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新闻

重视精神健康 远离疾病困扰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4-10-08 19:49:00

关键词: 学校恐惧症;青岛;精神卫生中心;李玉焕;心理健康;姜桂兰

  大众网青岛10月8日讯(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齐文博)10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为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公众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在10月10日上午9:30-11:30台东步行街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大型公益义诊活动,10月11日还将在市南区安徽路32号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举办基地活动日(9:00-16:00),为市民提供健康讲座、免费心理测试等活动。欢迎广大市民过来咨询及了解相关的心理卫生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心理知识的普及宣传,心理疾病的发生和种类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据青岛精神卫生中心李玉焕主任介绍,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一直以来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机构就诊人群的1/3,虽然心理咨询的数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咨询治疗的问题变化较大。临床心理科工作的前5年,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常见问题是早恋和网络成瘾,当时,几乎是每一个父母带来咨询的青少年都与这两个问题有关。后期,随着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各种媒体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公众对网络成瘾及青少年早恋的相应心理知识逐渐了解,明白网络成瘾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懂得青少年的早恋大部分是出于青春期异性交往的需求,由以往的严格控制到学会正确引导。所以,在今天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在谈及恋爱经历这一段时,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很自然地告诉医生自己的恋爱史,而且大部分家长都知晓,只是稍加嘱咐,甚至家长也会支持,这的确说明了社会的一种进步!公众对心理知识有了了解,而不仅仅是担心和恐惧。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渐渐退出咨询和治疗,了解网络成瘾背后是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而不仅仅是一种行为问题。

  当然,心理疾病无论如何演变,始终是人们生活中时常要面对的问题。李玉焕主任发现,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逐渐演变成学校恐惧症即厌学,且处在不断上升阶段。20世纪50年代,有一些教育界学者提出拒绝上学的概念,定义那些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不上学行为,其基本背景仍是儿童与母亲的分离焦虑和对学校的恐惧所致。因此,这类拒绝上学与逃学有了本质区别,后者指伴有品行问题和反社会特征的不上学行为,而拒绝上学症则无明显反社会行为。

  学校恐惧症是青少年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焦虑,并出现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它的突出症状就是拒绝上学,可表现为对上学厌倦,以各种理由推诿不去上学,或不能在学校待上一整天,且常伴有明显的焦虑、紧张、不愉快等情绪障碍或/和行为障碍,如特定的恐怖,睡眠障碍,头痛、头晕、腹痛、尿急等躯体化症状,同龄人交往障碍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蛮不讲理、冲动毁物等行为。近年来,由于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学校恐惧症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有报道称学龄儿童中约有5%的发生率。日本2002年度调查小学1/280,中学1/37,而且近年来发生率递增趋势十分显著。我国学者曾对260例儿童情绪障碍进行分析,13.8%的为学校恐惧症,位于儿童情绪障碍的第三位。

  学校恐惧症可发生于所有学龄期,但较好发于5-7岁和10-11岁。国内研究示学校恐惧症可发生在各种智力水平的儿童,低年龄组中女性多见,高年龄组则似乎男性多见,发病率与患儿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无关。具体原因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因素:分离焦虑: 欧美学者倾向认为,儿童拒绝上学与儿童害怕与母亲(父亲罕见)分离有关。母亲初次送孩子上幼儿园或学校时,往往在个人过度保护潜意识作用下,表现出焦虑不安和不放心,这种情绪自然潜移默化地投射到儿童身上,逐渐演化为儿童自身的焦虑与恐惧,最终固化下来。分离时儿童对母亲的态度往往处于两难状态,既不想离开母亲,又怕不上学会受到母亲的责备,长期处于矛盾心态就易发展为焦虑与恐惧,最终表现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类的躯体化症状。

  2.家庭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学校恐惧症的父母对孩子较同龄儿童有更多的溺爱、过高的期望值,而且缺乏温情和足够的情感支持。另外,笔者在平时工作中也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影响,很多父亲忙于外出工作挣钱,希望给孩子创造比较富足的物质生活,但忽视了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和交流。研究显示父亲的教养方式在子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父亲的慈爱及对子女的温暖关怀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父子关系,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有助于女儿的心理健康。这意味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挑战了传统的父亲主外—挣钱养家,母亲主内—管教子女的方式。

  3.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是诱发儿童青少年出现学校恐惧症的主要场所,在学校遭受的生活事件或应激事件是最主要的诱因。如学习困难、考试不及格、遭同学嘲笑或欺侮、与老师发生冲突、遭受体罚、与老师不“合拍”、失去友谊、教师期望过高、校规严厉、教师严厉等。

  4.社会环境因素:经济的高速发展、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儿童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而长期处于情绪紧张状态,一旦受挫,均可作为诱发因素导致学校恐惧症的发生。

  那么针对学校恐惧症的青少年应该如何治疗呢?李玉焕主任提出,目前常需要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学校恐惧症的首选治疗方法,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多年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临床经验显示,不论何种心理治疗模式,与儿童青少年建立融洽的关系至关重要;心理治疗时间不会太久,一般为10次左右;在治疗中家长必须参与其中,至少在心理治疗中期治疗师要约见患儿父母访谈1-2次,这会让治疗取得显著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校内严重事件导致的学校恐惧症,教师不是必须参与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快速成长发育阶段,必要的教育、教授和心理支持是必须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头痛、心烦、压抑、血压血糖升高难易控制、全身疼痛难忍又查不出病来等痛苦所困扰,虽到处就医,也吃了很多药物,但对这些痛苦的缓解并无多大帮助,好不容易几经周折,由他人介绍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记者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姜桂兰主任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焦虑抑郁的病人,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多种因素所致,不认情绪变化是病,只有伴随躯体方面不适时,才以躯体形式疾病或失眠、头疼在综合医院到处就诊,而保守的说,在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消化内科、心内科均有约1/4的病人属于焦虑抑郁病人的躯体反应。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类似的病人,如一女病人,一直感觉心脏不适,反复就医无果,其亲戚有学过心理的,建议她来我院就医,但病人不认为应该来看病,后在心内科放了3个支架后仍无改善,这才同意来我院就诊,来后治疗不久,症状就全部消失,该病人临出院时对我说“我要是早认识你,我就不用放哪几个支架了”

  还有一患者,反复呕吐,曾在青医附院住院两次,都没有查出疾病原因,且呕吐仅仅略有减轻,后来被介绍来我院,经检查后属于心因性呕吐,经过治疗完全康复。另有一些病人,以反复的心慌、憋气、感觉自己就要死了,反复的拨打120急救车拉到医院,检查后,除了心电图有心动过速以外并无特殊异常,后来来到我处,经过治疗很快缓解。

  据可靠资料报道,我国曾于2001-2005年有过对山东,浙江,青海和甘肃四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的月患病率为6%,而91.7%的病人未得到治疗。2003年有关研究报道,焦虑抑郁相关的神经症的患病率高达38.38%,透过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抑郁的共病率非常普遍。躯体疾病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为25%;内科住院患者中有17.4%甚至更多的病人伴有抑郁;帕金森患者中抑郁发生率达为25.5%~70%;卒中后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30%~64%、而有抑郁者较无抑郁者死亡率高3~4倍;心肌梗死者45%伴有抑郁; 此外很多药物也会引起抑郁。

  姜桂兰主任认为,近几年在心理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失眠的患者在逐年增加。在前几年,来心理门诊就诊及心理病房住院的病人很少,病房住院人数最多只有几十个病人住院,而自2008年以来,病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住院人数翻了好几倍,且90%是各种表现形式焦虑抑郁病人。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就诊比例有所减少,而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的就诊比例明显增高,这与医院公众公益宣传活动和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识逐渐提高是分不开的。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在2004年和2007年分别成立临床心理科和心理医院,接诊治愈了数千的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焦虑抑郁的患者包括综合医院无法诊断的的躯体形式表现的病人,如:反复呕吐的,全身疼痛的满地打滚的,心脏不适查不出病因的等。而我们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配备了各种形式的治疗,物理治疗包括:MECT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安思定脑电波治疗等。心理治疗包括如暗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沙盘治疗,音乐治疗,暴露疗法,催眠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治疗及合理情绪疗法等。

  为了更好的保护与帮助更多的焦虑抑郁患者,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特别成立了焦虑抑郁门诊,自今年5月份焦虑抑郁门诊开设以来,日均门诊量达50人次。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王永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