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新闻

改革考试制度 解决优秀医学生不愿从医弊端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何佳颐   2014-03-11 09:40:00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医学生 从医 毕业生质量 医患矛盾

  一边是医生资源紧张,一边是很多人不愿意让子女学医、从医,因为当医生意味着低薪、高强度、高压力。尤其是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医生的执业环境不断恶化,使很多已经具备医生资格的人也不得不远离能够救死扶伤、拯救生命的医生职业。

  有资料显示,中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成为医生,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认为,导致目前我国医学行业人才问题日益突出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医学院校生源质量堪忧。即使在我国顶尖的医学院,也逐渐难以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报考,在一些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常常收到被调剂的学生,而普通医学院校的进入门槛则更低,这与其他国家医学院录取时的激烈竞争形成对比。此外,我国开设医学教育的学校众多,招生规模巨大,素质参差不齐,既不能保证学生的高起点,也不能保证医学教育的高质量。

  医学教育缺乏标准化模式。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存在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医学研究生教育又有科研型和临床型,毕业以后又需要参加年数各异的住院医生培训,模式复杂而混乱。究竟怎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合格的医生?怎样的医学毕业生才能进入医学行业?缺乏统一的入口和出口。

  医学人才流失严重。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培养一名医生都需要付出极大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据调查我国医学毕业生中仅有六分之一最后选择从事医学工作,而已经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也有很多转行,这对于医疗资源本就稀少的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

  那么,如何促进优秀人才进入医学行业,建立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对此,肖苒提出3条建议:

  一、改革招生考试,提高生源质量

  医学院不应再通过高考录取学生,而应单独设立医学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招生面向全社会,包括应届和往届高中生毕业生、各种专业的大学生、社会其他行业有志于医学事业的人士。主要考核基本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包括笔试和面试。面试由专家团队进行,主要考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对医学的了解和热爱程度,报考医学院的动机等。并避免盲目扩招。

  医学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在我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参照目前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等。专门的入学考试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进入医学院的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忱,也能保证医学院招收到符合医学教育要求的学生,并且能使有志于医学的社会人士有途径开始他们的医学梦,学生背景的多元化也有利于医学事业未来的发展。

  二、规范培养模式,打造精英教育

  对全国医学教育进行梳理和整顿,参考“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设定“全国医学教育最低标准”,重新审核医学院校招生资质,保证全国医学院校基本统一的教育水准,逐步完善教育评估制度。并对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标准化改革,包括:

  统一学制和调整课程体系。各种学制并存的局面不利于医学教育的管理和提升,应当统一学制,明确基本的医学教育年度培养计划;同时,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吸纳各种新概念、新知识、新技能,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化。

  确立考核标准。对医学院毕业生的考核要求应当规范,全国应设立医学高等教育的最低出口,保证毕业生质量,并以此评价各个医学院校教育水平。

  明确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关系。国家卫计委已发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有效地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应对目前医学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此外,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临床型”研究生教育与规范化培训重叠,建议取消“临床型”研究生。

  三、提高医生待遇,增强社会认可

  医生多年的教育和培训,长时间的辛勤工作应当获得丰厚回报和社会的认可,这不仅能大幅提升医学行业的吸引力,引导优秀人才进入医学行业,还能调动医生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还需要建立全国医师行业自律体系,将行为不端、道德低下者清除医师行业,并通过联网系统加以记录,使其为自己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建立纯洁、高尚的医师队伍,重塑医师的社会形象。

  另外,还要引导人才就业,加强政策扶持,要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同时在舆论层面树立积极的导向,使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能真正从事医疗行业,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学人才到基层医疗单位服务,提升其服务水准,改变目前基层医疗单位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而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

初审编辑:祝新
责任编辑:安玉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