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展洪秋:小葡萄做成大产业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2-05-16 00:21: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福民”葡萄销四方,农民心里乐开怀。

在葡萄大棚里套种菠萝已结果

    大众网青岛5月15日讯(记者 仇丽艳 通讯员 吕文波)莱西农民展洪秋致力于葡萄科技35年,引进繁育国内外优质葡萄品种20余个,发展千余亩大棚葡萄、近两千亩露天葡萄基地和五百余亩优质葡萄苗木基地,将小小的葡萄做成了亿元大产业。他成为当地的“葡萄土专家”,掌握从露天到大棚、从酿酒到鲜食、从有核到无核葡萄的繁育、管理技术,并毫不保留将新技术免费传授他人,带动上千户农民共同致富。
    5月11日,又是莱西市武备镇岘沽村采摘大棚葡萄的日子。棚里棚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棚农忙碌的身影,采摘搬运的、选级装箱的、过磅装车的……人来车往,一派繁忙。“今年市场行情不错,每市斤葡萄20元左右,我已采摘五六趟了。”刚卖完葡萄的村民展树焕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展树焕领记者进入他的大棚,一串串紫里透红葡萄挂满枝头。“估计今年这1.6亩棚的葡萄收入五六万元仍不成问题。”展树焕说,“只从加入了青岛洪秋葡萄专业合作社,有葡萄研究所的专家作指导,葡萄年年丰产丰收又高效。”
    “大棚葡萄‘五一’前后上市,来自青岛、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等地收购葡萄的客商络绎不绝,几乎天天采摘,要持续两个月。”青岛洪秋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展洪秋说,“每年合作社的千余亩大棚产葡萄200万公斤,产值达三四千万元,如果算上露天酿酒、鲜食葡萄和葡萄苗木收入,全年产值过亿元。”
    记者了解到,青岛洪秋葡萄专业合作社是展洪秋一手组建起来的。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周边50余村庄的90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发展1000多亩大棚葡萄、近2000亩露天葡萄基地和500余亩优质葡萄苗木基地。
    今年55岁的展洪秋,年轻时就与葡萄结下不解之缘。初中毕业后回村后,1977年,只有20岁的他承包了村2亩露天酿酒葡萄。“毛头小子”能种好葡萄?在村民的疑惑眼光中,展洪秋凭着辛勤的劳作和精心的管理,当年葡萄亩产2500斤,收入是种粮的十几倍。1985年,展洪秋又引进种植“巨峰”鲜食葡萄,同样获得成功。村民们眼热了心行动了,在展洪秋的带动下,到1989年底,全村发展露天种植白醇、白羽等品种酿酒葡萄和“巨峰”鲜食葡萄近2000亩,绝大部分村民生活逐渐摆脱贫困吃上白面、住上新房。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大棚烤菜在农村推广并成功,这让展洪秋眼前一亮:葡萄进大棚错季节上市,岂不会获得更大效益?他的想法得到同村村民展顺元的支持,二人说干就干,1993年春天,他俩将300棵“巨峰”葡萄移栽进大棚,第二年6月葡萄成熟上市,比大田葡萄提前两个多月,半亩大棚葡萄产量达到了1500公斤,收入2万多元,效益是露地葡萄的10倍。村民们再一次心动,本村连同周围村庄发展大棚“巨峰”葡萄1000多亩,不少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然而,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种植葡萄人数增加,许多问题随之而来:霜冻、洼涝、霜霉病等灾害可能对葡萄种植造成“灭顶”威胁;大棚葡萄“小年”现象影响产量,品种单一、品质上不去,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一家一户单独生产,信息、技术匮乏而参差不齐,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当年葡萄酿酒业尚未兴起,数万斤葡萄烂在地里,有的种植户甚至产生了毁改种其它作物的想法……一系列棘手问题让展洪秋“抑郁”起来:难道多年苦心发展起来的大规模葡萄种植就此夭折?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必须在信息、科技上下功夫,依靠新品种引进和科学管理,推动葡萄种植升级换代,推进葡萄产业发展。”展洪秋痛下决心,要把因霜冻涝灾损失的近百万元的多年积攒再赚回来。他购买了大量的葡萄专业书籍和10余种科技报刊潜心学习钻研;四处寻访有经验的果农学业习经验;数十次到中科院、农科院及大专院校向专家讨教,例如,为防治葡萄霜霉病,提高“摘心”技术,他曾专程到北京农学院登门救教,得到了中国葡萄学会副会长、北京农科院教授曹无疾的悉心指导,应用于生产实践,效果良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探索,展洪秋逐渐形成一整套从露天到大棚、从酿酒到鲜食、从有核到无核葡萄的繁育、管理、精细栽培技术,并及时推广应用,成为一名“葡萄土专家”。同时,他创造了葡萄园立体间套种模式,指导农民每年秋冬葡萄采摘上市后套种1至2茬生菜、绿甘蓝、紫甘蓝等蔬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亩可增加3000元的经济收入。“间作蔬菜收入换回当年生产投资成本有余。”展洪秋说。
    为了更快、更好地把技术传授给农民,2006年,展洪秋组建了青岛洪秋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福民”葡萄品牌,按照高产、高品质、高收入的要求,实行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合理化规划、品牌化销售,向600户合作社成员提供葡萄生产、技术、疫病、营销、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益。例如,他指导大棚户施用芝麻饼、腐熟的鸡粪等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的有机巨峰葡萄,品质上乘口味绝佳,深受客户青睐。每年五六月份,仅北京的4大客商收购数量占到全村鲜食葡萄产量的一半以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无核葡萄成为首选。”展洪秋说。近几年,他在指导农民科技种植的同时,把主要精力转向葡萄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苗木繁育推广上来,专门引进国内外出现的葡萄新品种,先试种,好则推广,不好一颗不留;研究葡萄管理新技术,无偿向客户传授技术,良种良法配套,使果农一年栽葡萄,二年致富。目前,已成功培育出了红芭拉蒂、黑色甜菜等20多个早、中、晚熟鲜食葡萄新优品种和栖霞珠、蛇龙珠等酿酒葡萄名优品种,所繁育苗木销往新疆、内蒙、云南等地,发展基地2000亩。今年3月,展洪秋又成立了青岛福民葡萄研究所,聘请原莱西市科委2名退休专家当技术顾问,组织17名农民技术员专门从事科研推广。
    为培育葡萄大棚增收新的增长点,去年,展洪秋又将南方水果菠萝套种进葡萄大棚,目前菠萝已结果且长势良好。“菠萝生长喜荫,非常适合大棚葡萄套种。”原莱西市科委主任赵庶敬分析认为,“菠萝收入不低于葡萄收入,这种模式的大棚收入能翻番。如能推广开来,这将成为葡萄大棚的又一场‘革命’。”
    展洪秋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争取“有机葡萄”认证。下一步,将改进合作社运作机制,探索“社员入股、年底分红”的模式,在信息网络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种植管理、推广销售等方面都建立较为完整的运作体系,发展合作社成员2000户,大棚葡萄基地3000亩,让更多农户得实惠。同时,计划在葡萄深加工上做文章,开发“有机”葡萄汁、葡萄酒、葡萄醋,拉长葡萄产业链条。“科技创新无止境,葡萄产业更精彩。”展洪秋说。

田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