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南70名义工来到三浴“打浒”
大众网青岛6月17日讯(见习记者 徐丽丽 吴立州) 今天上午8点左右,记者又一次来到浒苔大量登陆的第三海水浴场。与昨天一望碧绿的海滩不同,今天海上雾气很大,能见度不足二十米,远远望去,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唯有机器的轰鸣声告诉人们,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浒苔清理工作。大约8点半左右,市南城管局七十余人的“打浒”志愿者来到三浴,协助大型机器作业,共同打捞被冲上岸的浒苔。至上午十一点半,上岸浒苔已被清理完毕。
大型机器挖装运配合默契
上午8时许,趁着潮水尚未涨起,停在三浴海边的打捞机器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今天上午,岛城大雾,海边能见度极低,视线最差的区域只有十余米。远望时海面上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分辨不出哪里是海,哪里是沙滩,更别说浒苔了。即使步行在通往沙滩的石阶上,视线依然捕捉不到二十米以外的景象。只有由远及近的机器轰鸣声让我们断定,浒苔的清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及至沙滩,恰巧马传通驾使的装载机正拉着满满一铲斗的浒苔送往停在旁边的一辆重型卡车上,卸载铲斗抬高、对准、抻直、倾倒,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而娴熟。卸载完毕的装载机又马不停蹄地开回挖装现场。在这里,挖掘机司机胡宝同正将带状的浒苔聚拢堆集,见装载机驶回,迅速调整挖掘铲斗的方向,将地上的浒苔推入卸载铲斗。司机师傅们就这样一趟趟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默契而高效,沙滩上的浒苔在一堆堆减少。
市南义工协助打浒 市民、游客直呼“很感动”
大约8点半左右,身穿工作服,手拿铁锨、铁叉和耙子的大队义工来到海边,随即投入了紧张有序的打捞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水面与海滩过渡部分机器无法靠近的浒苔打捞上来,同时用耙子把零散的浒苔聚拢到一起,为机械化大批量作业打好前站。据了解,今天到场的义工来自香港中路办事处,七八十人的义工队伍一到场,现场清理的速度明显加快。今天是周末,又逢大雾天气,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市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闽江路社区义工段建华告诉记者,她非常热爱这项工作,能够参与浒苔的清理任务,为岛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让她觉得非常荣幸。“我来了很多次了,今年是第二次”,段建华自豪地说,“从有浒苔的时候就过来,今年比去年要少,去年有很多,感觉是一年比一年少了。”谈及今天的恶劣天气,义工们反而庆幸,“今天大雾,来海上观光旅游的少。等雾散了,游客们来海边游玩的时候这里就干净了。”
志愿者的义举让记者和游客很是感动。摄影爱好者王世辉听说了义工的事迹,今天一大早儿就来到了三浴海边。虽然天不作美,浓雾迟迟不散,影响到拍摄的效果,但是市民们投入而紧张的工作营造出来的氛围,还是让王先生很是感动。今天上午,记者还采访到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是来自青海西宁的陈晓夫妇。游客之前对浒苔不太了解,向记者问询后,对义务前来清理浒苔的市民们也是赞不绝口。
另据香港中路社区负责人关健介绍,现在有关部门建立了“早巡察制度”,每天都派专人严密监视海上情况,一有浒苔登陆立即报告,然后根据潮汐变化,选择退潮时最合适的时机进行集中清理。
打浒小插曲 义工拾金不昧婉拒采访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还碰到了一起偶发的好人好事。大约上午10点钟左右,沙滩上突然出现了两位穿警服的工作人员。记者上前了解到,原来是香港中路街道办事处的纽本兵主任在打捞浒苔的过程中拣到一个已经被海水打湿的钱包,因钱包中没有失主的联系方式,只好拨打了110,交给警察处理。当记者走至跟前时,恰逢民警打开钱包查寻相关线索,记者一眼看到了透明卡槽里一张西宁到青岛的火车票,顿时想到刚才接受记者采访的西宁朋友陈晓夫妇。这个线索让记者很是兴奋,立即向民警汇报。民警拨通了陈晓的电话,得知失主姜亚洲与他们是同一旅行团的,但彼此并不熟悉,只是提供了他们现在的住所。他们现住的地方恰好归现场民警所在警区管辖,大家顿时放心下来。
当记者找到拣到钱包的纽本兵先生时,他躲闪着摄像机的镜头,口中一直说着“多大点儿事啊,别采访我”,然后继续埋头捞浒苔。
10点35分,市南八大关派出所110民警王汉坤给记者打来电话,称钱包已经顺利返还给失主。据了解,钱包中有失主身份证,数张银行卡,以及人民币3900余元。
编辑:曹亮