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4日 星期五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财

辛苦钱担忧越存越少 理财弱势群体渴望被关注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2010-03-18 15:57: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本报讯(见习记者程思思)家住汉口的王女士昨日致电本报理财热线:“公婆最近因拆迁得了20多万的补偿金,老人想交给我们打理,自己的年龄也大了,不懂理财,原来想存定期,又感觉现在东西越来越贵,钱‘越存越少’,不晓得么办才好?”

  记者调查,像王女士这样对存钱“越存越少”有同感的还不少——

  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月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3275.75亿元,其中:定期存款余额达到1946.6亿元,当月增加112.65亿元,比年初增加165.78亿元。

  银行人士算了笔账:目前市民若将1万元存入银行,1年后只可得到225元的定期利息。而今我国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出一年期存款利率0.4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居民辛苦存一年钱赚的利息,实际上成为了负数。有专家分析,即便央行加一次息(惯例为27个基点),1年期储蓄利率也不过2.52%,还是跑不赢CPI。

  定期存款客户可以称得上是银行“铁杆”。“我这也是没有办法,只敢也只会把钱存银行。” 武昌的李红(化名)是一个超市理货员,每月有1000元的工资。“爱人在外地打工,除去吃住等开销,一个月可以寄1000块钱左右回来。”为了女儿的教育,李红每个月要定期存500元的教育储蓄。“小孩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上大学的花费就更大了,没有办法,存点钱不容易。”听人说基金风险小赚得多,李红也希望能弄点“菜钱”。“投了1万,现在还亏着在。”

  “活期储户则不一样,他们主要是把银行当保险箱短期寄存资金,股市一有行情或者有投资机会,这些钱便快速流出。”深发展银行武汉分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描绘了定期储户的面貌——大多缺乏专业理财知识,风险承受能力小,年龄偏大。不少人背负着教育、养老、医疗三座大山的压力,因此对资金的安全性更为看重。

  80岁的杨爹爹告诉记者,每月有将近1200块的退休金。自己有医保卡,婆婆没有工作,办了个社区医疗保险。一家人没有理财的概念,只知道一点一点地把钱攒着,再存进银行,零存整取。“我们哪看得懂股票哦,风险大,亏了受不了。”杨爹爹表示,老人病痛多,医疗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存钱傍身最为保险。

  “他们是理财的弱势群体,应该为社会所关注。”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央行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全国城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回落,储蓄意愿明显加强。其中,43.6%的城镇居民选择将“更多地储蓄存款”。

  汇丰人寿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继续保持亚洲高储蓄地区地位,居民每月45%的收入都被用作储蓄,并且集中于银行存款。即使如此,仍有近七成的中国大陆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储蓄并不足够,增加储蓄仍是未来的计划之一。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医疗费用是最难预计的开支。同时,近六成的居民认为市场欠缺投资工具,难以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于娜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