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今日焦点

中山眼科:用日间手术“腾笼换鸟”

来源:健康报   作者:孙梦   2016-11-16 10:46:00

关键词: 眼肿瘤 中山眼科中心 手术病人 手术患者 复苏室

   一谈到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很多人立刻会联想到扩张医院、增加病床。然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核定床位“砍掉”1/3以上,将病房改为实验室作为科研用途,而从2012年至2015年,中心的手术量却增加了31.99%。这种减少病床,手术量却逆势上扬的情况,是从推行日间手术开始的,目前该中心日间手术已占总手术量的67.3%。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壮士断腕”的做法让中心能够腾挪出空间,做大型公立医院必须做和应该做的事。

   ■把住院手术变成日间手术

   在广州市老城区先烈南路旁,沿街矗立着3栋布局紧凑的楼房。这正是我国眼科学界的翘楚——中山眼科中心所在之处。盛名之下,求诊者人流如织,让中心本就有限的空间颇感压力。

   2012年,刘奕志履新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在他看来,建设国际一流的眼病专科医疗中心,保持高超的临床诊疗水准,必须收治更多疑难重症患者,开展更多前沿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可是,有限的空间怎样同时满足病人需求和医院发展需要?刘奕志想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推广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并非新概念,就是通过微创手术的开展、麻醉技术的提高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使很多手术无须住院即可完成。”刘奕志说,开展日间手术,是对一家医院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直接检验。

   2015年,中山眼科中心决定在斜视弱视专科推行日间手术时,曾遭遇很大的阻力,原因是几乎100%的斜视手术需要全麻。全麻患者做日间手术是否能够保证安全?不少患者心存疑虑。

   中山眼科中心麻醉科主任甘小亮介绍,针对这一问题,中心改进了麻醉方式,使用喉罩建立安全气道,改变以往需要气管插管的做法,这让病人损伤变小。同时,更多应用短效麻醉药,提高手术效率。此外,还专门建立麻醉复苏平台,病人术后在复苏室实施复苏,经过麻醉师和病房护士联合评估,认定达到出院标准,就可以从复苏室直接出院。“这些措施打消了患者对复苏安全的顾虑,短时间内日间手术比例就超过总手术量的九成。”斜视弱视科主任颜建华说。

   “日间手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医院的管理运营流程需要同步做出改变。”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副院长陈伟蓉说,刚开始,白内障科每天日间手术的患者高达一两百人,为保证医疗安全和秩序,避免忙中出错,大家绞尽脑汁想出不少办法。

   记者在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治疗中心看到,和传统医院不同,该中心在病区内单设一个出院结账处。据介绍,把住院结账窗口前移至科室,是为了减少患者在院内奔波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效率。此外,为保障安全,科室护理人员还根据不同的术者、手术部位、病情状况,以不同的病号服样式、病历牌颜色以及张贴安全贴进行区分。

   ■效率翻倍让病床不再难求

   记者在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治疗中心看到,病区里虽一片忙碌,但秩序井然。11时左右,第一批日间手术病人陆续进入手术室,其他病人在日间手术等候区的输液椅上等待。15时左右,日间手术病人已基本手术完毕,喧闹的病区变得十分安静。

   “以前,病区里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走廊两侧都会加床,一直要加到厕所门口。人们走路只能侧着身,病房管理更谈不上。”看着如今整洁有序的病房和走廊,白内障治疗中心护士长卢素芬的表情中满是欣慰。(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卢素芬所在的病区原本只有30张病床,大批患者等很久才能入院,医生也只能等患者手术后康复出院,才能收治下一批病人。

   2012年,中山眼科中心在白内障专科开展日间手术试点。原有的30张床被“砍”掉了一半,只留下15张。其余的空间被摆上了60多把输液椅,算作日间手术“病床”。据介绍,日间手术患者24小时内就能完成周转,效率比以往提高了1倍多,试点第一年年底,科室收治患者的能力比同期翻了3倍。

   刘奕志说,近年来,老百姓医疗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如果以扩充医疗用地、增加床位来应对,可能陷入“住院床位紧—医院扩充—医院越来越大”的不良循环,导致推高医疗成本,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失衡。

   “发展日间手术,恰恰不用扩充病床,而是向已有资源找效率。” 刘奕志说,医院不仅不会损失“战斗力”,还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同时避免走入“跑马圈地”的怪圈。

   ■为搞科研创造更好条件

   中山眼科中心发展日间手术的另一个初衷,是通过更加高效地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从而为科学研究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

   “如今,临床技术越来越标准化、同质化,衡量一家医院水平的关键指标是学科建设。大型公立医院的使命是搞好学科建设,探寻解决疑难病的新疗法。”刘奕志说。

   从2012年起,中山眼科中心从国内外引进了多名高层次人才充实研究队伍,可引来了人,却发现缺少地方。于是刘奕志“手起刀落”,将3层病房楼改建成实验室,让大家专心搞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

   婴幼儿白内障是难治性眼病,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刘奕志团队利用医院改造“挤”出来的空间,建立了全球先天性白内障研究共享平台,在平台上通过规范化研究,创建了一种超微创手术技术,并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在原位再生出有功能的晶状体,用于临床治疗婴幼儿白内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上,并被认为是近年来再生医学的重大突破。

   眼肿瘤与眼眶病专科的疑难重症患者多。记者在该科采访时看到,开展日间手术后,科里将原来的一间病房改造成了“标本库”,科主任杨华胜教授带领全科收集、保存临床珍贵的疑难病例标本,近两年来,已经收集了1000多件标本。“有了这些标本,我们未来搞研究,最终解决临床上的难题就有了基础和希望。”杨华胜说。

   记者获悉,2011年~2015年,该中心收治的广州市外患者占患者总数的比例由55.12%上升至62.96%,疑难重症患者增多,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国家专科医学中心地位不断凸显。

   (记者孙梦 通讯员罗莉霞、邰梦云)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梅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