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半岛网事 > 青岛战浒苔 > 新闻

三大诱因生成浒苔 巧利用可变草为宝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2-06-16 07:52: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大众网青岛6月15日讯(见习记者 徐丽丽)成片的浒苔绿潮连续5年来袭,让人们闻“浒”色变。这些绿色生物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浒苔打捞后怎样利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中科院海藻研究员逄少军进行了采访。他认为,黄海浒苔的成因是形成地独特的地形在近海富营养化的水质,以及浒苔生物学结构的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被打捞上来的浒苔可作为肥料及生物饲料使用。
  浒苔形成于位于江苏沿海 三大因素催生浒苔
  近年来,随着浒台的大范围来袭,关于其成因便成为诸多科研机购的研究重点,但至今尚无定论。诸如江苏沿海大面积条斑紫菜养殖导致;江苏近海海水中有浒苔种子,在合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快速实现生长和漂浮;沿海大量富含有机、无机废水注入,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进而引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门从事海藻研究的研究员逄少军认为,以上猜测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他认为,浒苔是由江苏近海辐射沙洲的独特地形,加上近海海水富营养化,以及浒苔特殊的生物学结构特点综合作用产生的。
  逄少军告诉记者,他已经前往浒苔产生地江苏沿海十几次了,根据多次实地考察和实验室的试验,他表示,目前关于浒苔的原始形成地点和成因有了最新的结果。他说,浒苔形成于江苏沿海的射阳县和如东县之间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的辐射沙洲,其形成与近海海藻养殖无直接关系,而是由于该处辐射沙洲独特的地形和近海富含营养盐的水质所致。另外,浒苔丝状多分支的独特生物学结构,致使其具有在海浪的冲击下容易断裂并快速繁殖的特点,进而面积迅速扩大。
    据介绍,射阳县原先为古黄河的入海口,如东县是古长江的入海口,由于之前有大量泥沙注入,这里形成一片面积达两万余平方公里的沙洲,成为辐射沙洲。每次退潮出现的潮间带长达80多公里,成为浒苔种子与浒苔早期生命形式生长的温床。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近年来江苏近海养殖等人类过度经济行为活动,向海水中排放了大量含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导致浒苔急剧生长。逄少军称,去年1月至4月份,他们曾经在江苏沿海非海藻养殖区放置试验苗网,发现网上也挂靠了大量的浒苔。“海藻养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了,与浒苔的成因没有直接关系。由于海藻可以成为浒苔的附着物,只是对浒苔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逄少军说。 
  近海浒台清理难 危及海生物 影响旅游业
  成片的浒苔绿潮连续5年来袭,让人们闻“浒”色变。这些绿色生物究竟有什么危害?
  逄少军说,浒苔的危害根据其距离海岸线的远近有所不同。远离海岸线的不登陆浒苔,其最大的危害体现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它们吸收氧气,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这些浒苔因为生长在水里,便于用船队大面积捕捞,因而危害尚且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外,夏天海上温度升高后,这种不耐高温的藻类植物便会在阳光的炙烤下死亡,进而随着海水的自净过程自然消失。
  然而,靠近海岸的登陆浒苔其危害就大得多。爬上海滩的浒苔裹着泥沙,增加了清理的难度;死亡的浒苔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产生恶臭;另据研究表明,浒苔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还会对其它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另外,成片浒苔来袭严重影响了近海的景观和旅游。
  变草为宝 浒苔转身变肥料
  在被问及浒苔是否一无是处时,逄少军不以为然。他认为,打捞上来的浒苔还是可以被利用起来的。浒苔虽然会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但其本身无毒,且富含蛋白质及10几种微量元素。被打捞上来的浒苔可以被烘干做肥料或是做成固体及液体饲料,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