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新闻

倾听儿科医生心路历程 孩子病好一笑就是最大的满足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韦丽丽 郭玉华   2013-07-25 13:26:00

  600×406

  青岛妇儿医院内科门诊,诊室内挤满了候诊的患者及家属,还有不少人在门外等候。 

  “孩子从来不装病,只要稍微一好就爱闹爱笑了,这可能是所有儿科医生最满足的时候。”工作近30年的李堂说这话的时候笑了。“儿科看病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烦躁,也让医生有苦难言。24日,记者采访了青医附院小儿内科主任李堂,他说,这种难是由医改不彻底 、全国医学院课程设置等多种深层次原因造成的,巨大的压力让儿科医生护士频频跳槽、转战其他科室等,有的人还因此患上抑郁症。  

  儿科医生曾经很轻松 

  青医附院小儿内科主任李堂说,现在儿科医生工作辛苦已经被业内人士所熟知,然而在他刚参加工作时,工作强度并不是特别大。他说,20多所院校有儿科系,儿科医生充足,他们毕业后分到全国各个地方,成为目前儿科医生的中坚力量。 

  他告诉记者 ,1984年他参加工作时,到青医附院看病的还大多是城里人,外地和郊区来看病的孩子很少。“外地就算来看病的也都是大病,工作量没现在这么大,也就是现在的1/3吧,晚上值夜班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现在可不一样了,只要是上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接诊。” 

  真正累在不被家长理解 

  他说,现在大家看到的儿科患者扎堆医院、医生护士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还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不被家长理解的压力。”由于面对人群的特殊性,孩子往往无法说清自己的病因,只靠哭闹来表达病痛,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然而很多时候,想法却无法达成一致。“比如小孩打吊瓶,小孩因为血管细、哭闹挣扎更不容易扎进去,有时候三四个护士轮流上阵也找不到血管,往往家长到了这个时候就爆发了,可以理解,如果是我们的孩子也心疼。” 

  李堂说,事实上,医生比家长更希望一次成功。“注射器材都是一次性的,不成功就得换,医生护士花费的时间、人力、物力一点都不少,这些多余的器材花费都是由儿科承担。”他说,有的孩子一生病,父母、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全都在注视着护士扎针,本来就不好扎,一紧张更容易扎不进去,家长很愤怒,护士也觉得冤枉,因此产生的纠纷几乎每天都在各大医院上演,“还有的护士被家长推搡挨打,年轻一点的护士心理承受力小会非常难过,有的产生绝望情绪,甚至跳槽。” 

  科室效益低导致收入低 

  儿科医生真的收入比其他科室要低吗?李堂肯定地告诉记者:是。据了解,早在2010年,山东省卫生厅就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医院从根本上切断科室收入与医生奖金分配的关系。然而由于没有具体细则,这一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虽然各个医院对此都不愿多说,但是医院的奖金来源都是科室效益,这样一来,原本就在做“亏本买卖”的儿科就成了收入最低的科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永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