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舆情监控播报

嘲笑韩国暖炕申遗不会让我们更清醒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14-03-18 14:58:00

关键词: 申遗 炕 旧唐书 土炕 日知录

  原标题:嘲笑韩国暖炕申遗不会让我们更清醒

  韩联社16日报道称,韩国国土海洋部当天表示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韩国人在申遗这件事儿上,的确挺有“直男精神”的。端午节申遗,泡菜申遗,中医申遗……而今又轮到了暖炕申遗,颇有“天下名物,皆入我毂中”的况味。不出意外地,暖炕申遗这条新闻,也再次遭到一些人的无情嘲讽,或鄙视,或戏谑,处处透出一股不屑与满不在乎的语气。

  这些人的傲气,或来自于两种心态。一是,“炕”是中国发明的东西,你们韩国人抢来申遗,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二是,“炕”在寻常百姓家只是一个御寒工具,哪来什么申遗价值?拿来申遗,搞笑了吧。

  诚然,文明古国的底蕴,的确赋予炎黄子孙充分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我们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诸子百家、诗书礼乐,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所有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器物与文化,都是我们的原创,起码,在未有文献与考古证实之前,对某种文化与器物要慎下断语,勿急于揽入怀中。这不是自信,而是自妄。

  就比如“炕”这种御寒工具,虽然早已为北方家庭普遍使用,但到底是不是中国人首创,仍值得考究。清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但顾氏又指出“古书不载”。也就是说,在顾之前,没有文献提及中国有“炕”这种物什。倒是《旧唐书·东夷高丽传》曾提到,“冬月皆作长坑,下燃煴火以取暖”。东夷高丽,明显指的是朝鲜半岛,自然包括韩国。既然清以前没有关于“炕”的专门记载,而《旧唐书》又指明,在与唐同时期的高丽出现过与“炕”相近的“坑”,为什么韩国人就不能说炕是他们的文化遗产呢?何况,韩国想要申遗的是“暖气炕”,并非传统中国的“土炕”,本不是一件物品,更无所谓“偷窃”了。

  再来说说“炕”有没有申遗价值。从文化意义上讲,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炕”作为一种御寒工具能够存留下来,本身就体现出传统文明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炕”的演变与发展,也记录着人类日常生活的变迁,对窥探民众生活变迁史提供了一个视角。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通过对“暖炕”的申遗,也可树立品牌,打响名气,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正如韩国国土海洋部相关人士所言,“如果暖炕技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地热采暖的独创性和优越性将广为人知,这对相关产业的扩大出口和未来发展大有好处。”

  嘲笑韩国暖炕申遗不会让我们更清醒。我们有太多的文化遗产,但同时又缺少足够的敏感。而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就在于,你可以在那些古厝的祭祀节日、深宅大院、墓地教堂里读出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它既包含着风俗史,也渗透着政治史。而这种历千年而不变的历史质感,正在我们漫不经心的敷衍中,颓唐地流落于江湖,消失于草莽。这才是一个民族最应该心痛的。我们需要的不是嘲讽,而是反思。

  王言虎(山西  学生)

初审编辑:祝新
责任编辑:安玉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