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新闻

多点执业:期待告别"雷声大雨点小"

来源:健康报   作者:   2014-01-13 10:20:00

关键词: 多点执业;医生走穴

  “我将不再接受关于自由执业的采访。”作为自由执业的先行者,外科医生张强在展望他的2014年时语出惊人,“自由执业已被人们认可是历史潮流,我不想再做无意义的讨论。”

  2012年年底,张强辞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职务。2013年,网名“急诊室女超人”的医生于莺辞别北京协和医院。他们放弃事业单位编制、投身市场的举动,引发了医生们的热烈讨论,被业内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执业。但是,张强说,真正敢于冲出体制的医生并不多。更多的医生选择了相对稳妥的多点执业,开拓自己的职业路径。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市的多点执业人数已达1400余人,但是更多的医生选择“只做不说”。

  在政策层面,尽管多点执业被视作盘活医疗资源、激发医疗体系活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多年来,多点执业政策一直面临“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2009年9月16日,原卫生部医政司下发《卫生部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医师多点执业作出规范,各地陆续据此制定了当地的医师多点执业试行办法。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希望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引到基层和社区。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不少省份申请多点执业人数不足百人。

  有业内人士提出,2013年是多点执业的“冰冻期”。这一年,深圳和北京两地的多点执业实施方案都没能面世,因为其中某些条款,例如无须原单位同意便可在其他医疗机构执业等,被认为“步子迈得过大”。

  在张强看来,多点执业政策的推出,主要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让医生在行医时拥有一定自由权。但是,目前绝大部分医生都是在公立医院体制内执业,是彻底的“单位人”,因此推行多点执业,首先要界定单位用人权会不会受到利益损害,这也是多年来推行多点执业绕不开的瓶颈。对用人单位来讲,医院支付医生的工资和福利,就希望医生更多地承担医院的工作。医生多点执业对其原属的公立医院会不会不公平?对医生来讲,申请多点执业,还要考虑本单位利益是否受影响,领导、同事会不会对自己有看法等。

  “多点执业只是自由执业的过渡。”张强认为,多点执业的困境是,医生自由选择权与单位用人权很难平衡。“我的选择是变成社会人,放弃了所有编制,再回过头来与医院签约,做到多点执业,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这种代价不是所有医生都能承受的。有些医生在公立医院名气很响,但是下海后就‘死’掉了。这主要是因为自由执业的医生,不再有大医院撑腰。所以,大部分医生更乐于选择体制内生活。”他说,现在一些医生多点执业“只做不说”也有弊端,那就是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很多医生暗地会诊,会诊费用由病人额外支付。从法规上来讲,这种方式会使医生处于不利位置。

  张强说,欧美国家的工作模式,是讲求医疗团队的品牌,由医疗机构聘任团队为患者服务。优质团队能带动整个行业走向高标准、高技术的方向。自由执业的团队,往往会注重自身的声誉和品牌。“国家应有更多政策支持医疗服务从注重医院品牌转变到注重团队品牌。患者选择品牌医院,但是不一定能找到里面的品牌医生,无论是医院发展还是病人选择就医,稀缺资源都是优质医生团队。这也是我为什么极力打造自己团队品牌的原因。”

初审编辑:徐丽丽
责任编辑:王永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