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本科毕业生就业中遇到过的现象。
但是我们特别读出了一点这几年来一直在逐渐加剧的,然而以前一直没有人专门强调过的事实:文科毕业生就业被逐渐冷却。
当然本报道中所说的:“工科类工作比文科类受宠”也只是相对于文科类毕业生“被冷却”而言的。实际上理工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相当严峻的,只是比文科类稍好一些而已。
另外这里还要特别地说明,以“愿意接受零工资待遇”来“竞聘零工资岗位”,只是应聘者自己的提出来的一种应聘策略,与招聘单位所确定的薪酬水平无关。实际上有些招聘要求比较高的景气较好的企业,也没有比过去降低“薪酬标准”,只是岗位数量要比过去略有减少。
当然,现在确实也有不少用人单位,能够比以往有更充分的余地来实施他们“低酬聘高智”的人才储备计划。 为了找工作,昨日(13日)清晨不到6时,天刚微微亮,许多大学毕业生就提前近3小时排起了长队。
这场由上海外服联合上海西南片区5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名校名企优才”联合招聘会,昨日上午8时30分在东华大学体育馆举行。与以往相比,这次招聘会出现招聘总量有一定程度减少、文科类岗位减少、外企和大型国企用人数量减少等三大现象。
清晨5时50分,华东理工大学的4名上海女生就匆匆赶到东华大学体育馆,开始排队等候上午8时30分开始的招聘会。排在队伍第一个的学生小王说:“早来只为寻找更多的机会。我是上海本地人,如果有合适的,可以去郊区、去外地。”
到上午11时许,体育馆门口的求职队伍仍然很长,一名大学生说,他们已经排了两个半小时的队。一旁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大约每隔10分钟放入300人左右,以控制招聘会场馆内的人员数量。”
当日参加应聘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共有数万人,其中,仅交大、华东理工、华东师大、华东政法、东华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有3万多人。
就业三大现象
1. 外企和大型国企招聘数减少
2009年沪上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万人大关,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据上海外服招聘派遣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此前大学生就业的热门去向,这次招聘会上,不管是外资单位或大型国企的数量,还是用人单位的总数,都比之去年略有减少。
一些大学生也主动放低身段,对薪水没有太高的要求,还有人愿意“零工资”就业。“先有一份工作再说吧,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就可以了。”西北政法学院的学生李连军说。
2. 小企“逢低吸纳”储备人才
不过,现场也有不少企业利用大学生薪酬预期有所降低的机会,“逢低吸纳”优秀毕业生,准备“过冬迎春”。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包括IT、咨询、物流等纷纷加大了招聘力度,许多公司打出旗号:“我们欢迎大学毕业生!”这些企业都收到了数千份简历,比往年增长了几十倍。
3. 工科类工作比文科类受宠
从这次招聘会的需求岗位来看,工科类需求比较多,文科类或外企办事处职员等岗位的招聘需求,较往年有较为明显的减少。
华东政法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已经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发现今年文科生的岗位特别少,她说:“做什么都行,以后再找符合专业的发展机会。”
东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先就业后择业,这样的求职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求职现场
北大学子找工作 胸挂“求职”纸牌
昨日上午,在上海体育馆举办的“中高级人才招聘会”现场,一位自称北大毕业生的求职者在胸前挂着“求职”的大牌子找工作,引起关注。
这场“中高级人才招聘会”要求应聘者必须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或者有特殊才能,但刚开门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挤进来。
“10时许,我看见一个人胸前挂着一块用纸盒做成的大牌子,上面用毛笔字写着‘求职’两个大字,和他同行的有五六个人。”求职者刘先生说,这些人还散发传单、作演讲。
“挂牌”求职的学生在演讲中说,他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已经在广州、江苏等地工作了10年,受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他也失业了。他与五六位境况类似的网友,一边在各地找工作,一边激励那些眼下艰难求职的人们。更多相关文章:大学生求职受新规影响 大学生求职面试技巧探析 大学生求职面试技巧分享 大学生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案例 大学生求职谨防就业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