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5个月6次质量事故引众怒 光明如何“重见光明”?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2-10-30 15:50: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事件回顾】

  10月19日,有消费者发微博投诉,购买的1.5L桶装光明纯鲜牛奶出现蓝色的固体颗粒物。光明乳业回应称是加工时摩擦出的塑料瓶盖颗粒。至于产品是否召回、颗粒物的最终鉴定结果以及是否对人体有害等,则只字未提。

  此前,光明乳业曾于9月28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道歉信,称“要正视问题,勇于改进”,要成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建立问责制、一票否决制、长效监控机制、强化全员责任意识等六项整改措施。没想到,一月不到,道歉和整改仍不能阻止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

  半年六上“黑榜”

  从今年6月至今,光明乳业问题频发,5个月接连曝出6次产品质量问题。

  今年6月15日,安徽颍上县两所小学部分学生在食用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

  6月27日下午,有市民发微博称,用光明优倍牛奶调出的紫薯呈现出蓝色。据悉,光明优倍奶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碱水,该批次“问题牛奶”流入市场。当天,光明乳业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已在第一时间将渗入清洗用食品级碱水的优倍牛奶产品召回。

  7月初,广州市工商局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光明乳业旗下光明奶油以及50%减脂芝士片两产品因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而遭曝光。

  9月8日,光明小口瓶鲜奶口感出现酸败情况,经初步分析,光明乳业确实存在酸败现象,而且异味严重,从而造成“酸败门”事件。光明乳业随后在官网向消费者致歉。

  9月17日,北京市民范先生购买光明牌“小小光明宝宝奶酪(宝宝杯)”,发现配料中含有卫生部规定禁放的乳矿物盐。随后,光明乳业发布声明表示,宝宝杯没有安全问题,并在全国下架该款食品。

  10月19日,有消费者发微博投诉,购买的1.5L桶装光明纯鲜牛奶出现蓝色的固体颗粒物。光明乳业回应称为加工时摩擦出的塑料瓶盖颗粒,目前已调整完毕。(据新华网)

  【媒体评论】

  砸了自家招牌伤了消费者的心

  东方网:"光明乳业",可别自砸了品牌

  须知,打造一个经久不衰的品牌,树起消费者信得过的口碑,是需花费多少艰辛努力,由市场的认可、信誉的积淀,一刻也不可马虎、松懈。而要毁了品牌,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自作自受之外,恐怕没有外力可以得逞。“光明”陷入“质量门”难以自拔,无论什么解释,都不能掩饰其在管理上的塞责、失位和缺陷。

  东方网:光明乳业,你拿什么让消费者放心?

  我们不得不怀疑光明乳业在严重事故后的行政追问和问责。光明乳业承诺,建立对主要负责人的问责制,实行年度考核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如今,在5个月内6次被曝质量问题,我们不仅没有看到“否决”主要领导当月的工资或奖金,更没有看到“否决”主要领导的职位。不仅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光明乳业的高管薪酬还在逐步增长,如此问责,不出质量问题也很难。

  光明网:光明乳业不“光明”,质量问题寒人心

  作为一个有着50多年发展历程的龙头乳业企业为何在短短5个月内,连续曝出6次质量问题,虽然光明乳业就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产品质量事件向全国消费者进行了道歉。但道歉似乎仍不能阻止其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这不得不让消费者质疑:光明乳业质量问题何时休?

吴立州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