少穿的饥荒年代,朱永芬一直认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对于持家也格外勤俭。令朱永芬感慨不已的是,党的十六大之后这十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粮税”说免就免了,种粮还有补贴,农民看病可以报销,村里修通了公路,村两委发动群众种果树、搞起了生态农家旅游……
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朱永芬家像村里许多家庭一样,由过去“种粮卖粮”的农业养家发展成“种果树搞农家乐”。“去年光搞农家乐卖饭就挣了10多万元,这是净利润。”朱永芬坐在新建的二层小楼前,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朱家的厨房也在不断适应游客们挑剔的口味,追赶着人们不断更新的饮食观念。煤气灶、电冰箱、电饭煲等新式厨具不断武装着新厨房;绿色菜肴、高纤维杂粮已成为朱家款待客人的主食,健康饮食观念在餐桌上得以体现。
从吃饱吃好,到科学膳食吃出健康养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不断创造着新的饮食文化。十年间,朱家一方小小餐桌上的饮食变化,反映了中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见证了我国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不断迈进的时代变迁。
保障性住房:圆了百姓安居梦
近年来,我国保障房建设大规模推进,2011年已经实现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51岁的成都低保户王耀平曾把“住房梦”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正在读大学的孩子将来找个好工作,让全家人住上新房子。
过去,一家三口挤在3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里,靠打零工赚钱生活。2010年2月,经过审批,王耀平购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房子虽然不大,但有独立的卧室、厨房、卫生间,水电气设施配套齐全,和之前低矮破旧的出租房有天壤之别。
“十一五”期间,全国有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像王老汉一样圆了安居梦。虽然相对于广大城乡居民的需求而言,保障性住房的辐射范围还远远不够,但在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下,住房供求矛盾正在缓解,我国也正向“住有所居”的目标大步迈进。
便捷的交通:缩短时空的距离
“交通上天入地,出门地铁飞机”是现代便捷出行的一个写照。党的十六大之后的十年,中国交通发展日新月异,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覆盖城乡村际。
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02年的7万公里增加到10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由2.51万公里增加到8.49万公里,仅次于总里程8.5万公里的美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全国97.17%的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飞速发展,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十年时间,中国从自行车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2011年底,我国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7748万辆,跨入“汽车时代”。80后的江苏扬州人黄丽就是“有车族”中的一员。
回想起十年前,那时正在读高中的她拥有一辆粉红色的“捷安特”自行车,这在同龄人中是颇为骄傲的。“谁能想到,几年前扬州大街上跑的私家车还寥寥无几,有的也多是两厢夏利,现在一户家庭有两辆私家车的情况也不少见。”黄丽感叹道。
现代交通的发展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人们活动半径在不断拓展、延伸的同时,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27岁的张明泉在北京一家私企工作,每天下班后坐高铁回天津跟家人一起居住。虽然奔波于两个城市,但是由于快捷的交通,他每天都能享受到家的温暖与惬意。
娱乐与休闲:中国人生活新方式
今年“十一”长假,47岁的赵艳萍和丈夫参加了旅行社的新加坡、马来西亚6日游,这已是赵艳萍夫妇第3次出境旅游了。在国企职工赵艳萍印象中,最近十多年来,夫妻俩休假放松的时间多了起来。现在,在赵艳萍家每年的家庭开销账单中,都有一笔旅游费用。赵大姐乐呵呵地说:“趁着现在还不算老,多出去转转看看,也算没白活。”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这意味着居民消费已从物质需求的生存型消费向追求生活品质的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与此同时,休息时间的增多也成为中国迈向“休闲大国”的必要条件。据统计,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已达到110多天,这意味着城市居民一年中可以有1/3的时间去休闲。
一组数据证明了中国大众旅游、休闲时代正在到来: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增加到26.4亿人次,是2002年的3倍;国内旅游总收入1.93万亿元,是2002年的近5倍;出境旅游人数7025万人次,是2002年的4倍多。10年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
娱乐与休闲走进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迈入休闲经济“井喷式”发展的门槛。旅游、体育、文化等诸多相关休闲产业日益壮大,逐渐成为拉动中国新阶段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和母亲选择节假日旅游、度假不同的是,赵艳萍的女儿已把休闲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如今,每周到瑜伽馆健身,每个月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闲暇时到茶馆边喝茶边看书,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11期,记者 吴晓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