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专家推荐

老军医宋协范为崂山村民义诊20年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4-07-23 09:42:00

关键词: 宋协范;义诊;王哥庄

  日前,记者在王哥庄中心卫生院见到了老医生宋协范。

  这天,宋协范接诊的第一位患者是桑园村的李成材,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

  “不是说好了,下午我到你家去出诊的,怎么你还是自己过来了?”一见面,宋大夫就像老熟人似的打招呼。

  “您那么忙,看了一上午病号,哪能让您再受累往我家跑?这不,让家人把我背过来了。”李成材在家人的搀扶下,坐在了宋协范的对面。

  宋协范详细询问了病情,做了检查,他建议李成材转诊到第八人民医院,他写了张纸条递给李成材,让他拿着去八医找一位姓邱的大夫,“你就说是我介绍你来的,邱大夫专攻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很有经验。”宋大夫解释说。

  “有的医生建议动手术,我才40岁,觉得动手术太可怕了。”患者桑园村李成材说。

  “不难治,不用害怕。”宋大夫说,“有家民营医院也擅长治疗此类疾病,但是在八医能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省不少钱。”

  “53岁?看不出来啊,”宋大夫笑着对下一位患者说,“你这是肱骨髁伤炎,”宋大夫以自己的手肘活动为例,向患者讲解了病灶在哪里,“你是不是干建筑的啊?”果然,患者是泥瓦匠,“那就对了,这是干泥瓦匠累出来的病,吃药加热敷就好了。”

  何家村村民高爱琴陪丈夫来找宋大夫看病,从8点半直等到10点半才轮上:“从我第一次来找宋大夫看病到现在,已经有十三四年的时间了;不光是我,村民中但凡有个腰腿疼的,都来找宋大夫看。他医术好、态度好,开的药也不贵,一二十元的,效果还好。”

  这一带的村民,许多人都有宋协范的手机号,谁要,他就给谁,“有事,你给我打电话。”

  “当地人多种茶、采茶,易犯颈椎病、膝关节、腰疼病。”宋协范给村民们看病时,还教给病人一些保健的方法,“我以前长时间做手术,肩膀不能活动,连拿勺子都够不着嘴。我就自我保健,也不用专门抽时间锻炼,随时都可以保健,比如我就在去卫生间的间隙也能做做颈椎保健。”宋协范给村民示范着,传授经验。

  除了生病卧床,宋协范就这样干了20年。

  讲述

  这四十里路走了二十年

  宋协范住在燕儿岛路儿子家。

  自打滨海大道贯通后,宋协范去王哥庄中心卫生院义诊的路好走多了。早上6点离开家,去等公交车,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王哥庄。在以前,宋协范要在李村转私人小公共车,40多公里的路,需要他早上5点起床。

  卫生院提出要用班车接他上班,被宋协范拒绝了;儿子提出用私家车送他,他仍是拒绝。

  “坐公交车是体力运动,看病是脑力运动,两者结合对身体有益。”宋协范说,就算刮风下雨,也没关系,有公交车就不要紧。

  去年,宋协范因心血管疾病住了院,现在,每天要服用7种药,吃药一吃就是一大把。但义诊,没耽误。

  最忙的时候,宋协范和老同事朱希来两人一个上午看了60个病号。

  让宋协范最伤心的事是搭档了近二十年的老同事朱希来前些年因肺癌去世。

  “当时,我去北京看孙子,临走时朱希来还是好好的,回青岛后,已经确诊为肺癌,我边给他按摩腿边掉眼泪。”宋协范告诉记者,后来,即使是肺癌期间,朱希来还是坚持义诊,“他是个好人!”

  还有一件事让宋协范很后悔,那是他这么多年义诊,为数不多的一次对病号大声说话。“那次,跟病人说了好几遍如何用药,病人还是追问我同一个问题,还责备我。我有些急了,说话就有些生硬。”宋协范说,“说完我就后悔了,我想还是自己有问题,我是文登口音,病人肯定没听懂,所以一再询问。”

  宋协范告诉记者,他一辈子没收过患者的红包。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也过过穷日子。我记得1988年,在城阳惜福镇一家医院,一位老人用好几层手绢包了5元钱来找我看病,她告诉我这是女儿给她的,她存了很久。我让老人把挂的号退掉了,回来找我免费看病。”宋协范回忆说。

  回忆

  这一辈子过得踏实

  79岁的宋协范曾是军医,退休前担任原141医院(现解放军401医院北院区)副院长兼骨科主任、青岛市骨科学会首届副主任委员。

  1993年,还没正式退休,他跟另一位同事朱希来共同到王哥庄中心卫生院义务坐诊。

  1994年正式退休后,原崂山县医院(现八医)聘请他担任了3年的骨科主任,宋协范仍是坚持每周五上午到王哥庄中心医院义诊。

  “直到因脑血管痉挛,瘫了一次,我才从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又在崂山县医院干了几年骨科门诊。”宋协范说,这段时间,依然没有停下到王哥庄中心医院义诊的工作。

  然后,义诊工作一直坚持干到今天。

  宋协范之所以选择在王哥庄中心卫生院义诊,是因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王哥庄卫生院就是141医院的结对单位。1976年,医院里派13名医生到港西村,呆了整半年。那时没有柏油马路,也没通公交车,医院用卡车把医生们送来,医生想回家都回不去。为了去崂山景区的青山村,医生们背着书包步行上山。”宋协范回忆说。

  退休前,朱希来号召老同事们到曾经工作过的王哥庄中心卫生院义诊,很多同事嫌远,不愿来,只有他和朱希来医生来了,并坚持下来了。

  宋协范觉得,义诊是他应该做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作为共产党员我应该把所有能量贡献出来。”

  宋协范出生在文登农村,1951年小学5年级后参军,先后在胶东军区、济南、天津、上海等地进修学习骨科知识6年。

  “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作为共产党员我应该把所有能量贡献出来。可我觉得,病人需要,我就高兴,即使劳累,心里也痛快。”宋协范说,老伴也是医生,俩人的退休金足够用了。儿孙辈们发展得也不错,自己生活上一点负担没有,“钱,对我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能给人看病,我心里舒畅,这才是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

  (王美玲)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王永强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